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小二黑结婚(节选)—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课时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地板
赵树理
王家庄办理减租。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农会主席问王老四还有什么意见没有,王老四叹了口气说:“那是法令,我还有什么意见?但思想我是打不通的!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才能算拉倒?”农会主席和区干部给他解释了一会儿,都说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王老四说:“他拿劳力换,叫他把我的地板缴回来,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
小学教员王老三站起来面对着王老四讲道:老四!再不要提地板!不提地板不生气!
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都怎么样!都是红土夹沙地,老契上虽写的是荒山一处,可自从租给人家老常他爷爷,十来年就开出三十多亩好地来。后来老王老孙来了,到老常这一辈三家种的地合起来已经够一顷了。论打粮食,光给我出租,每年就是六十石。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
大前年除了日本人和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老王和老孙逃荒走了,老常饿死,他老婆领着孩子走了,这庄上就没有人了。
那年九月间,八路军来打鬼子,咱不是还逃到常家窑吗?你可见来,蒿可长得不低,这年秋天,自然是一颗租子也没有人给。谷囤子麦囤子,一个一个都见了底,我有点胆寒,没等过了年就把打杂的、做饭的一齐都打发了。
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囤底上的几颗粮食眼看扫不住了,我跟你三嫂着实发了愁。后来正月快过完了,别人都在地里送粪,我跟你三嫂说:“要不咱就把咱那三亩菜地也种成庄稼吧?村边的好地,收成好一点,俭省一点,三亩地也差不多够咱这三口人吃。”她也同意。第二天,我去地里看了一下,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打算收拾一下就往地里送粪。
老弟!我把这事情小看了,谁知道种地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光几畦茄子秆耽误了一前晌:用镰削,削不下来;用斧砍,你从西边砍,它往东歪;用鑺刨,一来根太深,二来枝枝碍事,刨不到根上。后来用鑺先把一边刨空了,扳倒,用脚踩住再用斧剁。弄了半晌还没有弄够一畦。邻家小刚,挑着锄头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两只手抡着斧剁茄根,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他笑完了,就放下锄头拿起鑺来刨给我看。奇怪!茄秆上的枝枝偏不碍他的事!哪一枝碰鑺把,就把哪一枝碰掉了。他给我做了个样子就刨了一畦,跟我半前晌做的一般多。我就照着他的样子刨。也行!也刨得起来了,只是刨了不几棵,两手上磨起两溜泡来;咬着牙刨到晌午才算刨完,胳膊腿一齐疼,直直睡了一后晌。
第二天准备送粪。我胳膊疼得不想去插(插是往驮子里装的意思),叫你三嫂去。老弟,我说你可不要笑,你三嫂给她娘守服,穿着白鞋,拿着铁锹走进马圈里,看准一个空子才敢往前挪一步,小心谨慎照顾她那一对白鞋。她拿着一把锹,立插插不下去,一平插就从上面滑过去了,反过锹来往回刮也刮不住多少,却不幸把她一对白鞋也埋住了。老弟,你不要笑!她把锹一扔,三脚两步跑出马圈来,又是顿,又是蹴,又是用手绢擦。她擦了半天仍然有许多黄麻子点;手也已经磨起了一个泡来,气得她咕嘟着嘴跑回去了。得罪了老婆,自然还得自己干,不过我也不比人家强多少,平插立插也都是一样插不上,后来用上气力尽在堆上撞,才撞起来些大片子。怕弄碎了不好插,就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绝没有想起来这一下白搭了:备起马来没人抬——老婆才生了气,自然叫不出来,叫出来也没有用;邻居们也都不在家,干看没办法。后来在门口又等到小刚担粪回来,他抬得起我抬不起,还是不算话。两个人想了一会儿,他有了主意,把粪又倒出半驮,等抬上以后他又一锹一锹替我添满,这才算插出第一驮粪,地不够一百步远,一晌只能送三驮,因为插起来费事。
老弟,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粪送到地了,也下了雨,自己不会犁种,用个马工换了两个人工才算把谷种上。
谷苗出得很不赖,可惜锄不出来。我跟你三嫂天夭去锄,好像尽管锄也只是那么一大片,在北头锄了这院子大一片,南头的草长起来就找不见苗了。这一年是丰收年,到了秋收时候,北头锄出来那一小片,比起四邻的自然不如,不过长得还像个谷,穗秀也不大不小,可惜片子太小了。南头太不像话,在草里也能寻着一些谷:秀了穗的,大的像猪尾巴,小的像纸烟头,高的挂在蒿秆上,低的钻进沙蓬里;没秀穗的,跟抓地草秀成一片,活着的像马鬃,死了的像鱼刺,三亩地打了五斗。老弟,光我那一圈马粪也不止买五斗谷吧?我跟你三嫂一年才落下这点收成。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有吃的了。
村里人都打下两颗粮食了,就想叫小孩子们识几个字,叫干部来跟我商量拨工——他们给我种那三亩地,我给他们教孩子。去年就这样拨了一年工,还是那三亩地,还种的是谷,到秋天打了八石五。老弟,你看看人家这本领大不大?我觉着这才是走遍天下饿不死的真正本领啦!
