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实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七次段考
语 文 试 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先民对早期空间观的认知与艺术形式的传达知行合一,二者长期保持着血脉一贯的连续性关系,并在后世艺术的审美实践中葆有持久的影响力。因此,早期空间观对于中国形式美学具有发轫开先之功,其意义不可小觑。
首先,“法天则地”的空间实践观为文学叙事预设了追源别流的宇宙观框架。早期空间观内设的天人合一思想衍生出一种强烈的“法天则地”的空间实践意志,这种意志在后世的戏曲、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中呈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文本的开头与主体部分之间的叙事结构层级差异:前者为源,后者为流。
其次,“天圆地方”的空间模型观为艺术的“方圆”意识提供了宇宙观依据。最大程度象征“天圆地方”宇宙模型观的是礼制性建筑,其中以明堂为最。明堂“上圆下方”,其意法象天地.是“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建筑形制上的呈现。这种形构天地的造型意识一直在后世延续,到隋唐乃至宋代,明堂建筑仍然保持着“上圆下方”的物象结构,以“法天地之形”。始建于明代的天坛是帝王祭天祈福的空间场所;与天坛遥相对应的地坛整体呈方形,是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天坛、地坛均寄寓了“天圆地方”的早期宇宙空间观。
再次,“四方卫中”的空间方位观激活了“中”的空间价值潜能,并衍生出“中正”“中和”等美学范畴。五方观念是早期先民在以身体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存在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早期先民从身体出发,将自己居住的“家”作为个体世界的中心,再在此基础上往外推扩。因此,“中”也就自然带上了美好、安善的价值判断。“中”的天文学、地理学意义中附带了伦理学价值.因而向审美层面进发提凝,一方面发展为对“中心”“中正”等思想观念的追求与持守,这既是儒家的一种思维范式与践行圭臬,也是一种审美形式法则,建筑布局要求以中轴线为基准,书法结字讲求中宫紧凑等,无不强调“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中”与“庸”“和”等字相连级,衍生出“中庸”“中和”等范畴。可见,“中和”不仅指向善的伦理价值,还指向内含了真与美的形式法则。
最后,“天尊地卑”的空间价值观衍生出主次相偕的分位意识。宇宙天象、方位地形、人伦礼仪三位一体,在空间排布方面讲求尊卑主次的差序关系。如在书法中,不仅结构方面讲究上覆下栽、朝背迎让,章法方面也讲天头地尾、疏密合宜,其中的主次关系极为重要。
早期空间观关涉天象、地形、礼仪,这些方面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其功利性非常突出,因此也必然会通过艺术的方式加以呈现。在中国早期,“宇宙--神祇--君王”三位一体,组成一个稳固的权力秩序同盟,礼制艺术则以象征的方式将这一秩序昭示出来,而空间就是这种秩序最为直观的表达。东汉末以来,个体精神得到解放,艺术家抛掉沉重的政治面具,从而获得一种天真本源的宇宙观与空间观,并在艺术中自由彰显出来。
不过,在后世文人那里,尽管源发于宇宙意识的应用型空间观失去了意识形态的强制作用,但仍然作为一种思维惯性或文化语境留存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之中,成为其艺术创作时的一个幕后观念操控手,并在艺术形式中不经意地显露出来。
(摘编自詹冬华《中国早期空间观的创构及其形式美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民认知早期空间观和传达艺术形式知行合一,二者保持连续性关系,早期空间观对于 中国形式美学意义非凡。
B.天人合一思想是早期空间观内设的,“法天则地”的空间实践意志源于此,并在后世的叙事性文学中呈现出来。
C.“天圆地方”是人们的早期宇宙空间观,这种“天圆地方”空间模型观成了艺术的“方圆” 意识的宇宙观依据。
D.书法在结构和章法的空间排布方面体现了“天尊地卑”的空间价值观,比如讲究中宫紧凑、朝背迎让、天头地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先民的早期空间观切入,指出其对于中国形式美学的影响,提出中心论点, 为下文的议论张本。
B.文章主体紧扣空间的“法天则地”实践观、“天圆地方”模型观、“四方卫中”方位观和“天尊地卑”价值观等方面来论证。
C.文中将明堂建筑形制与明代所建天坛、地坛建筑形制进行对比,从而强调了“天圆地方”的早期宇宙空间观。
D.文末指出古代应用型空间观对后世文人意识形态的强制作用已消失,但对其艺术创作 仍有影响,论证有辩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叙事性文学中文本的开头与主体部分之间的叙事结构在层级上存在着差异,这体现了 主次相偕的分位意识。
B.“四方卫中”的“中”在审美层面主要形成了追求“中心”“中正”等思想观念和“中庸”“中和”等范畴。
C.“四方卫中”空间方位观激发早期先民以身体为中心展开活动,从而认识了五方观念的伦理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D.早期空间观有很强的伦理性,主要体现在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宇宙--神祇--君王”三位一体权力秩序昭示出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材料一:
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聂家坪村智慧大棚内,一垄垄草莓果实饱满,长势喜人。大棚钢架上,喷淋、洒药装置自动操作,通风系统和大棚卷帘也根据棚内温度和透光量实时调整,宛如一场田间地头版的“科技秀”。智慧大棚的所有操作都能在家里用手机完成。过去在传统大棚里种草莓,不论是浇水还是施肥都靠人力来完成,草莓长势也要“听凭天意”。如今智慧大棚不仅配备了自动放风、自动打药、轨道车等智能化设备,而凡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完成,节省了种植户的劳力,草莓也长得又大又鉗。 _
