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 工艺教案(打包4套)苏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通用技术 工艺教案(打包4套)苏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14-01-06 22:08:24

文档简介

工艺
教  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工艺
章  节: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 工艺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章亚钧(新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理解工艺的含义和知道生活中常见工艺的种类。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初步学会金属材料的划线和锯割加工方法。
(3)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划线程序、锯割操作要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划线、锯割的基本操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工艺有科学的认识。
(2)对实践操作有良好的兴趣和积极性。
(3)更加热爱企业工人的劳动成果。
(4)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工艺的正确含义。
2.正确掌握金工的划线和锯割基本操作。
3.能合理选择工艺及加工流程。
三、教学难点
金工的划线程序,锯割的正确操作要领和方法。
课本系统地将金属加工过程的工艺和使用加工工具通过大量图示、表格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看过图示就明白了加工顺序和如何使用工具加工方法,但是看懂不等于会使用操作,这里要求很高熟练技术才能达到加工要求。在加工连接工艺中的电焊和气焊工艺,一般教室里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讲解。螺纹加工方法也不容易掌握,这里只有的技术熟练的专业老师演示,或工厂的师傅做给学生看。表面处理工艺的镀层工艺也只能靠讲解,没有专门的设备,无法给学生示范。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操作中探究、教师答疑。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本节分两小节:工艺的认识,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工艺这词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它在技术设计变为产品的过程中非常重要。它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课本首先介绍了生产中工艺的概念和种类,并用案例“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讲述了工艺制作的过程和顺序。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这一节,课本主要介绍了金属材料的种类、加工工序、加工工具,并以工件的加工顺序逐一几种常见加工工具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设计理念
工艺学生虽然陌生,但在生活中也是时常有见到的,如油漆工艺、制茶工艺、轴承加工工艺等。教学中通过介绍常见的工艺来引导学生理解工艺的正确含义,本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来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概念和方法。以任务驱动操作,操作探究为主,教师个别答疑为辅。
3. 教学策略设计
原则:1.运用经验感受、分析启迪、实践体验、逐步建构法教学。从结合生活,展示图片,分析案例,观察思考,分析感知,逐步认识,实践体验来学习。将难以理解的工艺概念化解为材料相同,制作的方法与采用的手段不同,就会使产品质量的不同。使学生易以理解和接受。2.提供工具和材料,创设技术氛围来实践体验,感知和加深对工艺的理解。
这一节前半部分是工艺理论教学,可以通过播放生活中常见工艺的视频或将教具搬到教室,木制课桌椅就地取材,边讲解边对照教具,容易使学生尽快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工艺,以及工艺在制作产品中的作用,不同种的产品,制作工艺有所不同。
为了理解工艺, 举例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油漆工艺、制茶工艺、缝制衣服、制作课桌,对这些生产过程的工艺进行分析,根据这些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是不相同的,对工艺的理论又做了一些补充说明,“(1)工艺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技巧,体现生产活动中的技术;(2)技术性较强的生产部分,将工艺制成技术文件以指导生产实施;(3)工艺过程是将材料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从备料、形成胚件与零件加工,部件与总装配,表面涂饰,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都需要工艺。不同材料,不同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4)工艺是一种生产资源,它包含工艺员、工程师、工艺设备等。”降低对认识工艺的难度台阶,树立工艺技术思想,让学生理解工艺是技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案例分析、小试验的体会,培养学生对已有设计方案进行正确选择加工工艺的能力,领会在加工产品中使用和管理技术的能力,合理选择加工工艺是实现设计目标的保证。
教学中采用了举例、理解、分析、讨论、模仿等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技术活动离不开工艺方法,一定的技术总是和一定的工艺相适应,只有具备一定的工艺方法,技术才能实现其有目的的活动,工艺的选择需要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加工方法,加工工具的性能、用途和限制,什么样的加工时序最有效、最经济。
(1)教师设定好学生要求完成的实践操作任务。
(2)演示工具操作的正确方法和操作要领。
(3)学生实践操作。
(4)教师巡视,个别纠正。
4. 学情分析
学生动手能力不足,但学生实践兴趣较高,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中的安全。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操作实验室
钳工工具:1.直尺;2.样冲;3.画规;4.画针;5.钢锯;6.锉刀等;7.铁锤。
材料:30cm长的铁条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师操作演示讲解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工艺
1.提出问题:
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几幅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工艺产品作品(装配工艺、制茶工艺、油漆工艺、金属加工工艺等),这些作品如何来的呢?通过视频展示茶叶二种制作过程:手工制作制作过程和机器制作过程。让学生有一个对工艺的初步认识。
2.引出概念
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如油漆工艺:对家具外表进行加工,使之美观和不容易被虫柱等。
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的生活中常见的工艺有哪些呢?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工艺和种类,并用PPT展示:加工工艺(木凳部件的加工)、装配工艺(凳子的组装)、检测工艺(检测凳子的强度和稳定性)、表面处理工艺(喷涂油漆)以及铸造工艺(钢铁厂)等。可以请学生再对每个工艺举个简单的案例。
3.深入思考和总结
通过PPT来展示红茶与绿茶同是一种茶,为什么制作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请学生思考,教师再来解释,原因就是制作工艺上有差别,导致了最终产品的不一样。PPT来展示红茶与绿茶制作工艺:
绿茶制作工艺:杀青、揉捻和干燥
红茶制作工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主要区别在于红茶经过了发酵而导致了最终产品的不一样以及品性的不一样。请同学想一想,从手工制茶到机器制茶,以及红茶绿茶制作过程的不一样等这些,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得出)工艺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有非常重要作用,同时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外观方面也有影响。
再来看看案例分析: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
提出问题:
1.制作一个木水桶要经过那几道工艺?
