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一、选择题
1.(2022·广东梅州·九年级期末)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封受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的是( )
A.庄园与法庭 B.教会与大学 C.封君与封臣 D.富农与市民
2.(2022·广东梅州·九年级期末)“我们也希望你们知道,我们要把权力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我们也告诫你们以及我们的其他忠臣把权力授给你们的附庸,对他们决不做违反理性的事。”该则材料中所说的给予“权力”的基础是给予( )
A.农奴
B.武器
C.土地
D.爵位
3.(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克洛维打败了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西格里乌斯,独占整个北高卢,这一年被认为是王国的开国之口。同时,该王国也是今天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前身。这里的“王国”指的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2022·广东清远·九年级期末)公元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宣扬人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5.(2022·广东·中山纪念中学九年级期末)“在中世纪里,基督教不仅使整个欧洲基督教化,而且成功地保全了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明的精华,没有毁于蛮族之手。……封建主阶级通过基督教化,完成了封建化”。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基督教( )
A.在欧洲广泛传播 B.教导人们忍受苦难
C.保存了古代文化 D.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
6.(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基督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
②基督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③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酥出生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
④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酥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22·广东茂名·九年级期末)“庄园规定庄园中的男子不能娶庄园外的女子,同样庄园中的女子不能嫁到庄园之外,除非得到庄园主的特别恩准。”材料表明
A.庄园主具有一定的权威 B.庄园主完全决定农奴的婚姻
C.庄园是西欧社会的基础 D.庄园法庭限制庄园主的特权
8.(2022·广东佛山·九年级期末)“这一时期地多人少,经济条件不允许以雇佣劳动力或领主家中豢养的劳力开发极为庞大的领主自营地,所以,对领主而言,与其将所有的地块控制在自己手中,不如永远支配那些自食其力的依附者的劳动和资源为好。”据此可知( )
A.庄园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B.庄园是西欧唯一的经济组织形式
C.领主随意没收佃户份地 D.当时经济条件决定庄园制的产生
9.(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说明
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
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
10.(2022·广东汕头·九年级期末)庄园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它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
A.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C.其产品主要是用来对外贸易的 D.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11.(2022·广东清远·九年级期末)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兴起 B.庄园的兴起 C.市镇的兴起 D.大学的兴起
12.(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假如你是一位在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中任教的教师,不可能遇见的情况是
A.你私人创办的学校必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
B.你听说巴黎的教师组成了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
C.你和你的学生享有司法特权,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
D.你的学生们入学后要先上专业课程,再上基础课程
13.(2022·广东珠海·九年级期末)“1158年腓特烈一世在巡视意大利时,接受博洛尼亚大学部分师生的请求,颁布了《完全居住法》。规定:学者们不能因为债务问题而受到伤害和报复,违者将处以四倍的罚款;学者们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大学推动市民阶层的出现 B.大学建立受到王权的影响
C.大学是城市自治的产物 D.大学具有司法独立特权
14.(2022·广东广州·九年级期末)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这主要说明( )
A.市民阶级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在王权的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15.(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
A.完全摆脱封建统治 B.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C.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D.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6.(2022·广东中山·九年级期末)越来越多的人从人口过剩的中世纪庄园迁往中心聚居区,他们越发需要乡村提供食物,而工匠离开后,村民、领主、农奴也越发需要城市提供衣服、工具和用品。这种情况( )
A.造成城乡二元对立 B.促进商业贸易发展 C.使得人地矛盾突出 D.推动工业革命发生
17.(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8.(2022·广东韶关·九年级期末)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9.(2022·广东汕头·九年级期末)《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其第九表第三条中规定:“经长官委任的承审员或仲裁员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由此可见,古代罗马(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注重维护法律程序公正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成文法削弱了贵族势力
20.(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拜占庭曾经是世界上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为欧洲抵挡住了来自东方的波斯、阿拉伯人的威胁,被誉为“西方文明的保护神”。最终灭掉它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二、综合题
21.(2022·广东中山·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时期)领主们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只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选编自《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二:中世纪后期,北部佛兰德(今比利时)的呢绒制造业得到发展,由于毛纺工人的熟练技艺,佛兰德毛织品质地精良,别处无法复制。来自东方的货物也只能通过威尼斯人、热那亚人才能获得。于是商人日益增多,他们开始在领主、牧师的宅邸附近建造永久性的商业据点。工匠从人口过剩的采邑迁徙到这些正在成长的中心地区,生产领主和商人需要购买的商品,而工匠越来越多离开乡村,村民、领主、农奴就越需要从城市获得衣服、工具、用品,繁荣的地方贸易就发达起来了。
——摘编自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1世纪城市兴起以后,它的手工业有可能向工场手工业发展,最早在意大利城市里出现了手工工场的痕迹,资本主义初现苗头。农村的自然经济也受到城市兴起的影响,城乡间的联系加强,商品流入农村。同时城市政府基本上是由各阶层的代表来决定大事,西欧后来出现的那些自由民主的空气,应该说有城市的功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指出早期城市居民的主要成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城市兴起对西欧历史的影响。
22.(2022·广东云浮·九年级期末)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0世纪开始,在很多交通便利的、相对安全的、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一些手工业者慢慢聚集,逐渐形成了一些封建城市。当时这些城市规模不大,除了教堂和市政厅等较大的建筑物之外,其他房屋大多低矮,街道狭窄、拥挤不堪,沿街牛、羊、鸡、鸭等随处可见。
材料二:有些比较富裕的城市用赎买方式摆脱领主的统治;有些城市则是通过武裴斗争的方式;有些城市则两种手段并用,历经曲折才取得独立。
材料三: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工商行业也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诞生奠定了基础。
(1)从10世纪开始,为什么西欧有较多封建城市复兴的同时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自治的城市会实现“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吗?为什么?
