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说课稿(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1 16:3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课题: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两目之间因果相联,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屡战屡胜,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了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 知道辽沈、淮海、平静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核心素养目标 史料实证:通过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还原历史史实,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历史解释:结合教材及史料,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历史史实进行再认识。 时空观念:依据《三大战役示意图》,明确人民解放战争中进行战略反攻的三大战役,加强历史学习中的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依据《三大战役示意图》,明确人民解放战争中进行战略反攻的三大战役,加强历史学习中的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想象力丰富,有表现自己的热情,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思维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是需要学生铭记并体会共产党得道者多助的奋斗过程。其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近,学习过程中可以以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也可运用多类史料和地图加深学生对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原因的理解。
两基三点 基础知识:了解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和战略反攻及南京解放的基本历史史实。 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依据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战略反攻及南京解放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易混淆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需有所区分,易混淆
重 难点突破 针对重点: 针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教师首先需让学生明白土地改革的概念和与此相关的抗战时期所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而后结合教师讲解《中国土地法大纲》和改革的总路线,最后引导学生从解放区、解放区农民和解放战争三个方面去概括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针对三大战役,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明确三大战役的背景,结合地图讲解三大战役的经过或者播放《大观战》等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最后强调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针对难点: 针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师可以出示三大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共产党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以及解放区土地改革后 ,人民群众的支持三大方面去归纳概括,且可以结合《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加以说明。
教法学法 教法:讲述法、讲解法、图表示意教学法、 谈话法和讨论教学法 学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及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2分钟) 展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歌导入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学习。 二、展示课题、整体感知(1分钟) 《人民解放战争》 三、解读目标 、指向明确(2分钟) 史料实证:通过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还原历史史实,引导学生掌握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历史解释:结合教材及史料,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历史史实进行再认识。 时空观念:依据《三大战役示意图》,明确人民解放战争中进行战略反攻的三大战役,加强历史学习中的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依据《三大战役示意图》,明确人民解放战争中进行战略反攻的三大战役,加强历史学习中的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课教授 凝聚知识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5分钟) 自主梳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目的、战略反攻的标志和三大战役的概括、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 2.教师讲解—重点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材料简述引导学生思考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背景与意义,结合地图讲解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结合地图与材料讲解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结合材料引导学生探究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合作探究—难点突破(15分钟)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1: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材料2:在参军保田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不仅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而且组成运输队、担架队、破路队等随军组织,担负战地勤务。他们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 材料3: 探究: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电报 材料二: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踊跃参军。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由战前的120万增加到195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材料三:解放战争(1946.7—1950.6)国共军队人员损失统计表 结合材料探究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合作交流形成观点: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启示(5分钟) 小组展示观点交锋: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结论 (7分钟) 归纳点拨展示答案:展示结论着重升华学习素养 (3分钟) 达标检测(3分钟) 依据导学案,完成随堂练习作业,定时上传 课堂小结(2分钟)
评价设计 分值评价、激励性语言评价 考查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评价,积极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与提升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规范与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