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二下1.5《租船》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北师大版二下1.5《租船》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29 11: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租船》教学设计
课题 租船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租船》是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第5节。本节内容借助师生出游租船的情境,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般情况下,这里有两个学习难点:其一,学生虽然学了除法,但不一定明白“至少”和“最多”的问题也可以用除法解决;其二,学生难以联系实际意义解释计算的结果。基于这种情况,就“至少”问题,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学习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是最核心的环节, 利用直观的画图、列表策略力助学生理解答案的由来;第三个问题沟通实际问题与有余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学会列式解决问题。同样的思路,教材通过“试一试”引导学生尝试怎样解决“最多”的问题。
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能读懂情境图中蕴含的信息,初步学习画图,列表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学生租船的情境,结合生适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作用。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灵活处理有余数除法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对余数的“取舍”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 1.开花。2.有35米白布,每4米做一床被单,可以做几床被单?还剩几米布?二、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我们的好朋友笑笑想约大家一起到公园划船,你们愿意吗?师:你瞧!这里是公园什么地方 课件出示: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与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师: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租船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租船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愿意。学生:这里是租船处。 学生猜一猜:与租船有关? 通过复习旧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顺利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讲授新课 一、获取信息课件出示: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反馈:去划船的同学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师:在这里“限乘4人”是什么意思?师:只能坐4人吗? 反馈:“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坐1人、2人、3人、4人都可以,不能超过4人。师:坐5人、6人可以 师:为什么?反馈:会发生危险!师:原来“限乘4人”也就是说,每条船最多乘4人,超过4人就危险了。那么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看到有“限乘”字样 师:“限乘”是为了防范安全风险、避免闹剧重演,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树立安全意识,拒绝超载,保护好自己。二、画一画,说一说课件出示:至少要租几条船?师:“至少”是什么意思?师:还有吗?师:为什么要租最少的船?师:出去玩,我们不仅要玩得开心,还要精打细算。至少要租几条船呢?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师:你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说。展示反馈:22个人就画22个○,每条船限乘4人,就4个4个地圈起来。要租6条船。师:为什么是6条船,而不是5条船呢?反馈:剩下2个人,也要乘一条船。如果不租一条船,这2个小朋友就不能去划船了。师:原来是这样呀!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展示反馈:1条船:4人 2条船:8人3条船:12人 4条船:16人 5条船:20人 剩2人要租6条船。师:通过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余下的2人还要再租1条船,至少要租6条船。三、列式计算师:你能列式解决吗?反馈:每4人坐1条船,可以列除法算式:22÷4。师:怎么计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22÷4=5(条)……2(人)师:租5条船吗?师:怎样用算式表示增加的这一条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老师建议你在这个地方补充这个算式。课件出示:5+1=6 (条)师:补充了这个算式,这回算式就清楚明了了。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时,有时根据需要,把余数去掉后,商加1作为结果,这就是“进一法”。三、完成“试一试”师:同学们发现划船很好玩,那么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课件出示:师:你能算算他们最多可以划几小时吗?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师:大家想好了吗?谁来说说。师:大家认为这样想对吗?反馈:不对,3元不够划1小时,最多只能划3小时。师:他们俩究竟谁说的才对呢?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反馈:1小时9元,2小时18元,3小时27元,剩下3元,不够了,只能划3小时。师:大家听明白了吗?你能列式解决上面的问题吗? 反馈:每小时的租金一样,可以用除法计算。30÷9=3(小时)……3(元)3元不够划1小时,最多划3小时。答: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3小时。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结合实际来思考。像这种有余数时,需把余数舍去,叫做“去尾法”。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说说:每条船只能坐4人。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不可以。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自由说说:在这里就是最少的意思。 学生:也就是说船够用就行,多一条都不叫至少。 学生:可以节省租金。 学生独自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学生:我用画图,一个○代表一个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 学生:我是这样做的。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四(五)二十,还剩2人 学生:不是。余数是2,这2人还要再租1条船。 学生独自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同伴相互交流。 学生:(三)九二十七,还剩3元,最多可以划4小时。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自由说说。学生尝试列出算式解答,然后集体交流。 通过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与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进一步的交流,理解“限乘4人”表示的具体的意义,进而引入生活中的限乘,借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进一步的交流,让学生明确“至少”表示的意义,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答此题,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逐渐渗透“进一”法的思想。通过列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进一法”的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本环节通过学生的交流,理解并掌握“去尾法”。
课堂练习 1.根据实际情况连一连。 2.三年(1)班有学生44人,到游乐园玩“激流勇进”,每船限坐5人,如果都玩,该租几条船呢?3.王阿姨用25米长的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需要4米,那么这些丝带能包装多少个礼盒?4.拓展应用:一根木料长20米,先截取相等长度的5小段,共8米,剩下的要截成5米长的小段,最多还能截成几段这样长的木料?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讲完新课后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反馈,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租船 ——解决问题 22÷4=5(条)……2(人)5+1=6(条) 进一法 答:至少要租6条船。30÷9=3(小时)……3(元) 去尾法答: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3小时。 利用简洁的文字、符号、图表等呈现本节课的新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