(3)自治城市的取得有什么重大意义?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西欧封建城市的特点。
23.(2022·广东梅州·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一一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典编纂委员会,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分析,汉谟拉比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4)古代欧亚法律文献的制定与颁行的历史,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何启示。
24.(2022·广东珠海·九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全文共282条被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该法典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法典内容涉及盗窃动产和奴隶,对不动产的占有、继承、转让、租赁、抵押,涉及经商、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典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处死;破坏桥梁水利的人将受到严厉处罚甚至处死;帮助奴隶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隶的人,都要处死;违法的人在酒店进行密谋,店主如果不把这些人捉起来,店主也要被处死。
——曹顺仙编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第七表……四、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五、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弯处为十六尺.七、如供役地人未将道路保持在可供通行的状态时,则有通行权者得把运货车通过他认为适宜的地方。八、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九、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十、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八表私犯一、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第九表公法一、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材料三:查士丁尼在法典中赞成“释奴的善举”,并且取消了被释自由人的等级差别,一律给予完全的自由和公民资格,而且奴隶获释的条件也大大放宽了,另一方面,对奴隶的统治也较从前放宽了。查士丁尼承袭万民法,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但他在立法中又规定,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如果主人非法杀害或过分虐待自己的奴隶,将受到处罚。
——孙义学、王永本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古代史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法典名称是什么?这是一部怎样性质的法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中明确处罚制度对当时社会起了怎样的作用?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进行长期的斗争,还设立什么职位维护平民的利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这部法典是怎样对待看奴隶的?这部法典对欧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点:西欧封建关系。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9世纪至10世纪的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可知,这项制度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世纪至10世纪,以土地关系为纽带,通过层层分封而形成了封君封臣关系。C正确;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的基层组织形成,不属于等级关系,A错误;大学出现于11世纪,B错误;市民通常是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的合法公民,富农与市民不是等级关系。D错误。综上故选C。
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每个封君只可以管辖自己的封臣,但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所以,该则材料中所说的给予“权力”的基础是给予土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14年,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所以B项符合题意;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拜占廷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4.B
【详解】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宣扬人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的宗教是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他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B项符合题意;佛教公元前6世纪,诞生在古代印度。排除A项;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排除C项;东汉末年道教诞生于中国。排除D项;故选择B。
【点睛】“公元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是提示信息,由时间和地点,可知是基督教。据所学,基督教公元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
5.B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基督教教导人们忍受苦难的信息,故B项符合题意;由材料“在中世纪里,基督教不仅使整个欧洲基督教化”,可得出基督教在欧洲广泛传播,排除A项;由材料“成功地保全了希腊、罗马和希伯来文明的精华,没有毁于蛮族之手”,排除C项;由材料“封建主阶级通过基督教化,完成了封建化”,可得出基督教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督教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基督教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传教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耶稣叫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稣出生于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 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酥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因此②错误,排除。①③④正确,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版九年级上·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7.A
【详解】根据“庄园规定庄园中的男子不能娶庄园外的女子,同样庄园中的女子不能嫁到庄园之外,除非得到庄园主的特别恩准。”关键信息“除非得到庄园主的特别恩准”可知,材料表明庄园主具有一定的权威;故A正确;庄园主完全决定农奴的婚姻,错在完全,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庄园是西欧社会的基础,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庄园法庭,故排除D项。故选A。
8.D
【详解】根据材料“这一时期地多人少,经济条件不允许以雇佣劳动力或领主家中豢养的劳力开发极为庞大的领主自营地,”,可见,当时的经济条件是领主作出决定的前提,故D项正确;经济条件不等于生产力水平,排除A项;“唯一”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领主随意没收佃户份地,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根据“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可得出庄园具有司法权,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B项正确;材料没有家出是要维护领主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领主权力的限制,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根据“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它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1.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假如你是一位在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中任教的教师,不可能遇见的情况是你的学生们入学后要先上专业课程,再上基础课程。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性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完之后进人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有可能遇见,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颁布《完全居住法》以及“学者们免受地方法官的司法审判”说明大学从国王手中获取了司法独立特权,D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市民阶层,且是市民阶层推动大学的出现,排除A项;国王授予大学自治特权说得是大学的管理,而不是大学建立受王权的影响,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城市自治,排除C项。