2.工艺对产品的质量有哪些影响?
由学生回答引出:桶制作的工序、每块板的厚度都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没有严格的工艺就没有合格的产品。
(二)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教师讲授:金属材料的分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特殊材料,分别举例解释。
金属材料的加工工序一般有:划线、锯割、切削等工序。
(通过提出具体的加工任务,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教师讲述:接下来,我们用铁块为原料加工成一个小铁锤,以锤头为例。要求加工成为5cm长的锤头,表面光滑(任务驱动提高学生兴趣)。
1.划线:划线(使用的工具:划针、钢尺)
(1)划出基准;(2)划尺寸线;(3)划轮廓线;(4)冲眼。
提问:为何要划这么多线?如果少划基准线或轮廓线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黑板来演绎和解释什么是基准线、轮廓线划和尺寸线,让学生懂得划线的重要性:是产品长度的保证或质量的保证。
教师演示划线,同时讲述划线用到的工具及操作要领。
划线工具的操作要领:划针的操作要领:
(1)保持划针的头锐利;
(2)划线时划针要紧贴导向工具;
(3)划线要尽量一次完成。
钢直尺操作要领:
划线时要紧压直尺,防止发生移动。
角尺的使用操作要领:
使用时角尺要紧贴工件的一个基准面。
划规的使用操作要领:
(1)划规的脚尖保持尖锐。
(2)划线时保持中心不发生滑移。
样冲的使用操作要领:
(1)冲眼时冲尖对准划线的交点或划线。
(2)敲击前要扶直样冲。
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夹装和锯割
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锯弓,并演示正确的安装过程,解释注意事项,并将铁条夹台虎钳上,同时强调夹装的位置。
PPT展示锯割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锯割(工具:锯弓、锯条、台虎钳 材料:金属)
教师演示和讲解:
(1)锯条的正确安装:锯齿方向、锯弓卡槽、松紧调节,部件介绍。太松太紧都易使锯条崩裂。
(2)工件夹装:旋松台虎钳,夹装工件在台虎钳左侧,松紧得当。
请同学思考为何要夹在左侧?
(3)锯割操作要领:
a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b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c锯程要长;d推拉要有节奏;e不能用手抹和嘴吹铁屑。铁屑如何来处理?
解释什么是锯程?指锯条在工件中工作的位移。
(4)起锯方法:
a左手大拇指指甲贴住锯条(注意不要手指压锯条背上,会受伤),起锯角要小;b行程短,压力小,锯入2-3mm后才逐渐正常割锯。
(5)锯割快结束时:减小推锯时压力,不能让工件掉落到地上,要用另一手扶住,如是较小工件的话,会烫手,注意安全。
(三)学生实践操作 体会操作要领
要求每个学生划线并锯割下一铁块。教师在场巡视,对有错误操作的同学及时进行纠正,对较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同时要强调操作的安全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正确、更积极地进行操作,对他们要有具体的评价指标:
项目
评价分值(共10分)
备注
长度为5cm,误差小于1mm
2
工艺质量要求
垂直度好,倾斜度小于10度
1
工艺质量要求
表面光滑且无毛刺
1
工艺质量要求
操作过程无明显错误
2
操作要领正确关系到产品的品质
工具无损坏(特别是锯条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爱护公物的习惯。
完成后,工具摆放整齐
1
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操作姿势正确
1
养成良好的操作姿势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要有评价,才能激发学生操作的积极性。强调一下操作过程中的正确方法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中学习,除让学生掌握工艺的划线、锯割基本操作外,更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想,一种尊重劳动的思想教育。同时要让学生懂得操作工序的重要性、操作的注意点。
老师在操作演示过程中,动作要标准、规范、合理,动作要注意能见度和清晰度,这样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快、效果会比较好。
在操作过程中,最好要有具体的任务,并当场给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特别是作品的尺寸、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操作过程的方法正确与否都纳入考核,以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强调操作安全,教师一定要在场指导监督。
1.在课程设计中,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多,形成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和探究之中。
2.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模仿教学方法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示范至关重要,教师的动作姿势、节奏等技术点示范要符合操作规范。
3.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加工工厂,或让学生做一些实践活动,学生既可以对工艺加深印象,又可以对工艺做更全面的了解,这样的效果将会更好。
4.各校可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载体,让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经历。
工艺
教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工艺
章  节: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 工艺
课 时:第1课时
作 者:根据凤凰教育网修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2)培养学生对工艺选择能力,以及学会正确、安全使用划线和锯割的工具或设备。
(3)领会加工产品、合理选择工艺是实现设计目标的保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划线、锯割基本操作。
(3)每位同学能够完成预定工件的操作。
(4)亲历一种或几种工艺过程,学习一个或几个工种专用工具的使用;系统考虑整个制作过程,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处理;依据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组装流程;小组成员依据设计方案合理分工协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工艺有科学的认识。
