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下册(冀少版)第一章《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下册(冀少版)第一章《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1-06 16: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章末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既能预防佝偻病,又能预防夜盲症的最佳食物是( )
A.辣椒和菠菜 B.柠檬和香蕉 C.猪肝和鱼肝油 D.牛奶和粗粮
2.天天只吃白面的人,时间长了易患( )
A.坏血病 B.脚气病 C.夜盲症 D.佝偻病
3.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要多喝牛奶、多吃瘦肉,主要是因为( )
A.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脂肪,这是青少年正常成长所必需的
B.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无机盐
C.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需要较多的蛋白质
D.牛奶和瘦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这是青少年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4.小张近来一段时间皮肤干燥,一到黄昏就看不清东西,他的体内可能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5.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其中糖类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正常情况下,糖类主要来自我们日常膳食中的( )
A.米饭 B.蔬菜 C.肉类 D.肉汤
6.某人经常下肢麻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医生诊断为脚气病。该患者应多吃一些什么食物?( )
A.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 B.含维生素B1较多的食物
C.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物 D.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
7.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A.维生素 B.水 C.蛋白质 D.糖类
8.芝麻、花生等硬果类食物中,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9.下列物质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
A.水、葡萄糖、氨基酸 B.脂肪、蛋白质、淀粉
C.葡萄糖、麦芽糖、淀粉 D.氨基酸、水、淀粉酶
10.以下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认识,合理的是( )
A.胃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
B.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
C.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D.小肠能吸收氨基酸、麦芽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11.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12.消化道中参与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是( )
A.唾液、胰液和肠液 B.胆汁、肠液和胰液
C.胃液、胆汁和胰液 D.唾液、胃液和肠液
13.下图表示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14.右图表示某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这种物质是( )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15.在消化道的某一部位抽取内容物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的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那么该部位应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小肠
16.经常酗酒的人,最直接受到伤害的消化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胰腺
17.能吸收维生素的消化器官是( )
A.食道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小肠和大肠 D.胃和大肠
18.试管中有少量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 ℃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实验中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胆汁、胰液、肠液 D.肠液、胰液
19.下列消化道既无消化功能,又无吸收功能的是( )
A.口腔 B.食道 C.胃 D.大肠
20.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一位母亲对其孩子提出了合理膳食的要求,其中不科学的是( )
A.少吃油炸的食物 B.多吃蔬菜和水果
C.每天早上喝一袋牛奶 D.多吃精制面粉和大米
21.以下有关食品卫生与平衡膳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检测出“瘦肉精”的肉类食品,加工成火腿肠后即可食用
B.受污染的新鲜蔬菜必须经过腌制才可食用,这样还能降低癌症的患病率
C.我国的食品卫生总体上是安全的,每天应坚持各类食品的合理搭配
D.保证居民有均衡营养的前提是食品必须安全,因而食品的种类尽可能少为好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吃水果不用洗,简单擦擦就可以
B.把发芽的马铃薯的芽炒着吃
C.吃用瘦肉精喂养大的猪的肉
D.吃蔬菜要充分浸泡,去掉上面附着的农药
23.下列关于合理营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
B.高血压患者应少吃盐,尽量少吃肥肉和荤油
C.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要多吃鱼、肉,少吃水果、蔬菜[]
D.素食和荤食要搭配着吃
24.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每日三餐中,午餐的热量和油脂量应是最高的
B.饭后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会抑制消化
C.腐败的食物必须经回锅蒸熟后才可食用
D.未去掉芽、芽眼及芽眼周围部分的发芽马铃薯不能食用
25.食品添加剂可以限量使用,超量使用容易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是( )
A.炒菜时添加少量味精 B.腌制豆角时添加适量的食盐
C.果汁中添加塑化剂 D.果冻中添加胡萝卜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8分)下图是消化道某部位的解剖图,据图回答问题。
(1)你能说出这是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吗?
(2)在这个部位中有几种消化液?各是什么?
(3)皱襞与绒毛有什么作用?