老弟,在以前我也跟你想的一样,觉着我这轿上来马上去,遇事都要耍个排场,都是凭地板啦,现在才知道是凭人家老常老孙啦!
老弟,再不要跟人家说地板能换粮食。地板什么也不能换,我那三亩菜地,地板不比你的赖,劳力不行了,打的还不够粪钱;常家窑那顷把红土夹沙地,地板也不赖,没有人只能长蒿。
老弟,人家农会主席跟区上的同志说得一点也不差,粮食确确实实是劳力换的,不信你今年自己种上二亩去试试!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老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帮王老四“打通思想”,劝说过程充满人情味,具有说服力。
B.“地主”“佃户”“八路军”“鬼子”等词,清晰展现了时代特点,暗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易。
C.“谁可给我六升呢 ”写出王老三对“减租”满是牢骚和不满,照应前文“不提地板不生气”。
D.文中写王老三亲自种谷子及村里人拨工种谷子,结果形成对比,意在突出“粮食是劳力换的”这一道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出现“老弟”的称谓,现场感强,符合“面对着王老四”讲话的情境,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B.文章虽是面对面的交谈,但没有写王老四的回应,这样处理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C.文章第一段,作者向我们交代了谈话背景、谈话围绕的主题,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便于后文的展开。
D.文章在写王老三的劳动过程时,特别注重细节刻画,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王老三整地及运粪的过程。
3.本文在主体故事的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文学史上有“赵树理方向”的提法,其较大特点就是“老百姓喜欢看”。请结合本文,从选材及语言组织方面分析“老百姓喜欢看”的原因。
二、语言表达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二黑结婚》从两个方面表现了小二黑与小芹在争取自由恋爱的幸福道路中的困难,一方面是封建落后思想的反对,另一方面是封建恶势力的阻挠。小说既描写了小二黑与小芹追求幸福的不易,也映射了乡村中落后的封建思想与制度。
《小二黑结婚》在结构上采用了单线发展的手法,情节连贯,________,使得故事情节紧张又具有戏剧性。赵树理还利用了老百姓爱听故事的习惯,一开篇就先依照人物关系逐个把主要人物都介绍了一遍。虽说是介绍人物,但是一点儿也不生硬,因为介绍的人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这样一环扣一环,故事才能顺利地发展下去。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既各具特色,又极具代表性,________了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类型:小二黑和小芹代表了新型农民;二诸葛和三仙姑代表了________的思想落后的农民;村干部金旺和兴旺则代表了封建恶势力,他们利用手中职权,到处________,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有的只是通俗的白描和叙事,语言简洁,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二诸葛常把“恩典”“命相”之类的词挂在嘴边,足见其迷信迂腐的性格;而面对兴旺等人突如其来的“拿双”行为,小二黑一句“你说去哪里咱就去哪里,到边区政府你也不能把谁怎么样!走!”,体现了他敢于抗争和对正义的坚信。赵树理的这种口语化、通俗化使这篇小说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广大读者深受喜爱。
总体来说,《小二黑结婚》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其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现实问题的揭露及面向大众的创作形式等方面都有很突出的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气呵成 覆盖 典范 惹是生非 B.一蹴而就 覆盖 典型 兴风作浪
C.一气呵成 涵盖 典型 兴风作浪 D.一蹴而就 涵盖 典范 惹是生非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华丽的辞藻和修辞并不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
B.这篇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修辞
C.这篇小说并不注重华丽的辞藻和修辞
D.华丽的辞藻和修辞不是这篇小说的追求
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赵树理的这种口语化、通俗化使这篇小说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B.赵树理的这种口语化、通俗化的写作风格使这篇小说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广大读者深受喜爱。
C.赵树理的这种口语化、通俗化的写作风格使这篇小说更符合大众的口味,被广大读者深受喜爱。
D.赵树理的这种口语化、通俗化的写作风格使这篇小说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加以改正。
如今,一些专业人士语言表达堪忧。如某古典武侠小说写道:“他对王爷说:‘王爷,你女儿在此,你好好管教吧!’说着轻轻将她推了过去。”某电视节目是如此评价汉献帝的:“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论,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体育新闻中曾有这样的消息,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我在名人战中的六连冠就是被江维杰先生终结的,希望明天江维杰先生多多承让。”还有某律师在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中竟然有这种语言:“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
三、其他作文
4、微写作。
小二黑与小芹被兴旺兄弟捆到区上,但结果却是兴旺兄弟被扣押在区上,小二黑他们被放回来了。请展开想象,写一段小二黑与小芹在回来路上的对话并体现他们当时的心情。300字左右。
四、基础知识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受到村霸的破坏,他们会争取到美满________吗?