(2)对实践操作有良好的兴趣和积极性。
(3)更加热爱企业工人的劳动成果。
(4)熟悉从事技术活动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够安全而又负责任地参加技术活动;体验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辛与曲折,合作交流解决技术难题;感受解决技术难题和获得劳动成果所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金工的划线、锯割的基本操作。
2.能合理选择工艺及加工流程。
三、教学难点
工艺的理解,金工的划线、锯割正确操作要领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
老师讲解、实践操作、任务探究。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工艺”教学分两条主线,一是工艺理论教学作为第一课时,二是工艺实验教学作为第二课。
第一课时教学“认识工艺”理论教学,它是将模型制作成产品过程的加工程序、方法、技巧,体现了生产活动中的技术,它是连接本章前、后两节必不可少的实现模型制作的环节,也是将材料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工艺方法,技术才能实现其有目的的活动。
2. 设计理念
教材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工艺,通过“小试验”让学生体会、归纳操作工艺,使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理解工艺方法,又通过案例分析“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理解一个产品制作有许多种加工工艺,每一种工艺都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教材通过对工艺的认识,从“小试验”“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中理解工艺方法,达到知道工艺含义和了解不同种类的工艺。
3. 教学策略设计
这一节是工艺理论教学,可以将教具自行车搬到教室,木制课桌椅就地取材,边讲解边对照教具,容易使学生尽快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工艺,以及工艺在制作产品中的作用,不同种的产品,制作工艺有所不同。
教学中通过学生对案例分析、小试验的体会,课桌的制作、自行车生产过程,培养学生对已有设计方案进行正确选择加工工艺的能力,领会在加工产品中使用和管理技术的能力,合理选择加工工艺是实现设计目标的保证。
教学中采用了举例、理解、分析、讨论、模仿等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技术活动离不开工艺方法,一定的技术总是和一定的工艺相适应,只有具备一定的工艺方法,技术才能实现其有目的的活动,工艺的选择需要了解材料的性质和加工方法,加工工具的性能、用途和限制,什么样的加工时序最有效、最经济。
4.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有着想实践操作的冲动,学生兴趣较高,但学生动手经验不足,需要老师合理、有效地引导,并加以落实,也可以培养“小老师”,让骨干带动周围的同学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准备
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样冲、钢锯、锉刀、台虎钳、钻床、螺栓和螺母、攻丝扳手、套丝扳手等。铁板100mm×100mm×5mm左右,6cm圆钢筋。
七、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每个同学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有做事的顺序和方法,还要使用一些工具。
例如:修理钢笔、钉钉子、制作弹弓,自行车补胎,都需要先后程序,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不同的工种、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一)工艺:
讲解:烹饪工艺(简称:厨艺):就是将菜谱通过配菜、刀工、炒、蒸、煮、炖、炸、烤、煸等方法,利用火、锅、铲、勺等工具,合理地掌控火候、时间、放菜的顺序、调料的数量和入锅的时间,制作出我们喜爱的美味佳肴。在生活中我们知道相同的配菜和佐料,但是不同的厨师炒出的菜香是不同的,原因何在?就是他们采用的工艺不同。
1.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最终产品的方法。
2.工艺的理解:就是将图纸表达的设计方案变成实体产品的生产活动的总和。工艺既表示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工艺也表示加工方法(钳工工艺、热处理工艺等等),工艺还表示制造质量(工艺水平),工艺也是一种生产资源。(工艺员、工艺师、工艺设备等)
3.工艺的种类: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表面处理工艺等。工艺还因材料加工方法不同。如木工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等。
4.工艺对技术产品来说:是保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讲解:因此,我们每个同学必须了解工艺,学习工艺,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工艺技术,为我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讨论:
问:你对工艺怎样理解?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
(1)工艺是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技巧,体现生产活动中的技术;
程序就是流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
方法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工具、设备和怎样做;
技巧就是经验和创新;
(2)技术性较强的生产部分,将工艺制成技术文件以指导生产实施;
(3)工艺过程是将材料转换成设计产品的过程,从备料、形成胚件与零件加工,部件与总装配,表面涂饰,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都需要工艺。不同材料,不同产品的工艺过程不同;
例如:以生产自行车为例,工艺过程大致可分为:①原材料的下料(钢管、扁钢切割,钢管用来制作车架,扁钢用来卷制车圈);②半成品(焊接钢管形成车架,卷制扁钢成为轮圈);③形成零部件(车架清除焊渣、铁锈、喷漆;轮圈除油除锈、电镀);④装配(将外购的飞轮、链条、辐条、铃铛、车轧、脚蹬等与车架、轮圈组装在一起);⑤调试;⑥检验;⑦成品。
再以缝制衣服为例:工艺流程为:裁剪——锁边——缝制——钉扣——熨烫——检验——包装。
由上述两例可以看出,不同的产品其工艺过程是不同的。
(4)工艺是一种生产资源,它包含工艺员、工程师、工艺设备等。
问: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说出你所知道的工艺?
