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0 20:3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燃烧与燃料
一、单选题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
C.气体的验满 D.处理废弃药品
2.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
C.将木柴架空燃烧,是为了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4.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B.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
C.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5.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着火了,在火的蔓延方向前面再点一条火线
B.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D.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6.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7.下列图示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 B.干燥
C.收集 D.验满
8.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
A. B.
C. D.
10.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供给呼吸
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D.焊接或切割金属时使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的温度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仪器连接
C.加入药品 D.收集气体
12.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15.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厨房中都备有食醋,食醋中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近年,河南许多农村也使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7.诗人陆游的笔记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想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夹瓷盏被称为省油灯,用棉绳做炷(灯芯),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1)图中属于可燃物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这是燃烧的_________个条件之一。
(2)省油灯的原理是:油燃烧___________,上层内盏油温___________,下层盏内水吸热,减少油的___________,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3)“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说明下层盏中的水不断减少。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序号)。
a.水分子受热分解 b.水分子不断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水分子数目减少
18.回答有关燃料的问题:
(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燃烧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___________,使燃料充分燃烧;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9.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
(2)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醇可作燃料。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_________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20.现有五种元素:请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一个: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以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
(3)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是________;
(4)导致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装置C与该发生装置相连,可观察到装置C中的蜡烛______,说明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硫酸来制取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若用装置D来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导管通入。
22.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上述装置中______(填标号):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干燥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______(填标号)连接装置时,发生装置的出气口应与装置C中______(填“a”或“b”)端相连。
(2)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______;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相关探究。
【阅读资料】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遇碳酸变红色。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
Ⅰ、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取一个二通管,在二通管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其与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相连,如图1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注人稀盐酸,写出稀盐酸与大理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若观察到二通管中______,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Ⅱ、探究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提出问题】对于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兴趣小组甲同学认为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乙同学认为还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步骤①:针对提出的问题,小组同学利用图1中反应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步骤②:将二通管改成锥形瓶作收集装置,并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收集。
方法一: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备用。
方法二: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备用(收集时间和方法一一样长)。
方法三:当反应装置开始产生二氧化碳15s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锥形瓶瓶口,待木条熄灭(视二氧化碳收集满)立即盖上玻璃片备用。
步骤③:将一定浓度的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以上锥形瓶中,利用压强传感器检测瓶内气压变化情况、二氧化碳纯度,结果如图2、下表所示:
方法 一 二 三
二氧化碳纯度/% 91.1 69.5 61.9
(3)收集二氧化碳时,15s以后再收集的目的是______;根据数据可知__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的说法错误。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集满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5)结合图2、3分析,除了(3),(4)结论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写一条)。
四、计算题
24.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150g 6.25g 154.05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多少g。
(2)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5.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g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分析:小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____。
反应前 反应后
NaHCO3/g 锥形瓶+稀硫酸/g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1.26 24.59 25.36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D
6.A
7.C
8.B
9.C
10.B
11.C
12.C
13.D
14.D
15.D
16. CH3COOH
17. 炷 油 三 放热 升高 蒸发 bcd
18. 天然气 CH4+2O2CO2+2H2O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O2+4H22H2O+CH4
19. 天然气 酸雨 13.8 1:11
20. (或)
21. 锥形瓶 A 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 助燃 B b
22.(1) A F a
(2) 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3.(1)
(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B先变红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A后变红色(合理即可)
(3)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合理即可) 甲
(4)不准确,当二氧化碳浓度在61.9%时,小木条也会熄灭
(5)排水法比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合理即可)
24.(1)2.2(2)80%
25.(1)0.66g (2)小于,有部分生成的CO2溶解在反应后的溶液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