智慧大棚的应用是近年来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技术助力下,村民可以实时在线观察土壤酸碱度、养分等信息,了解农作物最新的生长状况,实现科学管理。遇到病虫害问题,系统不但能够自动预警,还可依托大教据给出相应解决方案,或远程视频咨询句农业专家寻求有效措施。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教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一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作出部署安排。围绕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部署了多項重点任务,鼓励建设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等,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总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摘编自《田间地头的高科技》)
材料二:
云南的鲜花、四川的腊肉、浙江的茶叶……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各地农特产品通过网络走向全国、销往世界,不仅成为乡村百姓的致富经,更为各地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作为“中国名茶之乡”,浙江遂昌的茶叶产业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地推出“茶叶数字化加速工程”,全力打造集研发、加工、物流及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数字茶业创业园。随着电商直播间、产地仓、创客空间等功能空间的建成,园区将为70家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产供销服务,直接增加400余个电商营销就业岗位,预计年产值将达3.5亿元。
从先期不断摸索到市场政策引导,农产品电商如今已成为农村地区增收促收的重要抓手。《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突出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着力打造农产品网络品牌,以品牌化带动农产品产业化;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积极性,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随着农村电商发展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相关数字人才培养工作也正加速进行。中央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人才支撑,瞄准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引导高校合理设置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智慧农业等相关专业,依托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手机应用技能、电商服务等培训活动,让广大农民更好享受数字红利。
(摘编自《乡村振兴的推动力》)
材料三:
当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在农村地区已经得到普及,不过,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仍然有很大空间。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专门提出“提升农民数字技能”,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新农具”的使用能力。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工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地区延伸。近年来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地方都做了不少工作,当前已经看到成效。例如,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动建设益农信息社,优先从返乡下乡人员和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的农村青年中选聘信息员,开展培训、提升能力。山东泰安肥城市借助“数字农业”示范项目,提升农户对数字技术增产增收的认识,提高农户学习和应用教字技术的热情。
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关键在于提高农村村民的认知、意愿和能力。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宣传和示范,提升农村居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意愿是前提。通过“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农村电商培训项目等,搭建农村居民提升智能设备应用能力的平台是基础。参与,互动、沟通,分享,互联网给广大乡村提供了展示平台,带来了发展机遇。提升农村居民教字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摘编自《提升数字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大棚的应用体现了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智慧大棚的自动放风、打药等智能化设备 操作,种植户可以在手机上完成。