学生:(1)木制产品就要有木工加工工艺
例如:制造一张课桌的工艺是:选材——划线——下料——刨光——掏榫——涂胶——组装——砂磨——油漆。具体的制作步骤是:
选材:木材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红松、白松、柳木、柞木、榆木等等,通常制作课桌采用红松木。红松木的最大特点是硬度适中,不易变形,价格比较便宜。
划线:依据课桌的设计图纸,用木工铅笔在木板和方木上划样。木板用来制作桌面,方木用来制作桌腿。
下料:采用锯对木板和方木进行切割。
刨光:采用木工刨将木板和方木刨平,并使它们达到设计尺寸。
掏榫:采用凿子和斧子在方木上掏榫,以便方木组装成课桌的支腿。
涂胶:在榫眼处和方木与木板的接触面处涂上木工专用胶水或白乳胶。
组装:选择大小合适的铁钉,用斧子将课桌面和桌腿牢固地盯在一起。
砂磨:先采用60目粗砂纸(布)对已经成型的课桌打磨,除去棱角和木刺,然后再用100目的细砂纸(布)进行抛光。
油漆:先上一道底漆或虫胶漆,在用清漆和少量滑石粉调和的腻子刮涂一遍,封住木材表面的小孔,待腻子干燥后,先用60目粗砂纸(布)打磨,再用100目的细砂纸(布)进行抛光,最后,用毛刷刷上清漆或色漆。
完工验收:
其他有(2)机械加工:就要有切、割、刨、焊等工艺。
(3)陶瓷工艺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5.小试验:
发给学生一把螺丝刀、电流表。
让学生动手把电流表底座卸下,再装上。
学生体会:(1)卸下螺丝钉时,螺丝钉要逆时针方向旋转,打开盖板;
(2)将盖板上下对齐后,才能上螺丝钉;
(3)安装螺丝钉时,螺丝钉要顺时针方向旋转。
6.案例分析:桶的制作质量与工艺
学生阅读:课本P143
问:1.桶的制作质量达到的标准是什么?
答:保证能够盛水,木桶的木板厚度均匀光滑,经久耐用。
问:2.桶制作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工艺?
答:木工的锯、刨工艺、装配工艺、表面工艺等。
问:3.你认为工艺对产品的质量还有哪些影响?
答:加工的精度,产品的成本……
(二)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1.金属材料的分类: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特殊金属;
2.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划线、锯割、切削等。
划线:
划线的一般步骤:划出基准线——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
1.目的:在铁板上划出钻孔点的轮廓线、基准点、基准线。
2.工具:划针、钢尺、样冲、锤子。
3.材料:铁板100mm×100mm×5mm左右。
4.步骤:(1)铁板放平,划出基准;
(2)用钢尺量出尺寸对准位置用划针划尺寸线;
(3)划轮廓线,划出相交线;
(4)样冲对准交点处,用锤猛击,冲眼。
5.划线要领:划针要紧贴导向工具,尽可能一次性完成;样冲要倾斜对准交点,然后扶正再用锤敲击。
(三)锯割:
1.目的:割断金属
2.工具:铁锯、台虎钳? ?
3.材料:6厘米圆的钢筋
4.步骤:
(1)把钢筋夹在台虎钳上,夹紧稳定;
(2)正确安装锯条,逆时针方向拧松元宝螺帽,将锯条安装上,锯齿朝前斜,顺时针方向拧紧;
(3)手持铁锯(注意左手扶弓、右手握把的位置),起锯角要小,推锯加压,往回拉不加压,锯程要长,推动有节奏。
(四)实践操作
将100mm×100mm×5mm左右的铁板,锯下30mm长度.并体会操作过程。
要求:尺寸符合要求,平整度、垂直度较好。
八、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是门立足实践、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课程,因此,本节课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想,一种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老师在处理本节内容时,不但要把知识要点讲清楚,还要把操作要领讲到位,包括材料的选取、工具的选择、操作流程的安排、工具的正确使用、操作姿势(这点非常重要)、安全操作、工具的整理等。另外,老师在组织实践时要注意评价的功能,当然做评价的工作,其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播放一些加工的视频,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加工工厂,学生既可以对工艺加深印象,又可以对工艺做更全面的了解,这样的效果将会更好。
工艺
教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工艺
章  节: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 工艺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章亚钧(浙江省新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金属材料的锉削、冲眼、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方法。
(2)了解表面处理的各种工艺及使用到的工具。
(3)能正确、安全地完成锉削、冲眼、钻孔等操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锉削、冲眼、钻孔基本操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对工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实践操的兴趣和积极性。
(3)更加热爱企业工人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金工的锉削、冲眼、钻孔等基本操作。
2.能合理选择工艺及加工流程。
三、教学难点
金工锉削、钻孔的正确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
教师演示讲授、任务驱动、操作中探究、教师答疑。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在前面小节学生学习过划线、锯割的基础上,来学习金属的锉削、钻孔以及连接和表面处理工艺。让学生对金属加工工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材从为什么材料需要锉削开始,讲述了锉削的操作概要领、锉削方法以及锉削完成后的检查方法,并以马上行动的方式讨论了可能出现的锉削结果的问题的原因分析。接着以台钻为例介绍了钻孔的操作步骤以及安全操作警示。并配以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钻孔的体验。
在介绍金属连接方法的时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讲解还列举了各种连接方法在应用实例,方便学生理解记忆。通过阅读让学生对加工内螺纹和加工外螺纹有了工序上的了解。最后对完成的工件进行表面处理,提高产品表面的美观程度和防止锈或腐蚀性能。
