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06 22:2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19-20课) 复习课件【温故而知新】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什么时期?促成其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变法维新---戊戌变法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家:洋务运动; 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而产生2、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入侵、民族的危难,中国各阶层分别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或主张?开展了哪些运动? 实业救国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包括状元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2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
3、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
4、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5、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知识结构一、经济和社会生活
(一)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发展:产生(洋务运动时期)——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短暂发展(一战期间)——艰难发展(一战后)
2、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大生纱厂。洋务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 清朝末年(1894~1911)一战后(1919年后)一战期间(1912-1919)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代迅速衰落 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产生洋务运动的刺激作用初步发展 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黄金时代” (短暂繁荣) 辛亥革命的鼓舞;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侵略再度受挫(迅速衰落)1.帝国主义加紧侵略,特别是日本的入侵;
2.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一、交通通讯二、文化生活三、社会习俗火车、轮船、有线电报、电话照相、电影、报纸、出版机构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变礼节、改称呼(二)社会生活的文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剪发辫变礼仪易服饰废缠足改称呼 (一)装束变化(二)礼节变化(三)称谓变化中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
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我国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获奖的电影是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是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黄鹄”号轮船淞沪铁路《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申报》商务印书馆复习巩固一、填空1、旧历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中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的主要途径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建设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A二、单项选择题2、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3、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取代旧有的跪拜礼是在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BC4、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A、《歌女红牡丹》 B、《定军山》 C、《渔光曲》 D、《大红灯笼高高挂》
5、由孙中山先生题词“品重醴泉”的张裕公司,是印尼爱国华侨张弼士于1892年在山东烟台建成的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生产葡萄酒的工厂。这家企业归于下列哪一类最合适
A、汉阳铁厂、开平煤矿
B、大生纱厂、容氏福新面粉公司
C、继昌隆缫丝厂、上海发昌机器厂
D、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内军械所BB6、下列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变迁的叙述,错误的是
A、19世纪40年代后照相技术出入我国
B、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
C、革除了官场中“大人”“老爷”称呼;规定民间普通称呼“先生”或“君”
D、穿西装的人遍及城乡各地D7、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是
A、1898年光绪帝颁布诏书,开办京师大学堂
B、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C、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办《申报》
D、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A8、背景大学是一所由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前期这里思想活跃,学术兴盛
B、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D、广大青年升官发财的阶梯D9、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因为①②③④
①他主持下完成了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②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③他在铁路设计和施工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④他曾被选为英国工程研究会会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A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甲午战争之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1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行业?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 业 D、服务业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①③④???? ??? D. ①②④继 续CBA13.右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A1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可以在国内乘坐火车旅游
B、19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人可以阅读中文报纸《申报》
C、19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人可以看到国产无声电影
D、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记者可以用有线电报从外地发回新闻C15、中国人开始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和跪拜礼应该在(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16、中国近代创办的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读书出版社 D、三联书社CA17、19世纪后期,中国人行走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马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8、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CB19、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影片是( )
A、《歌女红牡丹》?B、《渔光曲》
C、《定军山》??D、《难夫难妻》
20、他是中国革命先行者,是剪掉辫子与清朝彻底决裂的第一人。他是( )
A、孙中山????? B、魏源
C、林则徐??????D、严复
21、在19世纪末的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B、《中外纪闻》
C、《申报》????D、《时务报》CAC22、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D、新中国成立C23、通过当时的《申报》,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 ②《马关条约》的评论 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④某照相馆刊登一则广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A24、在旧社会,女人的“三寸金莲”被形容为“小脚一双,泪水一缸”。这种现象被改变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C25、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A26、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B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