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逻辑联结词(二)一、复习1. 逻辑联结词有_________
一、复习1. 逻辑联结词有____________ 一、复习 2. 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有 ______________1. 逻辑联结词有____________ 一、复习p或q、p且q、非p. 2. 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有 ______________1. 逻辑联结词有____________ 3.如果 p表示“2是10的约数”,试判断非p的真假.3.如果 p表示“2是10的约数”,试判断非p的真假.4.p是表示“3?2”,那么非p表示什么?并判断其真假.二、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二、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1. 非p形式复合命题二、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1. 非p形式复合命题 p真假非p二、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1. 非p形式复合命题 p真假非p假二、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1. 非p形式复合命题 p真假非p假真二、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1. 非p形式复合命题 p真假非p假真相反二、判断复合命题的真假的方法1. 非p形式复合命题 p真假非p假真相反真值表2. p且q形式复合命题 p q p且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2. p且q形式复合命题 p q p且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假真2. p且q形式复合命题 p q p且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假假真2. p且q形式复合命题 p q p且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假假假真2. p且q形式复合命题 p q p且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假假假真有假则假2. p且q形式复合命题 p q p且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做一做:
如果p表示“5是10的约数”
q表示“5是15的约数”
r表示“5是8的约数”
s表示“5是16的约数”做一做:
如果p表示“5是10的约数”
q表示“5是15的约数”
r表示“5是8的约数”
s表示“5是16的约数” 试写出“p或q”,“p或r”,“r或s”的复合命题并判断其真假,然后归纳出其规律.3. p或q形式复合命题 pq p或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3. p或q形式复合命题 pq p或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3. p或q形式复合命题 pq p或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3. p或q形式复合命题 pq p或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真3. p或q形式复合命题 pq p或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真假有真则真3. p或q形式复合命题 pq p或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真假三、例题分析例1. 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
的“p或q”、“p且q”、“非p”形式
的复合命题的真假.三、例题分析例1. 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
的“p或q”、“p且q”、“非p”形式
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 p: 2+2=5, q: 3>2三、例题分析例1. 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
的“p或q”、“p且q”、“非p”形式
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 p: 2+2=5, q: 3>2(2) p: 9是质数, q: 8是12的约数三、例题分析例1. 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
的“p或q”、“p且q”、“非p”形式
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 p: 2+2=5, q: 3>2(2) p: 9是质数, q: 8是12的约数(3) p:1∈{1, 2},三、例题分析例1. 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
的“p或q”、“p且q”、“非p”形式
的复合命题的真假.(1) p: 2+2=5, q: 3>2(2) p: 9是质数, q: 8是12的约数(3) p:1∈{1, 2},巩固练习:1. 教材P28页第1、2题;2. 教材第P29页3、4题.四、实际应用四、实际应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停机四、实际应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停机到达预定时间四、实际应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停机到达预定时间机盖被打开四、实际应用1. 或门电路洗衣机甩干衣服停机到达预定时间机盖被打开四、实际应用1. 或门电路洗衣机甩干衣服停机到达预定时间机盖被打开打开电子保险门四、实际应用1. 或门电路洗衣机甩干衣服停机到达预定时间机盖被打开打开电子保险门钥匙插入密码正确四、实际应用1. 或门电路2. 与门电路洗衣机甩干衣服停机到达预定时间机盖被打开打开电子保险门钥匙插入密码正确1. 命题p:1是质数; 命题q:1是合 数, 则( ).
(A) p或q为真 (B) p且q为真
(C) 非p为真 (D) 非q为假 五、课堂检测题2. 能同时满足: p或q为真, p且q为 假, 非p为真的一组是( ).
(A) p: 3是偶数; q: 4是奇数
(B) p: 3+2=6; q: 5>3
(C) p: π是无理数, q: a∈{a, b}
(D) p: 3≤3, q: 3>3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讨论了判断一个
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①“非p”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p与的真假相反;
② “ p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当p与
q同时为真时为真,否则为假;
③ “ p或q ”形式的复合命题当p与
q同时为假时为假,否则为真.七、课外作业
1°阅读教材;
2°教材第29页习题1.6第3、4题;
3°预习下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