教材是依照工件制作的过程进行编排的,有利于学生思维和记忆,有利于教学进程的安排。教学中可以以制作一工件为目标过程,依次展开教学内容。
2. 设计理念
锉削和钻孔等操作,学生虽然陌生,但在生活也是时常有见到的,如各种家具、学生书桌、日常生活用品等都有过锉削和钻孔的实例等。本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来体验和领悟技术操作的概念和方法。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学生体验领悟,以任务驱动操作,操作探究为主,教师个别答疑为辅。
3. 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是工艺实验教学,教学地点选在金工实验室,教具准备充分,边学边做(没有条件的也应该把简单的工具拿到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工具为学生示范,动作要规范,一定讲清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事项,使学生正确理解工艺,认识加工工具和加工方法,正确动手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学生感到好奇、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使用工具,掌握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懂得使用工具的操作程序,安全使用工具,领会金属加工工艺在技术产品中的重要作用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体现引导地位,在进行使用工具加工时,一定要赋予一件载体,它可以是铁条、铁管或铁板,教学中选用铁板100mm×100mm×5mm左右,6cm圆钢筋作为加工对象,教师先正确规范地使用加工工具,按照教材上加工步骤进行,给学生示范,学生先观察、模仿,试着做,学生在做之前教师把不安全的因素向他们讲清,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着看,发现问题及时给出指导和纠正。
教学中通过工艺加工操作这个平台,可以突出学生合作方式学习,采用“做中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加工工具和设备的能力,合理选择工艺方法,让学生亲历金属材料工艺加工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中采用了讲解、模仿、合作学习方式、实践、师生互动学习方式等方法,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动手学习操作工艺加工方法,把握操作各种工具的技能,避免少走弯路,避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影响,学生可以对每一种工艺加工方法亲身体验和领悟一下,获得各种技术加工工艺的技巧和乐趣。
(1)教师设定好操作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践操作并进行评价。
(2)教师通过演示各种工具操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
(3)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教师巡视,个别纠正。
4.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环境变好了,在实际生活中不般都不需要直接接触这些工具,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金属工具的使用方面是盲区,动手能力也不足,但对于实践兴趣还是较高的,这是有利于教学的方面,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中的安全。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操作实验室、工具、材料。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师操作演示讲解。
七、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
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锤头和锤柄的长度的锯割,今天这课把锤头和锤柄的锯割处进行锉削使表面光洁,平整,并对锤头钻孔。
我们使用什么工具来使铁块表面平整光洁呢?通过锉刀锉削。
2.教师演示和讲解:
锉削(工具:锉刀、老虎钳、角钢尺)
锉刀的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用锉刀 敲击工件和其它,锉刀不能叠放。
b.在锉削前先要将铁块夹在台虎钳中间,锉削面要求水平,距离台虎钳面2-3cm。
c.锉削方向一般情况下要与台虎钳口垂直。
d.不能用嘴吹和手抹铁屑,要用专门的刷子。
操作要领:
a.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
b.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C.锉刀只推锉,回来时锉刀离开工件,再轻放到工件上进行推锉,推锉时一定要用力下压。
锉削操作要求:
站立姿势和位置。两脚立正面对虎钳,与虎钳的距离是胳膊的上下臂垂直,端平锉刀,锉刀尖部能搭放在工件上,然后迈出左脚,右脚尖到左脚跟的距离约等于锉刀长度,左脚与虎钳中线形成约30°角,右脚与虎钳中线形成约75°角。锉削姿势。双手端平锉刀,左腿弯曲,右腿伸直,身体重心落在左脚上,两脚要始终站稳不动,靠左腿的屈伸作往复运动。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推进锉刀时两手加在锉刀上的压力要保持刀平稳, 不上下摆动。锉削时要有目标。不能盲目的锉,锉削过程中要用量具或卡板勤检查锉削表面,做到要锉的地方必须下铁削。
提出问题:用PPT展示锉削成倾斜和弧形的工件画面。请同学思考这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去避免?
(由于台钻数量的限制,不能集中进行钻孔操作,故安排在钻孔介绍完后进行锉削和钻孔操作,这样在时间上可以分散钻孔的同学。)
下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如何钻孔。这看这之前请同学想一想,钻孔前是否还要做什么?直接进行钻孔的画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钻孔前需要划线、冲眼。教师解释冲眼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冲眼的目的是在钻孔过程中不会因为打滑而偏离。
教师演示和讲解:冲眼时候要把样冲倾斜对准划线中心点,扶正样冲,榔头敲击。
钻孔:(工具:床钻、样冲、锤、钳)
在钻孔前进行划线操作,只要确定中心点即可。在划线后并不是直接进行钻孔操作,而是要进行冲眼。请学生思考为何要进行冲眼?对锤头进行钻孔操作,要用钳子夹住工件,为何?
