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七律 .长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处处挨打。
长征的原因
王明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实行了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他们一方面要抵抗几十万的敌军疯狂围追堵截,一方面又要不断地跋山涉水,在一年的时间里,跨越了11个省,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终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踏过的征程,激动地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突破四道封锁线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越大雪山
走过水草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五岭 逶迤 乌蒙
磅礴 岷山 泥丸
读一读
七律知识知多少?
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押韵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行,每行七个字,偶句押韵(也就是韵母相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行程之远,
时日之长
难:牺牲之大,
经历之苦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句意思: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意思: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
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
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理 解
理 解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颔 联
上承“万水”二字
颈联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名词
形容词
对偶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热气腾腾;大渡河上险桥横架,凌空高悬的铁索晃动着,寒意阵阵。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感悟远征难
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 红军 的光辉战斗 ,热情洋溢地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和 ,
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2、夸张、比喻、对偶手法的运用
概括了
长征
历程
歌颂了
革命英雄主义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结:
写作特点:
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二、夸张手法的妙用
(目的:通过写山来反衬和塑造红军战士摧坚历险、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1、背诵全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同学说一说。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