(4)这个部位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7.(10分)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如右图):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 ℃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
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可能变成 色。
结果分析:
(1)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 。
(2)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3)3号试管中馒头块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
实验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28.(12分)右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丙曲线表示 的消化过程。
(2)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最终被分解为 。
(3)甲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需要经肝脏分泌的 乳化后才能被消化。
(4)食物在图中的 (填字母)处,最终都分解成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29.(12分)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馒头形态 等量馒头碎屑 等量馒头碎屑 等量馒头块
清水或唾液 2毫升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
振荡后保温(37 ℃水浴中保持10分钟),加入碘液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2)分析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 。
30.(8分)右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表示 的消化过程,Y表示 的消化过程。
(2)淀粉从 开始消化,蛋白质从 开始消化,脂肪从 开始消化。
(3)基本无消化作用的是 ;D代表的是 ,含哪些消化液?
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合理膳食 平衡营养
参考答案
1.C 解析:缺少维生素D可使人患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可使人患夜盲症。既含维生素D又含维生素A的一组食物是猪肝和鱼肝油。
2.B 解析:谷类、麦类的外皮和胚芽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麦类在被碾制成精面的过程中去掉了外皮和胚芽,使得精面中含维生素B1比较少。所以,天天吃白面的人,时间长了可能会因体内缺乏维生素B1而患脚气病。
3.C 解析: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摄入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等来构建人体组织、细胞,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因为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而牛奶、瘦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4.A 解析:皮肤干燥、一到黄昏就看不清东西,是体内缺乏维生素A的表现;缺乏维生素B1会患神经炎;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容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5.A 解析:米饭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
6.B 解析:缺乏维生素A可导致夜盲症、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C可导致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等;缺乏维生素B1可导致神经炎、脚气病等。
7.C 解析:维生素不参与构成细胞,首先排除A项。水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但不是基本物质。蛋白质虽然也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主要作用是构成细胞。[]
8.B 解析:不同植物的种子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不同,芝麻、花生等硬果类属于油料作物,含量较多的营养物质是脂肪。
9.A 解析: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脂肪、淀粉、蛋白质需经消化后才可被吸收,脂肪→甘油+脂肪酸,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一种特殊蛋白质。
10.C 解析: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消化酶的参与。胃内含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肠液和胰液中含消化蛋白质、脂肪、淀粉的酶,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可以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麦芽糖被消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
11.A 解析: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中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但是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
12.A 解析:本题考查各种消化液的功能。在唾液、胰液和肠液中均含有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在胃液中只含有胃蛋白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胃液只能消化蛋白质;胆汁中不含有任何消化酶,不能够进行化学性消化,只能将大块的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增大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
13.A 解析:已知⑤为肠液,则④为胰液,因为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多种酶,④、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①只能消化淀粉,则①是唾液,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②只能消化蛋白质,则它是胃液;③只能消化脂肪,则它是胆汁,不含消化酶。X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则X是小肠。
14.A 解析:解此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曲线获取解题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这种营养物质是从口腔开始进行消化的,在小肠内完成最终的消化过程。我们知道淀粉是从口腔内开始进行消化的,蛋白质是从胃内开始进行消化的,而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内进行。故这种营养物质是淀粉。
15.C 解析:蛋白质在胃中进行初步消化,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因此脂肪类物质还没有被消化,蛋白质却已被初步消化的部位应是胃。[]
16.A 解析:酒精在人体内被胃吸收,胃吸收酒精后,会造成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大量饮酒,胃黏膜受到过度刺激,影响胃液的分泌和胃的正常功能,使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长期下去会引起胃病。