B.依托相关技术,村民可以实时在线观察土壤相关信息,了解农作物最新生长状况,并且可以依托大数据自动根除病虫害。
C.当前,云南的鲜花、四川的腊肉等各地农特产品可以通过电商走向全国、销往世界,电商助力百姓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D.浙江遂昌数字茶业创业园建设电商直播间、产地仓、创客空间等功能空间,为茶叶加工企业提供产供销服务,创造经济效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内容包括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等,要求农村到2025年深化普及5G。
B.农产品电商已从摸索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成为农村地区增收促收的重要抓手,形成了一批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C.培养农村数字人才要顺应数字乡村发展需求,引导高校设置相关专业,积极开展农民数字素养、手机应用技能、电商服务等培训活动。
D.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设备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使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提升成为乡 村振兴亟须解决的问题,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6.提升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有哪些有效途径?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张大鼓
①在鄂北,要问张大鼓是谁,乡亲们一定会说,是那个“赶酒席”的,这样说着的时候眼里露出不屑。湖北人都知道打鼓说书,登上大雅之堂叫湖北大鼓,走村串户叫赶酒席。
②赶酒席是一种讨钱的营生,低人一等。张大鼓只在外乡赶酒席,敲鼓击板信口编词,看见老人唱福禄吉祥人安康,看到孩子唱五子登科中状元,讨的是碗热饭。只有在真正的酒席上与人搭档,他打鼓说书,搭档拿一空碗挨桌等客人打彩,最后才坐上残席。
③张大鼓干这营生,整个家当就是云板、小鼓和鼓签,没有一个安生的窝。好姑娘不愿嫁他,差一点的他看不上,高的不成低的不就,打了一辈子光棍。
④年轻时张大鼓可风光了,依现在的说法那叫星,粉丝方圆几十里。他要说书,太阳还没落山,家家大人派娃娃去占场子。场子设在稻场,几十个娃每人画个圈,放上板凳、凉席、竹床,等到晚上一家人看戏。张大鼓白皙清瘦,嗓音明亮,扮女角时眉目生辉,兰花指纤巧玲珑,细腰风摆杨柳,活像个大姑娘。十里八乡的叫他张大鼓,谐音张大姑,掩盖了他当老师的称号。
⑤张大鼓正业是民办教师,教一年级语文。他教书随意随性,把生字生词融于日常用语,四言八句信手拈来,或说或唱,有板有眼,要人哭就哭,要人笑就笑,不少学生听入迷,尿湿了裤子。
⑥张大鼓会说书,先在本村演,又被外村请,后来演到了乡里。乡里书记喜欢听,说是曲艺,叫湖北大鼓,还称张大鼓是民间艺人。乡里的戏台搭得高,张大鼓一曲《王大妈学文化》才演完,台下掌声如潮。观众热情高,非要他再演一曲,张大鼓在兴头上,加演了《亲生的儿子闹洞房》。这是曲新戏,人人夸他唱绝了,绝对是那个事。没想到他一下台丢了饭碗,原因是戏里的张善良抛弃妻子,而乡里的书记恰巧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准备停妻再娶。张善良是现代陈世美,书记呢?大家同情张大鼓,说早晓得这结果,不该让他加演的。张大鼓哈哈一笑,连说带唱:您呀们谁也莫要怪,常言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其实啊,人生比戏呀——更精彩!不久,张大鼓远走他乡。
⑦再见张大鼓是二十多年后,我九十岁的婆婆(奶奶)在腊月二十五寿终正寝。婆婆平生心肠好,亲邻到得齐,酒席摆了二十多桌。那天下着雪,我坐的一桌席摆在厅堂,天井口拉着雨布,冷风还是一个劲地灌。上莱期间不时有烧水的、倒茶的拿碗来打彩。酒席正酣,突然一声鼓响,云板撞击有声。只见天井边支了个小鼓,一清瘦的老人立于鼓前,左手执云板击节,右手拿鼓签敲击鼓面或鼓边,铿锵有声。他头上飘雪花,嘴里冒热气,嗓音醇厚,吐字清晰。看模样,听唱腔,我觉得好生熟悉,正纳闷,有人大叫,咦——张大鼓!真是的——张大鼓!我惊奇地站起身,喊了声张老师。张大鼓点点头,用鼓签示意我坐下(老家的规矩,没放鞭炮不能离席)。坐席的堂哥看张大鼓继续说唱有些忿忿不平:个赶酒席的还摆么架子,省城回的领导打招呼还不当事哈。显然,张大鼓听到了这句话,鼓签一点换了唱词:这位大哥休要怪,这屋里婆婆我记在怀,那还是个腊月天,婆婆的一碗热鸡蛋,让我过了个暖和年哪——哪字拖得长,悲悲切切。席间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耳朵都追着张大鼓:小鼓一击云板响,各位乡亲听端详,今天我来唱一唱。(转说词)您要问我唱么事,(转唱腔)我唱的是一曲孝子戏,孟宗哭竹那一呀场。孟宗哭竹和天仙配是我们老家的故事,一个是哭竹救母,一个是卖身葬父,同样的孝行感天动地。
⑧张大鼓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行腔报字,以四平调为基本曲调,一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时而是皱眉喘息的孟母,时而是焦虑恸哭的孟宗。在他虚拟的动作里,寒风怒号,冬竹摇曳。他的手法、眼法、身法和步法灵活多变,哀婉的说唱之间插以多变的鼓板牌子,把肃杀的寒冬、救母的迫切渲染到了极点。一时间端莱的举着托盘不上菜,坐席的拿着筷子不下箸,就连孩子也停止了喧闹。突然间,鼓板如骤,地裂石开,嫩笋簌簌而出。张大鼓双手合拳:有道是,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⑨一曲终了,满座哗然。坐席的客人等着打彩,才发觉张大鼓没带搭档。我霎时明白他是来报答婆婆的一碗热鸡蛋的。父亲为张大鼓单开了一桌,我过去为他敬酒,恭恭敬敬地叫他老师。张大鼓连喝三杯满面红光,说今儿个高兴啊,赶了一辈子酒席,第一次有当官的学生来敬酒。喝到最后出门,脚步踉跄。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
