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目
信息技术
年 级
八
课 时
1
主备人
授课教师
课 题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会举例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及人类经历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
4.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以及计算机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搜索了解信息概念,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体会信息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体会信息及技术的魅力,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具学具
准 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
程 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论或
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到计算机教室上计算机课?由此引入信息的概念
【问题1】一、什么是信息?
总结信息的概念
学生会回答因为有课程表,有上课铃。
学生举例自己身边的信息
问题引入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力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问题2】信息的基本特征有那些?
1.载体依附性
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上才算存在
出示如下问题:
⑴如何了解天气情况?
⑵古代的人们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博学,那时的书是以笨重的竹简、木简为载体,这体现了信息的( 载体依附性 )。
学生以小组讨论回答: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电话等多种载体
自助合作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信息可加工处理
律师根据以往的个案分析总结为新个案做出更好的辩护;医生根据以往的病人病历分析对各种病痛选择更好的治疗措施。
这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信息可以存储和保留,并进行加工处理
3.共享性:萧伯纳的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这种现象最能说明信息具有(共享性)
复制,不减少反会增加,共享也要贡献。
思考回答
思维的拓展
4.时效性:
学校昨天贴出通知要求各班班干部明天中午12:30到会议室开会,而班干部小明是在今天下午放学时才看到通知。这说明了什么?
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
提出问题:信息还有哪些特征?(结合一些图片)
讨论归纳:信息具有普遍性、不完整性、真伪性等
电脑演示“烽火报信”、“鸿雁传书”,电报、电话,以及卫星直播、电子邮件等
拿学生的亲身经历举例:传统教学是“粉笔加黑板”,现代化教学有语音教室、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等。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指用来创建、存储、交换和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的技术。
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信息技术是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归纳什么是信息技术?(归纳或看书找答案)
介绍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由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引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
思考:为什么Internet被称作信息高速公路?(小组讨论或通过上网搜索寻找答案)
介绍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概念。
结合课件相关图片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阅读教材,归纳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计算工具
阅读教材,归纳计算机如何分类和特点。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
2、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3、计算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4.计算机如何分类?
5.计算机有什么特点?
自
主
设
计
学情
反馈
优秀
良好
达标
待达标
25%
35%
35%
5%
教
学
反
思
本节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学生较易理解掌握,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较难理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结合操作进一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