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5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5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0 17: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撤军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的文学常识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合称为“春秋三传”。
3.《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关于《左传》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连贯 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
通史
断代史
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
无能为( )也矣
共( )其乏困
秦伯说( ),与郑人盟
夫( )晋,何厌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wéi

gōng
yuè

fán
zhuì
quē
秦军氾( )南
若不阙( )秦
夜缒( )而出
失其所与,不知( )
使杞( )子、逢( )孙戍之
zhì

páng
字词注音
古代姓氏的由来
以祖先祖号或庙号为姓--
唐尧 虞舜 夏桀 商纣 周 姬 姜
2 以国别地名为姓--
国别:齐 鲁 韩 赵 魏 秦 楚 宋 卫
地名:东郭 南宫 西门 欧阳
3 以官职或职务为姓--
官职:司马 司徒 帅 尉
职务:巫 乐 陶 屠 卜 施 商
4 以动植物为姓--牛 马 龙 熊 杨 柳
5 以数字为姓--伍 陆 万
6 少数民族的姓--金 翦 萨 慕容 呼延 独孤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
烛之武--烛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烛地,名叫武的人”
佚之狐--佚表示地名,以邑名为氏。 “佚地,名叫狐的人”
《郑通志 氏族略》:“郑人烛之武不得氏,以其居于烛地故,言烛之者,尤言介之推,佚之狐”
1、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告诉我们哪些内容?
退:劝退、说退,使……撤退
为何要退?
如何退?
退的结果?
烛之武退秦师
读课文1—2自然段
1. 从课文第一段试分析亲近围郑的原因?烛之武有没有退敌的可能
2.烛之武是如何出场的?这属于什么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诵读提示
转第一自然段
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
1 以其无理于晋
2 郑贰于楚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秦晋围郑的原因
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
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向晋国示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
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国与晋国是相邻的两个强国,一方面为扩大地盘而矛盾尖锐,一方面又为了向中原发展的需要,公元前700年,秦穆公将女儿嫁给晋公子重耳,以后也世为婚姻。后人因此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秦国和晋国出兵攻打郑国的理由:
1 以其无理于晋
2 郑贰于楚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晋师出有名,秦既是友情出演,也为图霸业,没有共同利益的联盟,自然是同床异梦。为烛之武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性,埋下了伏笔。
交代秦晋围郑的理由有何作用?


秦晋围郑形势图
晋军
秦军

国危矣
1、晋秦联军来势凶猛,兵临城下,为人物出场铺垫。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伏笔。
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
关于烛之武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初识烛之武:烛之武出场让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人物形象
佚之狐——知人善任、慧眼识英雄
烛之武——怀才不遇、不计个人得失、识大体,顾大局
郑伯——虚心纳谏、知错就改
说退秦师: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
烛之武退秦师的一段说辞为什么能打动秦穆公使之退兵?
一.高明的迂回策略:处处站在秦国的利益上替秦国着想,使秦穆公乐于接受
二.剖析的层层深入:晓以利害,引史为鉴,敲响警钟,使秦意识到晋才是近敌和劲敌。
三.精妙的辞令艺术:隐锋芒于平和谦卑,显骨气于曲折委婉。
烛之武退秦师
清人林云铭这样评述:
“(烛之武)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转斗无前,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
思考:秦伯退兵之时,为何留三员大将戍之?
撤军之时,留下三员猛将,其目的显而易见,明为保护郑国免受他国侵犯,实则监视郑国以防其变卦,从而确保这次轻而易举得来的胜利果实。
烛之武的形象
烛之武
志士
勇士
辩士
以国家利益为重,深明大义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
不卑不亢,机智善辩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
深明大义
临危受命
智勇双全
能言善辩
1、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 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
烛之武
郑伯
次要人物
佚之狐
秦伯
晋侯
虚心纳谏 勇于改过
知人善举 慧眼识珠
善于决策 善谋利益
头脑清醒 随机应变
积累成语(抄在课本上)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今泛指两家联姻。
贪得无厌: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胜之不武:以强凌弱,即使赢了也不光彩。比喻以大欺小。
春秋笔法: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为烛之武写诗赞
  血腥滚滚卷土来,壮士巧言满胸怀。三言两语说君去,一场战事从此埋。
  秦晋围郑形势忧,只为晋侯报私仇。幸而郑有烛之武,退军不动一兵卒
  三更秦帐辩声传,巧言妙说论利害。一语仿若锋利剑,割断两家百年缘。
  临危受命身系国,孤身夜出见秦伯。晓以利害裂敌盟,巧舌不负众人托。
  危亡之际挺身行,宝刀未老史留名。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伯虎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