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综合复习题 (含解析)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综合复习题 (含解析)2021-2022学年福建省各地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1 06:5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综合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材料描述的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封建庄园建立 D.明治维新
2.(2022·福建漳州·九年级期末)日本学者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倒幕运动 D.王政复古
3.(2022·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下图政治体制示意图体现了(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4.(2022·福建泉州·九年级期末)6世纪起,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从隋唐文明中汲取养分,回国后推动日本产生重大变革。这一变革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文艺复兴 D.农奴制改革
5.(2022·福建厦门·九年级期末)“通过改革,日本进入了大一统集权时代。一个崭新的日本出现在列岛之上。”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的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6.(2022·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起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赋税制度 C.政治制度 D.授田制度
7.(2022·福建龙岩·九年级期末)“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远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材料评述的是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内容 C.特点 D.影响
8.(2022·福建泉州·九年级期末)“‘倭国’自知落后,深慕中华文明,引颈向望,欲移为己用。于是,便不惜万般艰辛,远渡重洋,学习中国文明,使日本渐为文明先进之国。”材料评述的是( )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迁居麦地那 D.“大陆政策”
9.(2022·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表是古代日本一次重大改革的部分措施,反映出当时土地的所有者是()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A.国家 B.公民 C.部民 D.贵族
10.(2022·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一场向大唐帝国全面学习的社会变革运动全面展开。这场变革
A.实现了向封建社会转型 B.加速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
C.成为了大唐帝国的附庸 D.形成了幕府专制独裁的局面
11.(2022·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12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
A.幕府与天皇并存
B.幕府首领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了摆设
C.幕府首领由天皇任命
D.统治者在幕府议政
12.(2022·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A.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推动了亚非人民友好往来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3.(2022·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8世纪,帝国疆域最大,帝国内人才辈出、巨著联珠、群星璀璨,更重要的是它承前启后,沟通东西,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欧亚文明的发展,此国家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匈帝国
14.(2022·福建莆田·九年级期末)许多希腊著作,阿拉伯人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这体现了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 )
A.拒绝学习 B.质疑创新 C.全盘否定 D.吸收传播
15.(2022·福建漳州·九年级期末)示意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图中,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角色”的应是
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古罗马人 D.阿拉伯人
16.(2022·福建泉州·九年级期末)“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该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17.(2022·福建福州·九年级期末)《天方夜谭》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于10世纪前夜形成初稿。可见,阿拉伯文化
A.注重自主创新 B.简单模仿他国 C.善于吸收借鉴 D.影响世界各国
18.(2022·福建宁德·九年级期末)9世纪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有100多家书商,有36座公共图书馆.这表明
A.阿拉伯半岛实现了统一 B.阿拉伯帝国占据区位优势
C.阿拉伯人重视文化知识 D.十字军东征带来西方文明
19.(2022·福建泉州·九年级期末)“《安拉,别为我哭泣》讲述的是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故事,这是关于生命、信仰、权利、反抗、责任与希望的故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阿富汗人主要信仰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20.(2022·福建漳州·九年级期末)电影《上帝的使者》讲述了穆罕默德与城市强权者们的斗争,穆罕默德和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据此可知,他们信奉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题干“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本国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正确;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A;封建庄园建立与题干描述的不符,排除C;明治维新是学习西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故选B。
2.A
【详解】根据材料“一个中国的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项正确;12世纪,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武装倒幕运动和王政复古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排除C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据题干信息“二官八省”并结合所学,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的朝廷设二官,八省,二官就是神衹官,太正官,神祇官掌管国家祭祀,太政官掌管行政,太政官下设四名次等官,分为左右大臣和大纳言,中纳言、太政官下设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八省;省下有职,寮,司等下级机关。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天皇”可知ABD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回到日本后,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与文化,进行了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A项正确;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六十年代。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发生在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是俄国19世纪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题干反映了日本大化改新对日本产生的作用,D项正确;背景在改革之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过程指的是改革的前后经过,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内容是指改革的具体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建立起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可知,封建国家,这强调的是政治制度,C项正确;科举制度、 赋税制度、 授田制度均是政治制度中的内容之一,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倭国深慕中华文明、于是学习中国文明”可知,这是说,日本倾慕中国的先进文明,所学学习中国文明进行大化改新,这是在说大化改新的背景,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学习中国文明的事件是646年日本效仿唐朝典章制度进行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A项正确;幕府统治指的是近代日本实行的封建专制统治,排除B项;迁居麦地那与默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半岛统一有关,排除C项;“大陆政策”是日本企图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这些属于大化改新的内容,表明大化改新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和部民私有制,A项正确;公民、部民、贵族不是大化改新时土地所有者,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孝德天皇”“向大唐帝国全面学习”可知,646年,日本以唐朝制度为蓝本,进行大化改新,它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正确;明治维新加速了日本对外扩张的步伐,这场改新使日本成为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 改新形成天皇掌权的局面,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1.B
【详解】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由此进人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B项正确;幕府与天皇并存不是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的原因,排除A项;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也不是日本被称为幕府统治的原因,排除C项;天皇大权旁落,不参与幕府议政,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依据题干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则把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由此可见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D正确;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开创了东西方贸易通道,A排除;题干突出的是阿拉伯人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其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B排除;题干涉及到的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没有涉及非洲地区,C排除。故选D。
13.C
【详解】至 8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是公元前4世纪,对亚历山大大帝时期的马其顿王国的称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开创,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是4世纪到1453年的帝国,排除B项;奥匈帝国存在的时间是1867年—1918年 ,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阿拉伯人对于希腊文化不但加以保存,而且广为传播,可见阿拉伯人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既有吸收也有传播,D项正确;题干反映了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希腊文化,因此没有体现拒绝学习或全盘否定,排除AC项;题干没有体现阿拉伯人对希腊文化的批判和创新发展,而是保存、传播,排除B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改造印度人从0—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并传到欧洲的是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D项正确;苏美尔人、雅利安人 、古罗马人均与上述史实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安拉”“穆罕默德”结合所学可知,穆罕默德创立的信仰安拉为唯一的真神的宗教是伊斯兰教,B项正确;基督教是耶稣建立的,排除A项;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排除C项;释迦牟尼创造了佛教,排除D项。故选B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可知,阿拉伯文化善于吸收借鉴他国优秀文化成果。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阿拉伯文化注重自主创新、简单模仿、影响世界各国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材料“9世纪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有100多家书商,有36座公共图书馆”结合所学可知一个国家和地区书商、图书馆数量的多少说明当地的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因此材料表面阿拉伯人重视文化只是,C项正确;A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十字军东征是11世纪开始由罗马天主教发动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9.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安拉,别为我哭泣》讲述的是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宣布自己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和最后的先知,号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所以,阿富汗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无关。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安拉,别为我哭泣》讲述的是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故事”是解题的关键,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中,号召人们信仰唯一的神——安拉,可由此判断阿富汗人信仰安拉,也就是信仰伊斯兰教。
20.D
【详解】根据材料“穆罕默德和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D项正确;佛教是释迦牟尼创立的,排除A项;基督教是传说中的耶稣创立的,排除B项;道教是中国土生的宗教,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