(作者:张丽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鄂北的赶酒席是一一种讨钱的营生,似乎低人一等。折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世俗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对某些工作还存在着歧视。
B.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从而失去了民办教师的资格,是小说中最重要的情节,因为这是张大鼓命运的转折点。
C.小说中张大鼓年轻时说书可风光了,粉丝方圆几十里。可是不久,他却又因说书远走他乡。前后对比,折射出世态炎凉,对现实也具有讽刺性。
D.作品中通过前后二十年的变化丰富了张大鼓的人物形象,“我”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张大鼓的人物形象,也寄寓了“我”对张老师的敬佩之情。
8.人物形象的鲜活是由于塑造方法得当,请结合文本第⑧段内容,分析其塑造人物的方法。(6分)
9.小说的结尾“好在,雪什么时候停了。”看似闲来一笔,其实不然。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始筮仕,决以蓍,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绍兴三十二年,耿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弃疾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弃疾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见,嘉纳之”与“及凯旋而纳之”两句中的“纳”字含义相同。
B.“乃度马殷营垒故基”与“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两句中的“度”字相同。
C.“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与“屈平属草稿未定”两句中的“属”字不同。
D“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与“武气绝,半日复息”的“绝”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弃疾很有辩才。皇上决意恢复失地,辛弃疾论述了南北方的形势等,他的观点刚劲质直,不做迎合,但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B.辛弃疾深受器重。叶衡看重他,向朝廷推荐,说他有志有谋;江右一带发生饥荒时,辛弃疾负责赈灾事务,得到了皇帝的嘉许。
C.辛弃疾有勇有谋。辛弃疾讨伐平定了湖湘地区的盗贼;为应对草寇作乱,他修缮兵营,招兵买马,最终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
D.辛弃疾坚持己见。在兵营建设过程中,有人多次阻挠他,辛弃疾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在需要拨运米粮时,辛弃疾拒绝了信州太守谢源明的请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5分)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新 柳
杨 万 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
B、杨诗写柳由近而远,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景,富有情趣。
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D、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杨诗活泼明快。
15、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取得胜利,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哪两句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突显他政治上的功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近日,某品牌雪糕受热不化现象引发公众的关注和担忧。据研究,雪糕受热不化主要与抗融性和保型性这两个因素有关。抗融的目的是降低雪糕融化的时间,而保型的目的则是使雪糕化了尽量也能保持形状。
一般来说,①__________,都会影响到其抗融性。而糖对抗融性的影响最为明显,除此之外,雪糕中添加的不同种类的油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抗融性。相比较而言,水含量越少,即固形物含量越高的雪糕,其保型性越好。与保型性相对的是膨化度,一般雪糕的膨化度越高,其质地就越松软,②__________。
同时,雪糕中的添加剂,如乳化剂和增稠剂,也会影响其抗融性与保型性。通俗地说,雪糕中的乳化剂就像一双握紧的手一样,能紧紧地抓牢雪糕原料中各种微小的气泡和脂肪颗粒,有效提升了雪糕的抗融性与保型性,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其柔顺而润滑的口感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而增稠剂则能使雪糕及其原料变得更粘稠,让融化的雪糕也能“尽力”维持原样。
