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课文1 观潮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于热爱。课文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静态到动态展开对大潮的描写。在潮来之时,作者从声音、样子两个方面重点描述了其景象,词句极具画面感和现场感,借观潮者的热烈反应衬托了大潮的雄伟壮观。根据农村中年级学生的特点:知识内容广泛了,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开始有自己意向。根据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我认为完成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的课文内容课文,背诵课文地3、4自然段。
4.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读熟课文。
5.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二、说教法。
四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四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课标对该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能结合上下文、图画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所以需要通过不断的朗读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并借助视频、图片、文字材料作为补充教学。
三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像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四、教学重点
1.能边读边想像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五、教学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
六、教学过程
(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了解钱塘江大潮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钱塘江大潮天下闻名,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看这一奇景。(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视频中的钱塘江大潮,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预设:壮美、奇观、震撼、美不胜收、奇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观潮》。
学生齐读课题。
2.链接“资料袋”,探秘大潮成因
师:请大家先来看本课的“资料袋”了解一下钱塘江大潮吧!
学生阅读“资料袋”。
教师追问:看完这个“资料袋”,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预设1: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和它特殊的地形有关。
预设2:杭州湾呈喇叭形,江面越来越窄,所以就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3.教师过渡:大致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的成因,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来感受大潮来时的汹涌澎湃。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中年级的课文篇幅比较长,如果让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让学生在课前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1.学生初读课文2.指名读课文,关注以下生字的读音
盐 薄 屹 昂 顿 鼎 沸 贯 浩 崩 震 霎 余
3.指名读以下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太棒了,老师真高兴!接着让老师看看你们更棒的表现,好吗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
因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2.学生模仿老师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节奏、停顿和速度。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评一评同学读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在这评价的过程中,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评价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的能力。
4.教师及时肯定:“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找找文中描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再来读读好不好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赏识的语言,多给学生表扬,激励。因为教师正确使用激励语言,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想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这些句子让学生展示读,教师再指导读。
5.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
(教师随机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这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潮来前、潮来中、潮来后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们知道每个同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他们汇报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体现他们自己从课文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品读重点段,深入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人山人海”的意思,并说说“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3.再读: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此时的心情。
(五)感情升华,拓展训练。
想想假如你在场会是什么心情
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六)指导书写。
1.教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本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也讨论出这篇文章的描写顺序。下面我们来学习写生字。
引导学生关注字的结构:“顿”左右同宽;“崩、震、霎”上扁下长、上收下放。
重点指导:潮、震
潮:左边三点的摆放位置略微形成竖着的弧形。中间部分倒数第二笔为提。
震:上面是“雨”字的变体,四点均是从左斜着往右下轻轻运笔;下面倒数第三笔是竖提。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指名学生上台范写,其他学生练写,写完后对照评议。
2.进行识字游戏,巩固识记生字词语。
3.课堂演练。
(七) 板书设计。
1.观 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