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狼牙山五壮士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学习目标
chóu hèn
生字学习
zhuì
báo
zhǎn
shī
qí qū
qiānɡ
miào
ɡě
wù
hǒu
tiào
龙王庙
任务
葛
大吼
满腔怒火
崎岖
尸体
斩钉截铁
雹子
坠落
仇恨
眺望
多音字:
绷
bēnɡ
běnɡ
(绷紧)
(绷着脸)
拧
nǐnɡ
nínɡ
(拧开)
(拧毛巾)
近义词:
反义词:
进犯——侵犯
沉着——镇定
屹立——耸立
沉着——惊慌 崎岖——平坦
全神贯注——左顾右盼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依托——依靠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斩钉截铁——毫不犹豫
昂首挺胸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热血沸腾 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
满腔怒火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 纷纷滚落
好词共享
新课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杀光、烧光、抢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英勇不屈的中华民族经历了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把侵略者赶出国土,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期间,无数的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颂歌。
思考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信息?
2、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题目中用“壮”是什么意思?
3、什么样的战士才能叫壮士呢?
五壮士是哪五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马宝玉(1920—1941年)
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两年后入党。1941年9月在易县狼牙山为掩护主力部队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带领全班4名战士(时任班长)奋勇杀敌,同数千日军巧妙周旋一整天,将敌人引上绝路,胜利完成阻击掩护任务,宁死不屈,毅然跳崖牺牲,年仅21岁。
葛振林(1917 -2005)
1917年8月生于河北曲阳,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弹药耗尽后,宁死不当俘虏,随班长马宝玉和其他三位战友奋勇跳下悬崖,葛振林因挂在悬崖树枝上而得以生还。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葛振林在衡阳病逝,终年88岁。
宋学义(1918-1971)
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人。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和另外四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一起牵制了日军主力,保证了大部队安全转移,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跳崖后被挂在山崖上的树上得以生还。
1971年6月26日在郑州逝世。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
胡德林(1917-1941)、胡福才(1913-1941)
河北容县人,他们是叔侄关系,胡德林是叔叔,胡福才是侄子。1938年一起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弹药耗尽后,宁死不当俘虏,随班长马宝玉和其他战友奋勇跳下悬崖,不幸遇难。
接受任务—( )— ( )
——( )——跳下悬崖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填空。
1、为什么不叫《狼牙山五战士》 这个“壮”字是什么意思
2、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战士:士兵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的意思。壮:壮烈。
勇于献身的勇士
整体认知: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提示,课文可以分成几段?
(课文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第一段:接受任务(1)
第二段:痛击敌人(2)
第三段:引上绝路(3)
第四段:顶峰歼敌(4-5)
第五段:跳下悬崖(6-9)
}
起因
经过
结果
背诵: 痛击敌人
为了拖住敌人,五位壮士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山狼牙山。
班长马宝玉……
副班长葛振林……
战士宋学义……
胡德林和胡福才……
敌人……
温馨感悟:
这一个片段,抓住了人物的( )和( )进行生动、细致地描写,甚至还用敌人来进行( ),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的( )和( )。
引上绝路: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的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们前面有两条路:一条通往( ),走这条路可以( ),意味着他们可以( ),可是敌人尾随在身后,容易( );
另一条是通向( )。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 )。走哪一条路呢?
顶峰歼敌: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顶峰,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抢前一步,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到:“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思考:这两个片段,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呢?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英勇跳崖
面对英勇跳崖的五壮士,面对这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你最想说些什么?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