教师正确操作过程进行示范。
注意事项:做到“二要二不”:操作要集中注意力,钻孔要戴防护眼镜,以防钻屑飞出伤害眼睛;不准带手套操作,以防钻头卷住手套而伤害手指;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为何?请学生思考。
3.明确任务:(给定目标才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
项目
评价分值(共10分)
备注
表面光滑且无毛刺
1
工艺质量要求
垂直度好
1
工艺质量要求
操作过程无明显错误
1
操作要领正确关系到产品的品质
工具无损坏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爱护公物的习惯。
完成后工具摆放整齐
1
养成良好的处事习惯
冲眼过程正确
1
工艺质量要求
钻孔过程操作程序正确
2
安全操作“二要二不”
钻孔位置偏差1mm内
1
工艺质量要求
4.学生动手实践
5.教师巡视指导,对有错误的操作要即时指导。有条件的学校要有安排教师专门在台钻边进行指导,避免安全问题。
连接:
产品通常都是由多个不同构件通过连接而组装起来的。构件往往又是由零件连接而成的。因此,了解有关连接的知识,对于模型制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要求,连接可分为“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
采取什么样的连接,取决于被连接的材料及连接的场合。
――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铆接、焊接和黏结;
――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
――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黏结;
――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连接。
通过“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同学们想一想,“插接”、“榫接”属于什么连接?
通过PPT图片来展示或直接看书P148:介绍金属材料的连接方法(铆接、黏接、焊接……)应用举例。
铆接:不易焊接的铝板和金属薄片,铆接分为明铆和暗铆。简介过去的铆工与现代的机械铆接的区别。
黏结:不时材质的工件间的连接,一般胶在涂好后有一个等候时间(与空气充分反应,或挥发溶剂)。等候时间不够结合不牢固,等候时间过长就不粘了,一般以刚不粘手为好。
焊接:金属之间连接,连接强度高。
锡焊:将锡合金熔化使两金属粘在一起,主要用于电路中电子元件与电路板之间的连接,有时也用于金属薄片间的连接,如用铁皮制作水壶。锡焊成败的关键是金属表面氧化层处理,一般要用酸性物质,如焊膏、松香、强水等等。
电焊:利用电弧将金属熔化,在放电时有耀眼光芒,应该有保护眼睛的措施。高温时金属容易氧化,因此需要保护,电焊时电弧热量会使电焊条外层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保护气体。
气焊:乙炔与氧气反应产生3000多度高温,将要焊接的地方烧至接近熔化,同时将焊条熔化到该处,使其结合地一起。
螺栓:相对灵活,用于组装工件间的连接。
弹簧垫圈的作用是在振动场合下,借助于弹簧垫圈的弹力,将螺栓与螺母结合牢固,以免产生松动。
阅读P149,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动手制作。
螺纹加工方法,阅读课本内容,讲授为主。
(1)攻丝方法(工具:锥头、丝锥、扳手)
底孔倒角→选择丝锥→装夹工件→攻内螺纹
(2)套丝方法(工具:板牙、扳牙扳手、老虎钳)
扩孔→选择扳牙→装夹工件→套外螺纹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指在工件表面施以保护性或装饰性处理的加工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和镀层等。
PPT展示: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
表面刷光:准备→粗处理→细处理
表面刷光:去毛刺,粗处理(锉或粗砂纸),细处理(细砂纸)。
喷涂油漆;在金属表面喷涂油漆增加美观,同时油漆隔绝了金属与水的接触,减少腐蚀。在金属喷涂油漆时,先去表面的油,再涂防锈油漆,再喷涂外观油漆。
电镀:在金属表面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一般镀层为铬或锌。
电镀前表面处理非常重要,一般先镀一层铜,再镀铬或锌。
学生操作:让学生用锉刀和沙纸对锤头和锤柄进行去毛刺处理和表面光洁的处理。
(视频播放喷涂油漆和镀层的工艺)(有条件的可以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加深学生对表面处理的理解。
总结:操作过程中的正确方法和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解释。
 
八、教学反思
1. 在课程设计中,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术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多,形成一个开放式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之中。
2. 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模仿教学方法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示范至关重要,教师的动作姿势、节奏等技术点示范要符合操作规范。
3.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加工工厂,如电镀、喷涂油漆车间的参观。或让学生做一些实践活动如实验室里的电镀,学生既可以对工艺加深印象,又可以对工艺做更全面的了解,这样的效果将会更好。
4.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安全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备用一些常用的外伤药。
5.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对加工内螺纹和加工外螺纹也能进行操作实践,提高对知识的理解。
工艺
教  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工艺
章  节: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 工艺
课 时:第2课时
作 者:根据凤凰教育网修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各种加工工具和设备、性能、用途和限制。
(2)了解金属材料在锉削、冲眼、钻孔、连接、表面处理等加工工艺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边学边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2)每位同学均能正确进行锉削、冲眼、钻孔等基本操作。
(3)每同学能够完成预定工件的操作。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侧重学生对技能方法的体验和领悟。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加工工具和设备。
(2)领悟锉削、冲眼、钻孔工艺加工技能方法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安全使用锉削、冲眼、钻孔工艺的工具或设备。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操作中探究、教师答疑。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工艺”第二课时,工艺实践教学,是将如何实现加工工艺,也是对前一节工艺理论的实际操作。实现学生实践活动,学习如何使用加工工具,是为下一节模型制作打下基础,确保模型制作成功。