当然,无论添加了何种乳化剂或增稠剂,只要该雪糕生产者严格遵循国家标准,那么产品就是安全的,公众无需过度担心。③__________,才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处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次回来,我想你陪我久一点”“点名,还是要在教室里才有感觉”……久别重逢之后,高校校园里这些开学季暖心的横幅刷屏了。其实,标语本就是为了有效表达初衷,只是很多时候,校园标语____________,已然难以引起年轻人心中的共鸣。于是,近几年一些高校努力改变传统标语刻板的形象,尝试以更加灵动、更具创意的方式实现贴近学生的表达。
同样一个意思,“热烈欢迎学生返校”会被忽视,而“新学期拍了拍你并说‘你回来啦’”则因戳中内心温暖而吸引眼球。从传播效果上说,后者让人____________,显然更胜一筹。不要以为这一变化____________,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精神气质和文化氛围,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细节之中。
其实,在大学中,一代有一代的境况,一代也有一代的特色表达。放手让学生去表达出新,反而会使校园文化的传承更有活力。比如,近几年,在武汉大学的“樱花节”上,无论是学生们举办的樱花诗歌邀请赛,还是他们身着汉服,于樱花树下体验“一樽酒,一弯月,一衣飞花”的迷人风光,都是一种基于地域特色、校史和传统底蕴的再挖掘和再创造。比起一板一眼的灌输式教育,这样的校园文化传承明显更为深入、更加动人。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3分)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学生们举办樱花诗歌邀请赛,学生们身着汉服于樱花树下体验迷人风光,都是一种基于地域特色、校史和传统底蕴的再挖掘和再创造。”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章。(60分)
(1)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但并不就放弃诗和远方。
(2)1996年出生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载人飞船测控通信分系统主管设计师任朝阳,在神舟十三号一飞冲天之时,脑海中反复出现一句:生命是用来燃烧的。据统计,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科技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占52.5%,45岁及以下的占83.1%。
(3)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1. D(“讲究中宫紧凑”不是体现“天尊地平的空间价值观,而是体现“中”的思想观念)
2. C(“将明党建筑形制与明代所建天坛、地坛建筑形制进行对比”分析错误.明党建筑形制与明代所建天坛、地 坛建筑形制是相同的.都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特点,因此不是对比)
3. B( A项,“这体现了主次相偕的分位意识”说法错误,应是“法天则地”的空间实践观。C项,“‘四方卫中’空间 方位观激发曱.期先民以身体为中心展开活动”说法错误,根据文中“五方观念是早期先民在以身体为中心展 开活动的存在基础上111然形成的”可知。D项,说法错误,“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宇宙一神祇一君王’三位一体 权力秩序昭示出米”是政治教化的功利性的体现)
4. B(“自动根除病虫害”分析错误.原文是“遇到病虫害问题.系统不但能够自动预警.还可依托大数据给出相应 解决方案,或远程视频咨洵农业专家寻求有效措施”)
5. C(A项,“要求农村到2025年深化普及5G”分析错误,原文是“深化普及4G”。B项形成了”与原文内容不 符.原文是“到2025年……”。D项,强加因果)
6. ①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推动,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升I:作,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 地IX延伸。②加强宣传和示范.提高农村居民在数字技术方面的认知、意愿。③通过培训等搭建农村居民提 升智能设备应能力的平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C(C项,“张大鼓借张善良抛弃妻子的故事讽刺书记与糟糠之妻打了脱离”无中生有,原文并未讽刺,加演的只是一曲新戏,没想到被书记对号入座。也不能说这是最重要的情节。)
8.答:①直接描写:张大鼓分饰不同角色,手法、唱法、身法、步法灵活多变,可见其说书技艺精湛。②间接描写:由端菜的托盘不上菜,坐席的不下箸,孩子们停止了喧闹之描写可见其说书技艺高超。(学生答语言、动作、细节、衬托等言之成理也给分。每点2分)
9.答:①小说的情节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让人联想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②照应了前文下着雪,张大鼓头上飘着雪花,现在酒席结束,雪也停了,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③表现了“我”对张老师的关心,怕他酒后行走困难。也体现了“我”对他的敬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D
11.A(两句的的意思不同,分别是“采纳”和“收藏”)
12.D(“拒绝请求”错。原文“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意思是部属不同意,辛弃疾要求拨运米粮救助)
13.(1)皇上决意恢复失地,辛弃疾于是论述南北方的形势以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所持观点刚劲质直,不做迎合。(5分)
