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溶液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泥土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
B.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水温降低
C.升高温度可使大多数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2.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3.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NaCl B.称量NaCl
C.量取H2O D.溶解NaCl
4.向液体X中加入固体Y,观察到U形管内红墨水左侧液面上升。下列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A.X是水,Y是氧化钙
B.X是水,Y是氢氧化钠
C.X是水,Y是硝酸铵
D.X是水,Y是氯化钠
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6.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7.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7 36.0 36.6 37.3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8.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A.洗洁精 B.食盐水
C.白醋 D.自来水
9.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白酒
B.蒸馏水
C.医用酒精
D.生理盐水
10.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g该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0g
C.选用1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2.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75%酒精可有效灭活病毒。现用95%的酒精配制75%的酒精,一般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A. B. C. D.
13.配制70克16%的 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6%的是
A.称取氯化钠 B.转移氯化钠
C.量取水 D.配好后装瓶
14.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
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
15.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
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
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二、填空题
16.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
①冰水混合物;②干净的海水;③食用油滴入水中,搅拌;④白酒;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⑥木炭粉放入水中,搅拌;⑦铁粉放入水中,搅拌;⑧油脂放入汽油中,搅拌;⑨碘放入汽油中,搅拌。
17.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 应称量___________ gNaCl,需加水___________ 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 ,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18.如下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
(1)丙中溶液为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乙中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3)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是_______。
(4)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上图中的 ______(填“a”或“b”)相似。
19.小华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他联系学过的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解释。从物理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
20.t℃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溶剂前,____________(填“甲”或“乙”)是饱和溶液;
(2)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t℃时,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溶解度更大;
(4)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三、实验题
21.正确的方案设计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请分析或改进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及现象 分析或改进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画图表示你的改进方法:_____。
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为达到实验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
通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现象:氢气燃烧,发出_____色火焰, 瓶壁发热。 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原因是_____。
22.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169.0
①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
②20℃,5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③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④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烧杯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 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其溶液浓度一定增大
D 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⑤20℃时,在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进行以下实验:
Ⅰ.溶液c所含溶质为_______,固体a为_______g。
Ⅱ.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 固体b是纯净物
B 溶液c、d中NaCl质量分数相等
C 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D 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
23.实验室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现有①托盘天平,②量筒(10mL,50mL,100mL),③药匙。根据要求填空。
(1)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2)具体操作步骤可概括为______。
(3)本实验中量取蒸馏水时应选用__mL量筒。量筒读数时,如果俯视(其他操作无误),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
四、计算题
24.取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92.2g,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所得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混合溶液中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g。
(2)当滴加8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5.某兴趣小组用73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A
6.D
7.C
8.A
9.B
10.D
11.A
12.B
13.C
14.D
15.A
16. ②④⑤⑧⑨ ⑦⑥ ③
17. 7.5 42.5 往左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30
18. 饱和 220g 109g a
19.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打开饮料瓶塞,气压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所以有大量气泡冒出 H2CO3====CO2↑+H2O
20. 甲 饱和溶液 乙
21. 将氯化钠换成硝酸钾;或硝酸钾换成氯化钠;或酒精换成水等 淡蓝/蓝 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内壁上有水珠,对生成的水的检验造成干扰
22. 110.0g/100g水 65.8 降温结晶法 AC KNO3、NaCl 114 AD
23. 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50 大于
24.(1)2.2
(2) NaCl CaCl2
(3)根据图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为10g。
解:设当滴加40g碳酸钠溶液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设当滴加碳酸钠溶液从40g-120g时,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当滴加120g碳酸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8.8%。
25.0.4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