本节教材对每种金属材料加工工艺做了详细说明和分析,利用图表、文字、示意图来说明各种加工工具的名称、用途、操作要领,易看易懂,易学易会,让学生既有兴趣,又有感性认识,降低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难度。
教材系统地将金属加工过程的工艺和使用加工工具通过大量图示、表格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了很强的感性认识,看过图示就明白了加工顺序和如何使用工具加工方法,但是看懂不等于会使用操作,这里要求很高熟练技术才能达到加工要求。在加工连接工艺中的电焊和气焊工艺,一般教室里不能进行的,只能通过讲解。螺纹加工方法也不容易掌握,这里只有的技术熟练的专业老师演示,或工厂的师傅做给学生看。表面处理工艺的镀层工艺也只能靠讲解,没有专门的设备无法给学生示范。
2. 设计理念
本节课地点选在金工教室上课,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模仿学习,边学边做,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一些常用金属加工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锉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加工工艺,在学习中学会金属材料的1-2种加工方法。
3. 教学策略设计
第二节是工艺实验教学,教学地点选在金工实验室,教具准备充分,边学边做(没有条件的也应该把简单的工具拿到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工具为学生示范,动作要规范,一定讲清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事项,使学生正确理解工艺,认识加工工具和加工方法,正确动手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学生感到好奇、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使用工具,掌握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懂得使用工具的操作程序,安全使用工具,领会金属加工工艺在技术产品中的重要作用性。
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用木头去练习锯割、锉削等技能,恐怕学生很快就会觉得乏味和无趣,学习兴趣将很难维持。因此,不妨找一种模型来作为技能练习的载体,用明确的制作任务来提高趣味性,让学生在追求成就感的过程中更加优质高效的掌握操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它可以是铁条、铁管或铁板,教学中选用铁板或圆钢筋作为加工对象,教师先正确规范地使用加工工具,按照教材上加工步骤进行,给学生示范,学生先观察、模仿。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因此,我们在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实践并达到基本要求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某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不同意见,那么,只要条件和时间允许,我想我们都应该鼓励他们去实践自己的设计和工艺。而对那些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加强辅导以使他们达到要求。但是,无论对哪一类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都应该放在首位,尤其是在使用手锯、钻床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工具设备时,教师更应该在学生身旁监督和保护,防患于未然。
4. 学情分析
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实践兴趣较高,要特别注意学生操作中的安全。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操作实验室、工具、材料。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教师操作演示讲解。
七、教学过程
引入:做产品就需要材料,有哪些材料呢?(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使用的东西),我们熟悉的有象桌凳的木质材料、铅笔盒金属材料、笔杆、手机壳塑料材料、电子材料、纸制材料等。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工艺
讲解:金属工艺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下面仅以金属材料的加工、处理为例,说明模型制作中加工工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一)锉削:
教师讲解: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使它达到零件图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这种加工方法称为锉削。
锉削可以加工工件表面、内孔、沟槽及各种复杂的外表面、其精度可达0.01 mm,表面粗糙度Ra可达0.8μm。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个别零件的不均匀磨损和变形需要锉削修整。锉削是手工操作,是考核汽车维修钳工实际操作技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锉刀的制作材料:
锉刀一般采用碳素工具钢T12、T13制成,并经热处理淬硬至62 HRC~67 HRC。
锉刀的组成:
? 锉刀由锉刀面、锉刀边、锉刀舌、锉刀尾、木柄等部分组成。
锉刀分类:
钳工锉按其截面形状可分为平锉、圆锉、半圆锉、方锉和三角锉五种;按其齿纹可分为单齿纹锉、双齿纹锉;按其齿纹粗细可分为粗齿锉、中齿锉、细齿锉、粗油光(双细齿)锉、细油光锉五种。
1.目的:使工件符号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粗糙度进行锉削、铣削、磨削。
2.用到的工具:锉刀、台虎钳、角尺。
3.步骤:
(1)把铁板夹在台虎钳上,尽可能夹在中间位置。
(2)沿着锉刀长度方向使用,右手拿锉施压力由小变大、左手压住锉刀前施压由大变小,平稳前后移动,身体和手臂动作协调。
(3)用角钢尺检查工作面垂直度。然后通过观察锉削纹路来判定锉削的效果, 如采用交叉锉削, 从纹理相互结合状态上看,可清楚地知道锉削平面的加工情况, 便于随时调整锉刀的用力方向和保持加工面的一致性; 同时做好测量, 每次测量后做好记录,以便参考对照指导加工。
4.锉削注意事项:
(1)双脚站立姿势呈丁字形:使用锉刀时要两手端平,用力均匀,锉刀前进锉削时,稍弯曲膝部,使重量加于锉刀上。锉刀回行时,膝部伸直,锉刀上压力消失,便于往复锉削,两腿叉开度以各人身高方便而定,腰腿要配合双手灵活动作。
(2)不要用手摸刚锉过的表面,以免沾上油垢,再锉时锉刀打滑。
(3)锉刀使用后不可重叠或与其他工具堆放在一起。
(4)被锉屑沾住的锉面,要用钢丝刷把锉屑刷去,若嵌入的锉屑较大,要用铜片顺着锉齿方向剔除。
(5)选用锉刀时,应根据加工件的形状、加工余量、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质来选择。如锉软金属、加工余面大、精度等级低的工件可选用粗扁锉。细扁锉用于和粗扁锉相反的场合。此外新锉刀比较锐利,适合锉软金属工件,旧锉刀适手锉硬金属工件。
5.教师演示锉削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讨论:假如锉成如下图所示的结果,请其原因?

