广西地区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物态变化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广西·中考真题)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图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形成
C.滴水成冰
D.雾凇结枝
2.(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是汽化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凝固现象
C.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
D.碘颗粒加热后变成紫色的碘蒸汽是凝华现象
3.(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4.(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在标淮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 )
A.0℃ B.20℃ C.80℃ D.100℃
5.(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冰雪融化 B.滴水成冰
C.浓雾消散 D.气凝结霜
6.(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7.(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 )
A.100℃ B.37℃ C.20℃ D.0℃
8.(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每年3月至4月,贵港会出现“回南天”这种气候现象,即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这是升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9.(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
10.(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下列生活情景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滴水成冰 D.湿手变干
11.(2021·广西广西·中考真题)诗句“一朝秋暮露成霜”中的“露成霜”蕴含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熔化 C.液化 D.升华
12.(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夏天打开冰箱取冰棍时,冰箱里冒出大量“白气”,同时发现冰箱内壁附有“白霜”,取出的冰棍很快就化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
C.“白霜”是凝固形成的 D.冰棍是凝华形成的
13.(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铁水浇铸成铁锭 B.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
C.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 D.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
14.(2022·广西崇左·一模)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
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
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
15.(2022·广西柳州·三模)如图是用打印技术打印的仿真汽车模型,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固态金属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通过打印机打印成汽车固体模型。在此过程金属( )
A.先液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升华,后凝华
16.(2022·广西贺州·模拟预测)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积雪消融 B.湖面起雾 C.瓦上结霜 D.衣服变干
17.(2021·广西·平乐县教育局教研室一模)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护目镜上的“水雾” B.玻璃上的冰花
C.湿衣服晾干 D.冰雪消融
18.(2021·广西南宁·三模)小明同学口渴了,跑到厨房只看到了一壶刚烧开的热茶,正冒着“热气”,于是就从冰箱拿出一瓶冰冻的饮料,发现饮料瓶周围在冒着“冷气”.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是液化现象 B.都是汽化现象
C.“热气”是液化,“冷气”是汽化 D.“热气”是汽化,“冷气”是液化
二、实验题
19.(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物理课上,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小佳组装好器材,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如图乙所示是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________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_____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李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了图丙的实验演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发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这是因为浇冷水时烧瓶内的水蒸气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沸点 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造成的。
20.(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如图甲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从而 ___________(选填“延长”或“缩短”)加热时间。
(2)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体积变 ___________;移开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3)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水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____℃;水保持沸腾须不断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 ___________。
21.(2022·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
(1)用酒精灯持续对水加热,发现温度计示数缓慢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示数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2)若在更高纬度的地方进行此实验,则发现水的沸点________;(选填“降低”、“不变”或“升高”);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22.(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试管内物质受热 ______;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 ______状态,物质在a点的内能 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点的内能;
(3)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 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3.(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小明所在的学习小组开展了“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探究,在标准大气压下,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1)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冰属于晶体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第5分钟时,处于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
(5)甲因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
24.(2022·广西桂林·一模)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水中的气泡__________(选填“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时,说明水已沸腾;
(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要持续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像是 ___________(选填“A”、“B”、“C”或“D”)。
25.(2022·广西贺州·模拟预测)为了探究水的沸腾的特点,科学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___________
(3)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中的a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___;
(5)为了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6)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a图线 B.b图线 C.c图线 D.d图线
26.(2021·广西柳州·一模)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_____℃;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
(4)小王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_____(已知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
27.(2021·广西南宁·三模)如图甲是探究“水和油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油,相同时间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1)组装实验器材时,组装顺序应该是由下至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酒精灯用______(选填“内焰”、“外焰”)加热。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放在油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选填“做功”、“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实验过程中两个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小明做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只有98℃,说明当地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若试管中油的质量是水质量的2倍,由乙图可知:c油=______J/(kg·℃),(已知c水=4.2×103J/(kg·℃))。
三、填空题
28.(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它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在加热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处于 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9.(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___________,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___________。
30.(2022·广西贵港·二模)“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诗句中,“霜”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露”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1.(2022·广西南宁·模拟预测)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要测体温。如图所示的体温计量程是________℃,测得的体温为________℃。
32.(2021·广西百色·二模)由于水的物态变化,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雹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其中,露的形成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3.(2021·广西贵港·一模)为了保证质量,新冠肺炎疫苗要在一定的冷冻条件下进行生产、运输、贮存,即所谓冷链。冷链中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霜的过程叫_____(选填“升华”、“凝华”或“凝固”),该过程需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液体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雾凇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是灯丝受热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钨蒸汽,是升华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水蒸发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碘颗粒加热后变成紫色的碘蒸汽,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A.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物理学规定,在标淮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为0℃,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冰雪融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滴水成冰,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浓雾消散,雾是小水珠,所以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气凝结霜,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冰是晶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
故选D。
8.C
【详解】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放热液化成水珠,使贵港地区的天气阴晴不定、非常潮湿。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C
【详解】晶体由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常见的非晶体有橡胶、石蜡、沥青、玻璃等。
故选C。
10.B
【详解】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湿手变干是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露是液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的过程,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冰棍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冰棍化了是熔化现象,故B正确;
C.“白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C错误;
D.冰棍是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A.铁水浇铸成铁锭,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A不符合题意;
B.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故C符合题意;
D.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中的蒸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盐会让冰的熔点降低,所以会有大量的冰融化成水,冰融化成水是一个吸热反应,因此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温度也会变低,会让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霜,同时放出热量;如果不加盐,则罐底附近的空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固态金属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即先熔化后凝固。
故选C。
16.C
【详解】积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湖面起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瓦上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衣服变干,是液态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7.A
【详解】A.护目镜上的“水雾”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的镜片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固体,是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湿衣服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A
【详解】烧开的热茶,正冒着“热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发现饮料瓶周围在冒着“冷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后,液化成小水滴;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睛】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热气”或“冷气”,都是液态的小水滴,而不是气态.
