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生字“迎”。掌握。词语“乌云、雷雨、闪电、雷声、房子、窗户、清新、迎面扑来”。
2.结合句子和语境,体会“压、垂、挂、坐”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3.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结合语境,体会“压、垂、挂、坐”词运用的准确巧妙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问题导入:同学们见过这些雨吗?(出示雨的名称,学生说雨的特点。)作者笔下的雷雨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雷雨。
2. 检测词语,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3. 回顾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二、再读课文,理解感受
1. 朗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2. 师生交流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句子说景物的特点。
3. 朗读句子,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1)出示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2)体会“压”运用的准确之处。
a.学生演示“压”的动作。
b.师生欣赏图片,朗读体会:乌云密布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害怕、不安、紧张)
c.指导学生带着感受读第一自然段。
4.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师指导朗读,播放刮风的音频。)
(1)出示句子,对比朗读: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通过对比读体会“垂”字运用的准确和巧妙。
5. 理解并积累“越来越……”。
(1)“越来越……”表示的意思,学生再试着说出这样的词语。
(2)指导学生读好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6. 学生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做填空题检测。
三、理解感受雷雨中的景象
1. 过渡:在这电闪雷鸣之时,孩子们你们听(师播放下雨的音频)。
2. 连用3个拟声词“哗”,表明雨下得又大又急。
3. 指导朗读句子。
4. 出示句子: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1)句中连用两个“渐渐地”,表明雷雨小了。
(2)指导朗读句子,表现雷雨的变化。
5. 对比朗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体会雷雨来得急去得快的特点。
四、总结学法,自主学习
1. 出示表格总结雷雨前和雷雨后景物的特点、以及变化,理解雷雨前和雷雨后两部分的内容。
2. 传授学法小锦囊,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3. 雷雨后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有哪些变化?(出示表格,学生交流反馈。)
4. 出示句子:
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海挂在天空。
(1)学生交流:彩虹像什么?(一条五颜六色的彩带、彩虹桥、滑滑梯……)
(2)结合语境,体会“挂”字运用的准确性。
(3)出示句子:
蜘蛛又坐在网上。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 对比朗读,想象蜘蛛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悠闲、愉悦、轻松)
b. 哪个字体会了蜘蛛悠闲、轻松的心态?
c. 体会“坐”字运用的巧妙之处。
5. 出示句子: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
(1)池塘里水满了再次说明雨下得很大。
6. 说感受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7. 和雷雨前的景象对比朗读。
8. 小结: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用简练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结合课文,写法指导
作者之所以把雷雨描写的如此细致得益于平时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手摸,写观察日记。
六、作业
1. 按照作者描写雷雨的顺序,背诵课文。
2. 观察一周天气的变化,用眼睛看、耳朵听,写一篇观察日记。
七、写字指导
1. 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迎”。
2.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
3. 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
八、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