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少年中国说(节选)》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0 18:0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可谓经典篇目,较多的设计为学习,赏析,了解昔日之背景,爱国之热情。设计者希望今日中国少年,应心系祖国,有责任担当。关注今日之中国,明晰今日少年之责任,立长志,有行动。在自主探究中赏析文本,忌说教,多品读感悟。在自主活动和教师的引导中,通过大量诵读,思辨,点燃爱国热情,立少年志,育中国心。
涉及的核心素养:
1、丰富的语言积累(经典段落背诵)
2、熟练的语言技巧(朗诵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对重点词句含义进行理解,体会文章的主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3.写好生字“疆”。
教学难点:
1.自主识字,对重点词句含义进行理解,体会文章的主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学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2、查阅《少年中国说》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今日之中国正迎来自己的伟大复兴,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对你们寄予厚望,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六一讲话。(ppt播放习近平的讲话)
2.少年儿童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习爷爷给大家提出的三点希望: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你们记住了吗?能做得到吗?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今天你们是初升的太阳,明天你们就是祖国的栋梁,在100多年前,有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ppt出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3.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少年中国说》,齐读。
4.介绍“说”这一古代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对一件事物发表看法。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2、咬文嚼字,品析生字的音、形、义。
河出伏流,一千里。 区别:泻、泄
龙腾渊,爪飞扬。
天戴其苍,地其黄。 履的结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天地纵横”两组反义词,初步引导读出气势。
3、指导书写“疆”与“履”
4、再次诵读体会节奏明快,意气风发。
三、知人论世,走进历史。
过渡句: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脑海里出现无比壮美的景象,昔日的中国是这样的兴兴向荣的景象吗?
1.当时外国人称中国是“东亚病夫”“老大帝国”,很多国人看不到希望。
昔日中国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背景资料,老师补充。
当时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我打好山河,房屋损毁,在我国的心脏插上了多个国家的旗帜,昏庸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辛丑条约》,各类不平等条约就达数百条。
外国侵略者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被帝国主义共管和瓜分。同时,一些外国求荣者也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这个紧急时刻有个人站了出来,那就是本文的作者——梁启超。
(2)了解梁启超的事迹。
在《清议报》发表了《少年中国说》,唤醒中国人民,激起爱国热情。
当时如此衰落的中国,为什么能用这些美好而有活力的事物来比喻,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所以,在“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的头衔上,梁启超更应该是一位“爱国者”。
于是,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用他手中的笔向人们描绘了未来中国的美好蓝图。
(3)品析经典,
故,梁启超曰: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出示第一自然段)
a.观察第一自然有什么发现?
少年 则国 , 少年 则国 ……
b.能否用关联词将句子连起来,意思不变。
因为少年强,所以国强。
只有少年强,才国强。
只要少年强,就国强。
……
c.这里的“智、富、强”是什么意思?顺序能否调换。
智慧、富有、强大,层层递进,富有逻辑性。
d. 想一想“少年 则国 ”,还能替换哪些好的品质?
少年 勤奋 则国 勤奋 ,少年 创新 则国 创新 ……
e.反向对比,感知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如果少年 不惜时 则国 不惜时 , 少年 懒惰 则国 懒惰 ……
所以,当少年有好的行为,国家也会向好的发展,反之则往不好的方向发展。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四、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查找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板书:
少年中国说
建设重任
中国少年 少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