(2)当时枢府有不赞同这件事的,屡次阻挠,辛弃疾行动更加积极,终究不能改变(他的想法)。(5分)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山东历城人。起初占卜仕途,用蓍草来决定,辛弃疾占得《离》卦,于是决心回到南方。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奉表归附宋朝,高宗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了他),嘉奖他并受了表。孝宗在延和殿召见问对。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决意恢复失地,辛弃疾于是论述南北方的形势以及三国、晋、汉时的人才,所持观点刚劲质直,不做迎合。因为刚决定讲和,建议没有施行。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极力推荐辛弃疾,说他胸怀大志并有远大谋略。(辛弃疾)不久担任了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都讨伐平定了他们。又因为湖南控制连接两广,与溪峒蛮獠接壤,草寇时常出现。辛弃疾于是丈量马殷兵营的旧址,修建栅栏,招收步兵两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五万铜钱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赞同这件事的,屡次阻挠,辛弃疾行动更加积极,终究不能改变(他的想法)。经营耗费数上万计,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能立即办理。议论的人用搜刮的罪名奏告,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他立即停止。辛弃疾收到后把金字牌藏了起来,出去责成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的栅栏,超过期限按军法治罪。如期落成后,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消除了疑虑。当时秋雨连续下了几个月,主管部门说制造瓦不容易。辛弃疾命令厢官除官署、神祠之外,从每户居民家取两片沟敢瓦,不到两天就都备齐了,僚属都叹服。飞虎军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军中最强的。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上命令辛弃疾负责赈灾事务。辛弃疾刚到,在大街上张榜说:“不让买粮的发配,强行买粮的斩首。”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号召官吏、民众各自推举诚信正直的人,根据情况借贷钱物给他们,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取利息,限期月底到城下出售粮食,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因此得到接济。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请求拨运米粮救助,部属们不同意,辛弃疾说:“都是天的子民,都是皇上的民众。”就拿出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皇帝嘉许他,进一级官阶,后来因被谏官弹劾罢官。辛弃疾平时擅长写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经过辛弃疾墓旁的僧房,听到有愤怒的声音在堂上大呼,好像是在表达他的不平,从黄昏到半夜声音不断。谢枋得在烛光下写文章,天亮将要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加赠少师,谥号忠敏。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B【解析】B项中“杨诗写柳由近而远”错误,应该是“由远而近”。故选B。
【答案】①曾诗借物喻人,状物讽世,借依仗东风之势便摇摆“猖狂”的柳条,嘲讽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天地之间自有清正之气,一时得志的势利小人一定不会长久存在(2分);柳条在春天刚到的时候,叶子没来得及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就依仗东风之势摇摆,气势猖狂,柳条只会将柳絮飞上天企图遮蔽日月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严寒霜冻的时候,它一定会枯萎。(1分)
②杨诗通过描写新柳优美活泼的形象(1分),表达了对新柳的喜爱,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深情。(1分)微风吹来,浅黄的柳条轻轻拂动,日光下,柳影“引”着柳条,柳条好似被引伸到百尺之长,这样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画面生动,甚是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新柳的喜爱,对春景的吟赏,对生活的热爱。(1分)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3)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抗融的目的是延缓雪糕融化的时间,而保型的目的则是让雪糕化了也能尽量保持形状。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错误,搭配不当,“降低”改为“延缓”;第二处错误,语序不当,应为“也能尽量保持形状”。
18、示例:①将雪糕中的乳化剂比喻成“握紧的双手”,同时以“紧紧抓牢”将其人格化 ;②突出乳化剂对雪糕抗融保型、保持口感等方面的作用;③增强了科普知识的形象性与趣味性,通俗易懂、易于读者理解。
19、示例:①雪糕中的糖、油脂等成分;②其保型性也就越差;③只有不合国家标准的雪糕
20、 因循守旧 耳目一新 无足轻重
21、①原文用“无论……还是……都……”的条件关系的句式,强化了在“樱花节”节上所举行的类似活动都是一种再挖掘和再创造。②引用古诗词,使表达更具有意蕴和文学色彩,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