故项D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的支持下,扩大了自己的疆域,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材料说明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重要政治力量,D项正确;材料中的市民并没有获得特殊的法律地位,排除A项;市民的政治权力也没有实质性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依据材料“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西欧城市通过向封建领主纳税,获得城市的自治权,又依据所学知识“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可见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可见A项错误;封建制度等级森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通过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的,D项错误。故选B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越发需要乡村提供食物,而工匠离开后,村民、领主、农奴也越发需要城市提供衣服、工具和用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新兴城市的兴起,促进商业贸易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城乡二元对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人地矛盾,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时间相隔太久,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帝国,前336年~前323年。亚历山大帝国由亚历山大大帝开创,亚历山大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从而得出②①④③为正确选项,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18.D
【详解】此题中的提示词是: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结合课本所学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在这里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故此题选择答案D。
19.B
【详解】根据材料“在执行职务中收受贿赂的,处死刑”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古代罗马注重法律程序的公正,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息,排除A项;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贵族势力始终不会被消弱,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04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故答案是B。
21.(1)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
(2)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据点的建立;地方贸易的发达。商人、工匠、工人。
(3)产生手工工场;冲击农村的自然经济;产生自由民主的空气。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可知,这体现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政治经济单位。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佛兰德(今比利时)的呢绒制造业得到发展、商人日益增多,他们开始在领主、牧师的宅邸附近建造永久性的商业据点、繁荣的地方贸易”可知,城市兴起的条件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据点的建立,地方贸易的发达。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工人的熟练技艺、商人日益增多、工匠从人口过剩的采邑迁徙到这些正在成长的中心地区”可知,城市居民有,商人、工匠、工人。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1世纪城市兴起以后,它的手工业有可能向工场手工业发展、农村的自然经济也受到城市兴起的影响、西欧后来出现的那些自由民主的空气,应该说有城市的功劳”可知,它影响有,产生手工工场,冲击农村的自然经济,产生自由民主的空气。
22.(1)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全等。
(2)能够实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反对封建主的盘剥,许多城市通过赎买、起义等斗争方式,最终赢得了自治权。城市居民也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种种控制,成为真正的自由人。
(3)取得自治权使这些城市摆脱封建剥削,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4)交通便利,手工业发达;规模较小,城市条件较差;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的程度的自治权;市民阶层兴起,工商业发达等。
【解析】(1)
根据材料一“在很多交通便利的、相对安全的、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一些手工业者慢慢聚集,逐渐形成了一些城市”可得出,城市逐渐形成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全等。
(2)
根据所学知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反对封建主的盘剥,许多城市通过赎买、起义等斗争方式,最终赢得了自治权。城市居民也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种种控制,成为真正的自由人。所以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能够实现。
(3)
根据所学知识, 取得自治的封建城市摆脱了封建剥削,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4)
根据材料一“从10世纪开始,在很多交通便利的、相对安全的、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一些手工业者慢慢聚集,逐渐形成了一些封建城市”可知得出西欧封建城市的特点:交通便利,手工业发达;根据材料一“当时这些城市规模不大”“街道狭窄、拥挤不堪,沿街牛、羊、鸡、鸭等随处可见”可得出特点:规模较小,城市条件较差;根据据材料二“……有些城市则两种手段并用,历经曲折才取得独立”可得出特点: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的程度的自治权;根据材料三“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过程中,工商行业也迅速发展,市民阶级形成”可得出特点:市民阶层兴起,工商业发达等。
23.(1)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
(2)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3)《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4)一定要坚持法制建设,保障民主,以法制进步推动社会进步,防止专断独裁定要坚持依法治国。
【分析】(1)
根据材料“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 可知: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
(2)
根据材料“君权神授”“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
(3)
根据材料“《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4)
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法制建设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一定要坚持法制建设,保障民主,以法制进步推动社会进步,防止专断独裁定要坚持依法治国。
24.(1)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性质: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法典。
(2)作用: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职位:保民官。
(3)对奴隶: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对欧洲的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分析】(1)
依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并结合材料“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全文共282条,被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可知,材料一中的法典名称是《汉谟拉比法典》;依据所学知识《汉莫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可知,法典的性质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法典。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中明确处罚制度,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依据所学知识,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进行长期的斗争,还设立了保民官。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法典》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