17.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消化道中各段的吸收情况的理解和记忆。口腔、食道几乎没有吸收功能;胃只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能吸收大部分的营养成分,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18.C 解析:对脂肪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胆汁、胰液和肠液。胆汁进行物理性消化,将脂肪分解为脂肪微滴,胰液和肠液进行化学性消化。
19.B 解析: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内有胃腺分泌的胃液,胃液中含有的胃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初步消化,且胃还能吸收少量的水;大肠不能消化食物,但能吸收营养物质;食道基本上没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只是食物的通道。
20.D 解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合理均衡的营养能够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保持身心健康。如果营养不均衡,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体质下降甚至发生营养缺乏症或肥胖症。油炸食物含较多脂肪,所以要少吃。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牛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均有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多吃精制面粉和大米会造成营养不良。
21.C 解析:添加瘦肉精的肉类食品、受污染的新鲜蔬菜是不能食用的,加工成火腿肠或进行腌制并不能消除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合理膳食要求营养全面并合理搭配,食品种类太少不利于全面摄入营养物质。
22.D 解析:生吃的水果要洗干净;马铃薯长芽了就有毒,不能吃;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的统称,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动物脂肪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效果非常好。瘦肉精让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大的副作用,轻则会导致心律不齐,重则会导致心脏病,甚至危及生命。
23.C 解析:合理营养指的是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搭配比例要合理,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因此,食物要多样化,不要挑食、偏食和暴饮暴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大,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鱼、肉等,但要注意食物多样化,因为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同样需要含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故不能少吃水果、蔬菜。从平衡膳食宝塔来看,最顶层的是脂肪,每天摄入量最少,因此要少吃含脂肪多的肥肉和荤油,同时高血压患者还应少吃盐。
24.C 解析: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中,三餐的分配大致为30%、40%、30%比较合理,因为午餐最关键,既要补充上午的热量消耗,又要为下午的学习和活动做好储备。因此,午餐的热量和油脂量应是三餐中最高的。饭后若立即进行剧烈运动,肌肉内的血流量会增大,而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结果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能力降低,因而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对消化有抑制作用。已腐败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或毒素,即使回锅蒸熟,也不会将病菌全部杀死,有些病菌在高温下能存活很长时间,所以不能食用腐败的食物。未去掉芽、芽眼及芽眼周围部分的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龙葵素能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发芽的马铃薯要去掉芽、芽眼及芽眼周围部分,去皮浸泡后,除去大部分龙葵素,才可食用。
25.C 解析: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加入塑化剂,可以提高其柔韧性,但加入食品后对人的生长发育有害,尤其对生殖系统的发育不利。
26.(1)小肠。(2)三种消化液,分别为胰液、肠液、胆汁。(3)皱襞与绒毛可大大增加小肠的内表面积。(4)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
解析:此题在题干中已提示是消化道的某部位,而图中提示有“皱襞”“绒毛”,有这些结构的消化道一定是小肠。从图中判断出这个部位是小肠,此题已解决了一半,以下几个问题都是围绕着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展开的。小肠内有三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皱襞与绒毛可大大增加小肠的内表面积,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场所。
27.实验结果:蓝
结果分析:(1)麦芽糖 (2)试管中加入的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3)3号试管中的淀粉没有充分与唾液接触,唾液没有将淀粉完全分解。
实验结论:口腔
解析:本题考查是否亲自操作过本实验,是否熟悉实验步骤,是否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解答本题要理解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舌的搅拌作用和牙齿的咀嚼作用,知道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28.(1)蛋白质 (2)葡萄糖 (3)胆汁 (4)D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乙在A处开始被消化,随后是丙开始被消化,而甲是最后被消化的,由此可以断定,甲是脂肪,乙是淀粉,丙是蛋白质,因为淀粉是最先在口腔中被消化的,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消化的起始端在小肠。小肠中含有胆汁、胰液和肠液,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9.(1)唾液的有无 (2)牙齿的咀嚼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解析:(1)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组对照实验中,设计者控制的唯一变量是有无唾液,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2)1号试管不变蓝,证明里面没有淀粉,淀粉已经被唾液消化了;3号试管变蓝,证明里面有淀粉存在。两者对比说明牙齿的咀嚼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30.(1)淀粉 脂肪 (2)口腔 胃 小肠 (3)B 小肠 肠液、胰液、胆汁
解析:曲线图是一种用曲线表示数据的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的变化以及不同事物之间量的差异。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会用曲线图表示数据的变化,因此要学会解读曲线图,在必要时还要会画曲线图。在此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从口腔到大肠的消化道的各部位,只有熟记消化道的组成及各部位的次序才能顺利判断出某个部位的名称。纵坐标表示未被消化营养物质的百分比,读图时横、纵坐标要结合起来。在A部位(口腔)X被消化了一部分,蛋白质和Y都没有被消化;在B部位,三种物质都无变化;在C部位,X几乎无变化,蛋白质开始消化,Y也无变化;在D部位,X、蛋白质、Y都被彻底消化。据学过的有关消化的知识可判断D为小肠,因为它是消化的主要器官;C为胃,因为只有蛋白质在此处开始消化,X、Y在胃内无变化;B为咽、食道,基本无消化作用。X从口腔开始消化,可知是淀粉;Y从小肠开始消化,可知是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