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
聚落与环境
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
规模 类型 从事活动
乡村
城市
较小
较大
农村、牧村、渔村
耕作、放牧、捕鱼
工业、服务业
比较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环境状况
发展程度
建筑物与道路密度
人口数量
功能
生活水平
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较自然
人工化
低
高
低
高
少
多
单一
多元化
低
高
自然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地形
气候
资源
地形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
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
在那些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
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聚落少。
气候
林、渔、矿产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便于发展各种工业,人口较多,聚落多;
资源贫乏的地区,人口稀疏,聚落少。
气候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还有气候适宜
寻找一个理想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并说明理由。
想一想:①、②、③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
②处
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交通便利
练一练
聚落的形态
平原地区——团块状
聚落的形态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条带状
墙厚:
窗小:
1、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资料,分析下面两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减少吹进来的热风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
减少传入的热量
1、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资料,分析下面两处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可以通风透气,又凉爽,防潮湿。
西双版纳·高脚楼:
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夏季高温多雨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气候干燥
黄土高原·窑洞:
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经济省钱。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终年寒冷
奥伊米亚康·木屋:
屋子木桩上面盖,而且东倒又西歪!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干旱多沙
麦地那·平顶土楼:
墙厚、窗小、顶平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寒带地区·冰屋:
聚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到处一游
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2013年5月24网爆的“丁锦昊到此一游”更是把这一恶行推到了风口浪尖。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有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污染水源,不大声喧哗,不攀折花木,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