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货币发展的历程
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稳定和发展及美国霸权地位确立的影响。
重点: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特别是人民币的发行和使用。
难点: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
2.了解近现代金本位制度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情况,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世界货币体系形成的原因。
3. 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认识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强化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作用。
核心素养
货币: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
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出一般等价物——货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进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演变
1. 夏商:贝币(自然货币)
(1)中国最早的货币:
可能是海贝——仿制贝
证据1.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等。
证据2.与财富、商业有关的汉字,许多都以“贝”为偏旁。
财
贩
购
货
贷
贪
赊
贡
贼
贾
贺
赠
贿
(2)证据: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铜铃和海贝
趋势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先秦时期
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1)商朝后期:
开始岀现铜铸币。
(2)春秋战国时期:
(3)秦朝:
2. 铜铸币(人工货币)
四大体系: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布币
刀币
圜(yuan)币
蚁鼻(鬼脸)钱
样式多 (多元货币)
统一货币形制
趋势2: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秦朝半两钱
趋势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金属)货币的演变——先秦时期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演变
①利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交流;
②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③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
④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重大转变。
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 。
问题: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的意义?
趋势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五铢钱
(4)汉朝: 铸币权收归中央 五铢钱
西汉“五铢”铜钱范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演变
特点:没有文书重量;使用隶书;大小适中
唐初“开元通宝”钱
4.唐朝:
趋势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 的演变——唐代开元通宝。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进程
唐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制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意义: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行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对我国钱币形制发展有划时代的影响;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通宝”即“流通宝货”之意,反映了人们对货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5.北宋: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北宋交子
材料: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贾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发展,需要大量货币②铜币流通量不足,出现钱荒③铁钱等携带不便④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⑤发达的金融信用(飞钱、柜坊)
意义:弥补现钱的不足,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政府货币改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影响深远。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进程
表现: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一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进程
6、元:单一流通纸币——钞
结果
演变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7、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明初:
明朝中期起:
清朝:
铜钱与纸币并行
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原因
材料: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结合材料分析明清时期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原因?
纸币(宝钞)的弊端
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
民间的认可使用到政府的推动肯定
白银的供给来源增加
商品经济的发展
7、明清: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材料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3)原因:纸币(宝钞)信誉日益丧失;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的认可使用到政府的推动肯定;白银的供给来源增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政局稳定;政府赋税制度改革推动等。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进程
(2)特点:民间趋势促动与朝廷法令推动相结合;民间趋势推动为主。
(4)影响:对中国: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对世界:推动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推动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推动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海贝可能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货币舞台。
2.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有铲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唐初铸造“开元通宝”钱,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钱文不书重量,我国铜钱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由纸币宝钞向白银流通的演变: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
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规律
8.民国:币制改革
(1)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3)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4)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银元
法币
金圆券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进程
时间: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
背景:
内容:
统一货币发行权,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白银国有,禁止流通;
放弃银本位,采用外汇本位制。
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
②世界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美国大量收购白银,导致白银外流;
③1933年废两改元的币制改革为改革奠定基础
④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的需要
评价:
积极:改变中国币制混乱的局面;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贸易发展;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消极: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为战争大量发行法币,掠夺财富,造成了经济衰退和金融混乱,最终导致了国民政府的灭亡;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法币政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它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深化认识——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9.人民币的发行
背景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
产生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发展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影响 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一套至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图案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进程
阅读课本P88历史纵横,理解人民币的特点与原则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密切相关,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对货币支付需求变化的反应。同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世界货币体系也在不断演进。
世界货币体系的概念认识:
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1870-1914
古典金本位时期
以英镑主导国际货币
1976-现在
牙买加体系时期
国际货币多元化
1944-1973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美元主导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世界货币体系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等的总称。
一.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
(1)建立
①背景:资本主义早期,货币制度混乱,严重影响市场统一和世界经济发展;19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频繁和复杂,需要建立世界性货币兑换体系;英国经济实力强大,迫切建立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
②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金本位制度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③特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确立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各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④作用:金本位制的推行,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有利于币值和汇率的相对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等同于黄金,有利于英国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确立和巩固。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2)崩溃
①原因:a、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黄金日益集中到少数大国手中,金本位制逐渐无法推行;b、一战后,欧洲地位特别是英国地位下降,20世纪初,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衰落,除美国外,各国开始禁止黄金出口和兑换黄金,金本位制开始瓦解,各国货币失去统一标准和基础;c、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放弃金本位制,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制崩溃;d、二战导致英国负债沉重,经济衰退,英国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丧失。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
“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英国首相丘吉尔
②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国际金融秩序一片混乱,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威胁
1.背景:
(1)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体系陷入动荡和混乱状态;
(2)二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3)美国企图建立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建立: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3.内容:
(1)确定国际货币制度
(双挂钩一固定)
黄金
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短期贷款,
稳定汇率。
世界银行
——长期贷款,经济发展,技术援助。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1944-1973)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
世界银行(1945)
关贸总协定(1947)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1969)
稳定国际汇率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提供短期贷款(目的是稳定国际汇兑,保持各国汇率稳定)
削减关税
减少贸易壁垒
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
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目的是促进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
(救急组织)
(救贫组织)
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林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关贸总协定:
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原则;
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
“经济联合国”
国际组织
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徽标
成立 宗旨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作用 194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
稳定国际汇率,提供短期贷款
促进经济发展,
提供长期贷款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而获得最大投票权
促进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了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基本固定
国际协调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三、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多元化(1976-现在)
1.建立:
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并达成以浮动汇率制和黄金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议” ,宣告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时代。
2、主要特征:
(1)浮动汇率制
(2)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据最大的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人民币将纳入特別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扩大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
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战后以来,资本主义各国首次出现 GNP 负增长,1974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日、西德、英、法五国工矿业生产增长率分别为-0.4%、-4%、-2.4%、-3.4%、2.8%;1975 年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8.9%、-11%、-6.1%、-5.4%、-9.1%。
——孙执中,郭士信《石油危机后日本发展经济的战略》
1974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召开会议,1976年建立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是:
(1)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各国央行可按市价自行进行黄金交易,废除黄金的货币职能,让黄金成为单纯的商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不再负有相互之间用黄金支付的义务;(2)浮动汇率合法化;
(3)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国际储备货币化。 逐步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使其最终取代黄金和美元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金本位制 确立 奔溃 重塑 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奔溃,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 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国、美元为中心,金汇兑本位制,一固定双挂钩三组织 美元贬值,实行浮动汇率,但仍占主导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国转嫁危机,实行关税战,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稳定了国际金融贸易与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 多极化趋势下,欧元、日元、法郎、人民币的影响力上升。
梳 理 总 结
整体感知
公元前221年
1368年
1816年
1840年
1912年
1929年
1945年
1948年
1949年
1971年
中国货币演变
世界货币
体系
秦:圆形方孔钱
宋:交子;元:钞
明:铜钱与纸币通行;
清:白银与铜钱兼用
晚清:银元
民国:银元、法币、金圆券、银元券
中国人民银行(共)
新中国:人民币
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大危机后金本位制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谢
谢
聆
听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