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7课三位中国美术家课件 (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11 22:0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中国美术家
三 位 中 国 美 术 家
第七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材﹒美术
八年级上册
刘沁园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仔细观察,你能从画面中发现什么?
练一练:
通过细节观察,你能分辨出画中人物的职业身份有哪些吗?
从画中找出商铺的招幌,看看这些店铺经营的是什么?
找找北宋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独轮车、驴马、轿子、船只……
清明上河图 中国画 528.7×24.8厘米 北宋 张择端
在这幅不大的构图中,描绘人物500余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余艘、车20多辆、楼阁房屋30多幢,农舍绿树,山水河流,应有尽有。
一、内 容
画面中一切都清晰自然,形象逼真。这体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艺术特色
1. 利用 (制式)的形式,
2. 采取“ ”(透视方法)进行构图。
手 卷
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不受视点的限制,画家走到哪画到哪,看到哪画到哪,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整个画面疏密相间、严整有序。
二、艺术特色
3. 描绘方法:
画面中的线条既有工笔画圆润细密的特点,又有写意画潇洒粗放的韵致。
兼工带写、气韵生动。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极大的影响了后世都市风俗画的创作
皇都积盛图 (中国画)局部 明代 仇英

南都繁会图 (局部)明代 仇英
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斗茶盛行
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还能了解到什么?
风俗
娱乐
科技
建筑
《清明上河图》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貌,使其成为研究宋代社会与市井生活的形象的百科全书。
三、精神内涵(价值、意义)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认识徐悲鸿
你了解徐悲鸿吗?
说说你所了解的徐悲鸿。
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给后代留下一些高尚、有益的东西。
徐悲鸿(1895-1953年)
江苏宜兴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所作国画笔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了解画家的生平
对于欣赏他的作品有没有作用呢?
艺术特色
■学画经历
他自幼跟父亲学习中国画,青年时留学法国学西画。
■艺术特色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使中西绘画很好地融合。
珍妮小姐画像 油画1939
徐悲鸿《自画像》素描 1925年
泰戈尔像 中国画1940
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在绘画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中国画特征
■西方画特征
前进(中国画)
作品赏析
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
吸收西方绘画光影和明暗的表现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马的结构和层次。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
了解作品的背景
对于欣赏一件作品有没有作用呢

此画作于1941年抗战最困难期间。日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为抗战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了这幅《前进》。
创作背景
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始终象征着奋斗不止、自强不息、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
《马踏飞燕》青铜雕塑 东汉 高34.5厘米,长45厘米。
《马踏匈奴 》陕西霍去病墓石雕 西汉 高168厘米,长190厘米 。
徐悲鸿要借奔马抒发什么思想感情?
前进(中国画,130厘米× 76厘米,1941年 ,纸本设色)
想一想
■ 国难当头,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鼓舞同胞士气,团结抗日。
田横五百士(油画,198厘米× 355厘米,1928—1930年)徐悲鸿
田横是秦末反秦领袖之一,汉刘邦统一天下后,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五百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承诺:“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则举兵加诛。”为保全部下的性命,田横被迫乘船赴洛,在途中距洛阳三十里地自刎于尸乡亭。海岛五百部属闻田横死,亦全部自杀。
创作背景
田横五百士历史典故
徐悲鸿做此画时,正值中国政局动荡,日寇开始在我国横行,蒋介石妥协不抵抗,许多人媚敌求荣之时。
画家借此表现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士”的精神,激励国人抗击日寇。
精神内涵
■艺术特点
徐悲鸿将西欧古典传统的构图法与中国历史人物相融合,使得整个画面充实、均衡、雄浑有力。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昂首挺胸,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概。
■精神内涵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潘天寿
(1897—1971),浙江宁海人,中国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诗书画俱佳。他的绘画即继承传统,又有大胆创新,追求用笔苍劲、挺拔,构图奇骏、雄阔,具有雄强豪壮的气势,是现代传统中国画的杰出代表。潘天寿认为绘画要有“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
认识潘天寿
潘 天 寿 指 画 作 品
根据评价找出下面同一题材的国画作品中哪一幅是潘天寿的作品?
试一试
潘天寿《睡猫图》
试一试
潘天寿《铁石帆运图》
试一试
潘天寿《达摩》
试一试
潘天寿《小龙湫一角》
试一试
潘天寿《露气》
想一想
他是怎么做到让自己的画呈现出如此鲜明的个性特征的

二十七岁时,潘天寿在上海与大画家吴昌硕成为忘年交,画风深受吴昌硕的影响,但是他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
吴昌硕
菊花图(中国画,137厘米×68厘米,1915年)吴昌硕
秋花湿露图 潘天寿
潘天寿认为绘画要有“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即使同一题材的作品,他也在探索不同的表现手法。
露气(中国画,129.6厘米×154.2厘米,1958年)潘天寿
荷花蜻蜓(中国画,17厘米×22.7厘米,20世纪60年代)潘天寿
■笔墨
巨石多以短促有力的方折笔勾勒,求得岩石的方折陡峭。花卉的形象采用柔和的曲线,双勾描绘,浓重的墨点增强了画面的整体效果。
■色彩
山花的朱砂色和野草的石青、石绿色和墨色交相辉映。使得画面的色彩艳而不俗、清新古雅。
记写雁荡山花(中国画,150.2厘米×364.9厘米,1962年)潘天寿
■构图
潘天寿绘画的构图以奇险取胜,一块巨石占据画面的五分之四,被称为“潘公石”。布局上善于“造险”和“破险”。
按照自己的想象,把右侧的零散形象拼到左侧的画面中,力求体现潘天寿绘画大气磅礴、构图奇险的特点。
小游戏
潘天寿绘画作品欣赏
小憩图(中国画,224厘米×105厘米,1954年)潘天寿
精神内涵
小龙湫一角(中国画,107.5厘米×107.8厘米,1963年)潘天寿
潘天寿在绘画上主张“强其骨”。他的作品总能给人钢筋铁骨般的气势美,同时又洋溢着勃勃生机和浓郁的时代气息……
潘天寿的画丝毫没有浮华和萎靡之气,有的只是骨气和力量。折射出当时国人欲以强力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
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课堂活动
请你从本课中选一件作品,对它进行评价。
1、描述看到的内容;
2、分析它的艺术特色;
3、并通过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它 的精神内涵。
作业
课下查找资料,了解张择端、徐悲鸿、潘天寿的生平和优秀作品。下节课回来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
课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