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冀少八下6.2.2 变异 教学设计
课题 6.2.2 变异 单元 六 学科 生物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冀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变异。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变异的原因、类型、意义及应用等知识。这节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 目标 探究实践:举例说明两种变异及其原因。理解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科学思维:增强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 态度责任: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应用。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培养探索精神。对生活中的变异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生命观念:认知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重点 1.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2.理解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 1.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2.理解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个母猫生出了一窝体色、花纹不同的猫宝宝,这是怎么回事? 分析问题 导入新课,引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一、变异的概念、原因及类型 1.概念 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叫作变异。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界中几乎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个生物 2.分析变异产生的原因 (1)教材第41页资料1中谷穗的形状、大小不同是一种变异现象,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引起变异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2)教材第41页资料2中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患者体内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的。 由这两个资料可以看出染色体和基因的改变导致生物体发生了变异。 3.类型 按照能否遗传可将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1)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例如,玉米果实的颜色有白色的、黄色的,还有紫色的等。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个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是由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变异,并未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例如,将植物放到有光的环境中时叶子是绿色的,而长时间放到暗处则变成黄白色。 水毛茛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而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深裂成丝状 (3)关系图 ①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生物在遗传的同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②变异是普遍规律,但无方向性。 4.变异对生物的影响 (1)有利变异 对于某种生物个体来说,有的变异能提高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这种变异叫有利变异。例如,小麦中出现的矮秆抗倒伏性状,就属于有利变异。 (2)不利变异 因变异无方向性,有的变异会降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这种变异叫不利变异。例如,一些玉米植株中出现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的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无法生存下去,属于不利变异。 (3)中性变异 有的变异不会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这样的变异是中性的。 注意 变异对生物个体是否有利,是对生物本身而言的,就是说这种变异是否使生物更加适应环境。 (4)生物的变异有利于整个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生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物的变异会产生不同的变异个体,有的个体刚好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些个体就能生存和发展;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将被淘汰,这样整个物种便能不断进化。 拓展 正是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才使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地进化发展。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视频: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二、遗传变异的原理在育种上的应用 点拨 自然界中,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生物有时会出现对人类有利的变异,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变异选育出对人类有利的新品种。 1.人工选择育种 (1)概念:在长期的栽培中,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喜好,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逐代挑选、培育,从而获得很多不同的品种。 (2)举例:繁育高产奶牛、培育不同品种的南瓜等。 2.人工诱变育种 (1)概念: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处理,使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变异个体,再从中选择对人们有用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从而获得新的品种。 (2)举例: ①多倍体草莓和无籽西瓜就是利用染色体数目改变培育出的新品种。 ②太空椒是普通甜椒的种子在太空微重力、宇宙强辐射等条件下,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拓展 杂交育种 ①概念:将具有不同性状的生物个体杂交,使基因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品种,这种育种技术称为杂交育种。 ②举例: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通过将低产抗倒伏小麦与高产不抗倒伏小麦杂交,使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从而培育出高产抗倒伏的小麦新品种。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区别 ①杂交育种:生物体的基因没有发生变化,新品种的产生是因为基因的重新组合。 ②诱变育种:生物体的基因或染色体发生了改变。 知道什么是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 分析变异产生的原因 知道什么是可遗传变异 拓展了解可遗传三个来源 知道什么是不可遗传变异 总结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知道什么是有利变异 知道什么是不利变异 了解中性变异 知道生物的变异有利于整个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知道什么是人工选择育种 知道什么是人工诱变育种 拓展了解杂交育种 总结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区别 图文介绍变异 引导分析变异产生的原因 举例介绍可遗传变异 拓展介绍可遗传三个来源 图文介绍不可遗传变异 引导总结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介绍有利变异 介绍不利变异 介绍中性变异 介绍生物的变异有利于整个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介绍人工选择育种 介绍人工诱变育种 拓展介绍杂交育种 引导总结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区别
课堂练习 1.(四川乐山)菊花品种繁多,花色多样。同种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这源于( B ) A.生物的遗传 B.生物的变异 C.光照的不同 D.环境温度不同 2.(2020 沈阳)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下列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B ) A.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农民伯伯长期在田间劳作,皮肤被晒黑 C.父母都有耳垂,孩子无耳垂 D.采用辐射诱变的方法培育出产量高、含油量也高的大豆新品种 3.(2021 陕西)经飞船搭载后,选育出的新品种番茄比普通番茄个大、口感好,其实质是改变了番茄的( B ) A.细胞数目 B.遗传物质 C.营养物质 D.细胞大小 4.下列对变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生物的变异往往对其本身是有利的 C.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 D.人们可以利用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选育新品种 5.感冒病毒不断产生新的变异,对感冒药的抗性不断增强,这种变异对于病毒来说是( B ) A.不利变异 B.有利变异一酸 C.退化 D.由用药引起的 6.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历时20多年,通过小麦与牧草杂交实验培育出抗病、高产、优良的小麦品种。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杂交、诱变等 B.该杂交育种过程是通过无性生殖实现的 C.小麦新品种具有的抗病、高产变异是可遗传的 D.该杂交育种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小麦与牧草进行异花传粉 进行本节相关习题训练 巩固应用本节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1.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性状的差异,叫作变异。变异现象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根据是否能够遗传,变异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只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3.根据变异对该生物的影响,可分为有利变异、不利变异和中性变异。有利的变异,能提高该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不利的变异会降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中性的变异不会影响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 4.生物的变异有利于整个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谈本节学习到的主要知识内容 归纳总结本节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