19. 96 98 不变 液化 降低
【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的上表面在90℃往上6格,所以示数为96℃。
(2)[2]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98℃。
[3]观察表中数据,水达到沸点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
(3)[4][5]因为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烧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20. 缩短 变大 100 吸热 保持不变
【详解】(1)[1]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要适当减少水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烧杯加盖。用纸板给烧杯加盖,可以减少水的散热,缩短加热到沸腾时间。
(2)[2]水的沸腾是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内,使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
(3)[3][4][5]由乙图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C,即水的沸点为100°C。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热量,且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1. 升高 98 降低 液化
【详解】(1)[1]实验中,用酒精灯持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缓慢升高至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2]由图乙知道,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8℃,即此时水的沸点为98℃。
(2)[3]由于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所以,若在更高纬度的地方进行此实验,由于气压减小,则发现水的沸点降低。
(3)[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液化。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2. 均匀 固液共存 小于 晶体
【详解】(1)[1]为了使物体受热均匀,减慢熔化过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法。
(2)[2][3]BC段物质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体正处于熔化阶段,所以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由于熔化时持续吸热,则物质在a点的内能小于在b点的内能。
(3)[4]晶体在熔化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会持续上升,所以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晶体。
23. 晶体 固液共存 吸收 使烧杯受热均匀
【详解】(1)[1]由图乙可知,冰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冰属于晶体。
(2)[2]由图乙可知,4-6分钟为冰的熔化过程,所以在第5分钟时,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3]冰在熔化过程需持续加热,因此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4)[4]由图甲可知,温度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以下,读数为-4℃。
(5)[5]加热时,火焰集中在容器一个地方加热会使烧杯炸裂,石棉网可以分散火焰的热量,其主要作用是使烧杯受热均匀。
24. 89 越来越大 吸热 A
【详解】(1)[1]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此时水的温度为89℃。
(2)[2]水沸腾后,会在水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故水中会出现气泡,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越来越大。
(3)[3]水有固定的沸点,故水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4)[4]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上升,水沸腾后,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故可知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像是图A。
25. 自下而上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 89 不变 停止加热 B
【详解】(1)[1]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所以先固定下方的器材,所以实验装置组装顺序应为自下而上。
(2)[2]温度计使用时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壁,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是错误的。
(3)[3]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89℃。
(4)[4]由图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5]为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撤掉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如果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6)[6]其它条件不变,只是减少水量,水的沸点不变,缩短了水沸腾所用的时间,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b,故B符合题意。
26. 自上页下 96 5:3 升华 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
【详解】(1)[1]在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故在组装仪器时,应先确定酒精灯的位置,再固定铁圈,然后再放烧杯,最后确定温度计的位置,故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2]由甲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0刻度线上面,示数为96℃。
(3)[3]由图乙知,两次实验加热的时间相同,即吸收的热量相同,则
即
故两次实验水的质量之比为
(4)[4]碘锤中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5]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由数据知,水的沸点为100℃,而碘的熔点为113.5℃,即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27. 外焰 91 热传递 不变 低于 2.1×103
【详解】(1)[1]实验装置器材的组装顺序都是由下至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因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2]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1℃。
[3]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沸腾前加热过程中,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了液体的内能。
(3)[4]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由图乙可知,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5]水沸腾时的温度只有98℃,气压低,水的沸点低,说明当地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6]由图像可知,在水沸腾之前的时间段,水与油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相同,试管中油的质量为水质量的2倍,则
Q吸=cmΔt=c水m水Δt=c油m油Δt
28. 需要 固液共存
【详解】[1]由图示知,此物质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它是晶体,而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但需要不停吸收热量。
[2]由图示知,第6min,物质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态。
29. 熔化 凝华
【详解】[1][2]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30. 凝华 液化
【详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2]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水滴,是液化现象。
31. 35~42 36.7
【详解】[1][2]如图,体温计测量的量程为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6.7℃。
32. 液化 放出
【详解】[1][2]夏天,地面很热,近地面的水蒸气特别多。黎明前的气温较低时,水蒸气便会在树叶、花草上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故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是个放出热量的过程。
33. 凝华 放热
【详解】[1][2]贮存疫苗的冰箱内形成的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过程向外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