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必备知识
一、考纲要求?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
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语言要了解词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要了解不同句式的不同特点,然后在文章的具体语境中分析: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得体,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如优美、华丽、淡雅、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深刻等。
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1.鉴赏评价表达方式。
描写——描写手法是散文中最常运用的手段
①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②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环境描写是散文中常用的描写手段。环境描写的两个基本的作用:一是制造或突出一种气氛,一是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当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多,常见的还有揭示主题、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⑤细节刻画的作用。
细节描写的基本作用,即1.与上下文形成照应或对比,2.细节描写的中心意思(刻划人物的是体现人物的精神,描写事件的是体现事件的意义)。3.为全文中心思想服务(深化、升华、突出、铺垫主题)。
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这种笔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留下较大的自由想像空间,增加描写对象的主题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2.鉴赏评价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文章线索、起承转合、承上启下、前后照应、铺垫、悬念伏笔,衬托渲染) ——结构布局是否完整、合理、匀称、上下连贯、曲折有致。
一要抓住文体特点分析;二要从整体着眼,要联系上下前后文,抓内在有机的关联。
如议论文要注意论点是怎样(什么位置、什么方式)提出的,论证是怎样展开的,选什么论据,用什么方法。特别是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申论证等等方法及其作用值得注意;
记叙文要注意其六要素具体如何安排、如何展开。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人称的选择,叙述顺序的安排,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等手法的运用;
散文要注意如何以“形”来展示“神”。
3.鉴赏评价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表现手法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是否合情合理,达到鲜明、生动、突出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①渲染是为了烘染某种氛围、人物心境;
②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分,它们分别衬托什么;
③铺垫给下文情节产生的必然以一种暗示;
④象征是利用景物的特征或隐含内容来象征人的品性、节操;
⑤对比是为突出某一方面的特点;
⑥联想的作用。
充分地展开联想,是散文做到情景交融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表现手段。所谓联想,就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
在散文中,常常由对眼前景或物的描写转到与之相关的景或物的描写上去,这就是联想描写。
联想描写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对比反衬,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理,如果联想的景物与眼前的景物都是从一个角度(下面或反面)进行描写,那应该起到烘托作用。
4.鉴赏评价修辞运用
高考试题的散文中也经常出现对修辞格的表达效果进行考查,《考试说明》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即比喻、借代、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近几年的高考主要集中在拟人、排比上,此外还有反复。
首先要辨明其修辞格;其次根据不同修辞格表达上的特点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①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为了描写得形象生动,叙述中便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有利于读者理解文章;
②比拟:色彩鲜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拟人——拉近距离,抒发感情。把物人格化,创造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③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④夸张——感情强烈,引起共鸣。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⑤对偶——揭示联系,音乐节奏。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⑥排比——层层铺开,加强语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⑦设问——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⑧反问——突出强调,加强语气。
⑨反复——回环往复,加强语气。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⑩引用:视引用的内容具有多项作用
引用传说故事是为了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
引用诗歌除丰富文章内容外,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5.材料安排(主次、详略)——选材、剪裁是否典型、真实、得当、新颖、有特色
6.人称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采用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或将物拟人化,便于抒发感情,便于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7.叙述方式
①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具体有两种情况:一是对叙述中提到的事件和人物作补充交代,可以对情节的发展起到直接推动作用;一是在文章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线予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8.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理解: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作用:A、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