6.实践操作:请同学将上节课锯割下来的工件的面进行锉削,要求做到平整、光滑。
(二)钻孔:
1.常用工具:床钻(钻头:麻花钻)、样冲、锤、钳。
2.步骤:(1)把前面已经冲样的铁板用夹具夹紧;
(2)选择合适的钻头(直径在4mm左右),打开钻头夹,正直地装上钻头上并夹紧;
(3)扳动手柄,下移对准冲眼,启动台钻,加压进给,打出孔。
3.安全操作警示:要做到二要二不:
二要:要集中注意力;钻孔要戴防护眼镜,以防钻屑飞出伤害眼睛。
二不:不准带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
教师有时间有进行了详细介绍钻床使用注意事项:
(1)工作前要对钻床和工、夹具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方可操作。
(2)工件装夹必须牢固可靠。钻削小工件时,应用工具夹持,不准用手拿着钻。工作中严禁戴手套。
(3)使用自动走刀时,要选好进给速度,调整好行程限位块。手动进刀时,逐渐增加压力或逐渐减小压力,以免用力过猛造成事故。
(4)钻头上缠有长铁屑时,要停车清理,用刷子或铁钩清除,严禁用手拉。
(5)精绞深孔、拔锥棒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手撞在刀具上。
(6)在刀具旋转时,不准翻转、夹压或测量工件。手不准触摸旋转的刀具。
(7)使用摇臂钻时,横臂回转范围内不准站人,不准有障碍物,工作时横臂必须夹紧。
(8)横臂及工作台上不准堆放物件。
(9)工件结束时,将横臂降到最低位置,主轴箱靠近主轴,并且要夹紧。
教师示范:学生亲自动手钻一个标准孔。一定熟悉操作规程,安全操作。
(三)连接
教师:根据要求,连接可分为“可拆卸连接”和“不可拆卸连接”
问:采取什么样的连接?
答:取决于被连接的材料及连接的场合。
1.铆接:用铆钉把铁板连接起来(给学生做)。
2.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铆接、焊接和黏结。
例如:大管道、锅炉的连接。
3.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和螺母连接。
例如:组装式的桌椅的连接
4.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不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黏结。
例如:一把水果刀的把手和刀片的连接
5.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非金属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连接。
例如:门把手的连接。如自来水管的安装
问:通过“便携式小凳”的制作,同学们想一想,“插接”、“榫接”属于什么连接?
各种连接的应用场合如课本P148列表所示。
(四)螺纹加工方法
1.目的:将两个零件连接起来
2.工具:攻丝扳子、丝锥、套丝扳子、扳牙、台虎钳
3.步骤:(1)攻丝方法:底孔倒角→选择丝锥→装夹工件→攻内螺纹
(2)套丝方法:扩孔→选择扳牙→装夹工件→套外螺纹
(五)表面处理方法:
为了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的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通常需要对金属制品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木制品也需要)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和镀层等。
1.目的:防止金属表面生锈腐蚀,外表美观。
2.表面刷光:工具:铁刷、细锉、砂纸、喷丸。
3.步骤:清除毛刺→用铁刷、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用砂纸打磨、喷丸。
4.喷涂油漆:工具:刷子、油漆、喷枪。金属的地层刷防锈漆→表面漆。
5.镀层:涂上一层塑料,
用电解方法在金属表面涂上一薄层抗氧化铬等金属材料。
(六)教学小结: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小结,评优纠错。
(七)作业:
练习:加工P151练习一中的小铁锤。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中学习,除让学生掌握工艺的划线、锯割、锉削三项基本操作外,更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思想,一种尊重劳动的思想教育。同时要让学生懂得操作工序的重要性、操作的注意点。
在操作过程中,最好要有具体的任务,并当场给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特别是作品的尺寸、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操作过程的方法正确与否都纳入考核?以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进行钻孔操作时,千万要注意安全,最好教师在场钻床边指导监督。
要充分认识模仿教学方法在操作技能学习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动作姿态、轨迹、频率、节奏等技术点示范要符合操作规范,协调完整正确,示范要注意动作的能见度和清晰度。尽量提高教学效率,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亲自体验、练习和巩固。
最后,可结合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