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单选题
1.氯碱工业是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的基本化学工业,电解食盐水不可能生成的是
A.H2 B.Cl2 C.NaOH D.NaNO3
2.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3.2g氧气,生成4.4g二氧化碳和1.8g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化合物的质量为3.0g
B.该化合物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
3.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待测数值是14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4∶7
4.在化学反应中,已知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2 C.18 D.36
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此反应的生成物为混合物
6.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共有三种氧化物
C.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D.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2∶1
7.将16g纯净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只含碳、氢元素
B.消耗氧气32g
C.R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8.现将20g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gC和11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20:11 B.20:7 C.5:4 D.16:11
9.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10.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置于一个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已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10 5 5
反应后的质量/g 2 4 m 3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0
B.发生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1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丙一定作催化剂
11.“绿色化学”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一定条件下,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绿色化学”,这种产物不可能是
A.甲醛(CH2O)
B.甲醇(CH4O)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12.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20
C.乙是此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38g甲,需消耗60g丁
14.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出B与A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差( )
A.37.0 B.95.0 C.18.5 D.58.5
二、填空题
1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话、生产都有重要意义。
(1)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可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2)如图所示,a、b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行为属于浪费水资源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用淘米水浇花
b.农业上采用喷灌、滴灌
c.洗脸擦肥皂时不关闭水龙头
16.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g 0 x y z
(1)由构成的物质中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和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x + y +x = 169 B.y + z = 168 C.(100-x):z = 32:64 D.(l00-x):(y-1) = 8:3
17.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18.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从微观看,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2)水是由________ 构成的,从微观看甲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19.绥中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
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管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冷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_;
(2)______。
(3)写出下沉一端的原因______。
三、实验题
20.明明同学利用右图装置制取氧气,其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
(1)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康康同学认为,如果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还需要改进,原因是什么______
21.下图为甲、乙两位同学用称量的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甲同学所做实验有何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HCl)与碳酸钠粉末(Na2CO3)接触,反应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__(选填“偏左”“偏右”或“不偏转”),该反应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接下来,乙同学继续用丙装置完成实验,其他操作不变,装置气密性良好,最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本实验,你认为对于有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状态)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并且还需避免受浮力的影响。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
(1)实验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偏转,其原因是_____。
(3)如图C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②_____。其原因是_____。
(4)如图D所示的小实验。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
(5)在四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___,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
四、计算题
23.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现称量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g;
(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24.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实验探究,测得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A
6.D
7.A
8.B
9.D
10.C
11.C
12.D
13.A
14.C
15.(1)肥皂水
(2) c
16.(1)-2;(2)H2O、SO2;(3)2H2S+3O22H2O+2SO2;(4)AD。
17. 向右 生成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左侧质量减少 不变 密闭 ①③⑥
18. 乙 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之间间隔变大 水分子 水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为一个氧分子
19.(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玻璃棒向左侧倾斜
(3)铜与氧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20. ⑦②③①④⑤⑥ 2KClO32KCl+3O2↑ 试管口加棉花,防止加热时堵塞导管口
21.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小、天平先向右偏后平衡 偏右 符合 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气球膨胀,产生了向上的浮力,从而影响了称量质量 气体
22. 4P+5O22P2O5 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飞出 右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左边一端铜丝变黑色 玻璃棒a端下降,b端上升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 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否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总个数都不变
23.(1)0.8;(2)2.5%
24.(1)0.8g
(2)5%
解:设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x。
x=5%
答:溶质质量分数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