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冀少八下6.2.1.1 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冀少八下6.2.1.1 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13 09: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冀少八下6.2.1.1 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教学设计
课题 6.2.1.1 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单元 六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遗传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又是生命延续的重要内在因素。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对遗传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性状的传递。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性状遗传的现象。说明染色体在亲子代间传递的规律。举例说出生物的遗传。 科学思维:会判断一对性状是否是相对性状。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表达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了解父母,热爱父母。 生命观念:观察并描述相关的遗传现象。
重点 1.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2.性状的传递
难点 1.性状的传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两句俗语反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正是因为遗传和变异,自然界的每个物种才能既保持基本稳定,又不断发展变化。 遗传和变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现实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一、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 (1)概念: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叫作性状。 (2)举例:任何生物体都具有许许多多的性状。有的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如豌豆种皮的形态、番茄果皮的颜色、兔毛的颜色、鸡冠的形状、人耳垂的有无等;有的是生物体的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小麦的抗旱性等。 注意 ①有的性状是动物的行为方式,如先天性行为。 ②生物体的性状不包括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如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 拓展 生物的性状有的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等,有的是肉眼观察不到的特征,如生理特征——人的ABO血型等。 视频:人的相对性状 2.观察人体的特征(性状) 自己观察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观察一些形态特征,可以发现,人体也有许多性状。例如,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没有耳垂;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舌能由两侧向中央卷曲,而有的人舌不能卷曲;有的人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而有的人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这些只是人体众多性状的一小部分,人体还有许许多多的性状,这些性状有的和父亲相同,有的和母亲相同,还有的和父母都不相同,而且某一性状往往也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3.相对性状 (1)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2)举例:番茄果实的红色和黄色、绵羊毛色的白色与黑色、小麦的抗锈病与易染锈病、大麦的耐旱性与非耐旱性等都属于相对性状。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许多对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种皮的圆滑与皱缩、子叶的颜色、花的颜色、豆英的饱满度、豆英的颜色、花的着生位置、茎的高矮等,如下表所示。 圆滑黄色红花饱满绿色叶腋高茎皱缩绿色白花不饱满黄色茎顶矮茎
方法技巧 对相对性状这个概念的理解要注意三个“同”字。一是“同种生物”,二是“同一性状”,三是“不同表现”。所以不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小麦的高茎与豌豆的高茎;同一生物非同一性状也不是相对性状,如人的肤色与手指的长短等。 4.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1)概念: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性性状。 (2)举例: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显现出的性状是高茎,高茎就属于显性性状,而矮茎在子一代个体中没有显现出来,矮茎就属于隐性性状。人的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 方法技巧 如何确定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①父母(纯合)的性状表现不同,若子代性状与其中一人相同,则该子代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②父母的性状表现相同,若子代中出现不同性状,则该子代表现出的与父母不同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5.遗传 每种生物所繁殖的新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上都和自己的亲代相似,这种现象叫作遗传。遗传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 二、染色体 1.概念 染色体是指生物体的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 2.数目 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一定的,如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3对,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4对,玉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10对,狗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39对等。一般来说,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3.人类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人体在产生生殖细胞时,要进行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这样精子和卵细胞中就含有亲代体细胞中一半的染色体。例如,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3对,而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 (2)受精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了。例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只含有23条染色体,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精子中的23条染色体和卵细胞中的23条染色体结合到一起,组成23对(46条)染色体,这和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和原来的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这样代代繁衍,保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和连续性。 资料分析: 父母的性状是怎样传给后代的? 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将各自的一半染色体传给后代,从而使其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数目在亲代和子代之间是怎样保持恒定的? 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的一半,形成受精卵后的染色体数目又与体细胞相同了 规律总结 规律总结 ①每一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②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 ③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④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的少一半。 注意 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成对”是指每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科学实验证明,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这样,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成体细胞的一半,也不能“成对”了。所以,“成对”的染色体不仅表示有两条染色体,还表示这两条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 知道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通过实例加强理解 明确性状包括的三个类型 观察人体的特征,填写书中表格,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整理 知道什么是相对性状,通过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明确概念的注意事项 明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 通过实例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了解确定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知道遗传的概念 明确什么是染色体 知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明确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明确受精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根据资料分析,完成思考 进行规律总结 了解染色体成对的真正含义 介绍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举例介绍 实例图文介绍性状包括的三个类型 指导观察人体的特征,填写书中表格,结束后引导对数据进行整理 介绍什么是相对性状 实例图文举例 介绍如何理解相对性状 介绍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 图文举例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介绍确定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介绍遗传的概念 介绍染色体 介绍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图文介绍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图文介绍受精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引导资料分析 引导规律总结 拓展介绍染色体成对的真正含义
课堂练习 1.(2020 四川甘孜)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色觉正常,有的人却是色盲患者,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生理特征叫作( B ) A.基因 B.性状 C.遗传 D.变异 2.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A ) A.豌豆的圆粒与豌豆的皱粒 B.狗的卷毛与狗的黄毛 C.番茄的红色与樱桃的红色 D.人的双眼皮与人的有耳垂 3.(黑龙江龙东)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B ) A.柿树上的果实有大有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豌豆植株有高有矮 D.菊花有白色和黄色 4.(2021 湖北黄石)水稻、玉米和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4、20和46条,三者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B ) A.24条、20条、46条 B.12条、10条、23条 C.24条、20条、23条 D.12条、10条、46条 5.(2020 甘肃天水)果蝇是生物实验常用的材料,它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其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A ) A.4条、4条、4条 B.2对、2对、4对 C.4条、4条、4对 D.4对、4对、4对 6.(2020 贵阳)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不同的性状 B.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C.羊的卷毛和狗的直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D.性状表现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不受环境影响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叫作性状。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3.在生物体的细胞核内存在着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作染色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谈本节学习到的主要知识内容 归纳总结本节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