②第二天天不明就________往区上走,走到半路,远远看见大黑、三个民兵已都回来了,还来了区上一个助理员、一个交通员。
③二诸葛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________他那一套了。
A.因缘 起程 施展 B.姻缘 启程 施展
C.因缘 启程 卖弄 D.姻缘 起程 卖弄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二诸葛老婆已经不顾了命,自己先胆怯了几分,不敢恋战,吵闹了一会挣脱出来就走了。
B.区上早就说兴旺跟金旺两个人不是东西,已经把他两个人押起来了,还派助理员到咱村开大会调查他们横行霸道。
C.三仙姑去寻二诸葛,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
D.区长正伏在桌上写字,她低着头跪在地下,头上戴了满头银首饰,还以为是前两天跟婆婆生了气的那个年轻媳妇。
7、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玲珑心地最虚鸣,此是良工巧制成
②一丝通线索,谁不仰头看
③秋千对起花阴乱,蹴鞠孤高柳带斜
④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蹴鞠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蹴鞠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蹴鞠 ④拔河
参考答案
1、答案:1.C;2.A;
3.①以“帮助王老四打通思想”为行文线索,展开故事叙述,使主题更集中。②在主体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以时间为顺序展开,讲述了王老三的遭遇,使叙事有条理。③在主体故事的行文过程中,以第一人称为主,采用有限视角进行叙事,便于展现王老三对劳动的体验和感悟。
4.①从选材上看,本文主要针对老百姓关心的事情,紧扣“粮食确确实实是劳力换的”,替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发声,选取具有地域特色的人、事、物,使老百姓读起来没有违和感,喜欢读,能读懂。②从语言组织上看,本文符合大众化要求,多使用方言词、口语,叙事平缓,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感染力。
解析:1.“写出王老三对‘减租’满是牢骚和不满”理解错误,“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是王老三亲自种地后对种地不易的感慨。
2.“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理解错误,应是“拉近了与谈话者之间的距离”。
3.分析叙事的特点,可以从叙事线索、叙事顺序、叙述视角等方面来思考。从叙事线索来看,王老三紧紧围绕“帮助王老四打通思想”这一目的,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粮食是劳力换的”这个道理,“帮助王老四打通思想”成为行文线索,使文章主题鲜明而集中;从叙述顺序来看,由“大前年”“那年九月间”“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去年就这样拨了一年工”等可以看出,叙述过程中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事条理清晰。从叙述视角来看,由“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都怎么样”“我有点胆寒”等可知,主体部分以第一人称展开,采用有限视角进行叙事,便于展现王老三对劳动的体验和感悟。
4.题干要求结合本文,从选材及语言组织方面分析“老百姓喜欢看”的原因。选材上,文中“粮食”“地板”是当时土改过程中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这些素材贴近生活;“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地板什么也不能换”等内容替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发声;“王老三”“王老四”“谷囤子麦囤子”“送粪”等人、物、事具有地域特色,使老百姓读起来感到亲切,没有违和感。语言上,“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胳膊疼得不想去插(插是往驮子里装的意思)”“秀了穗的,大的像猪尾巴……死了的像鱼刺”等语言多采用口语、方言,符合大众的口味,浅显易懂,充满了生活气息。
2、答案:1.C;2.B;3.D
解析:1.①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此处根据前文“情节连贯”可知,应选“一气呵成”。②涵盖:包括;包容。覆盖:遮盖;指地面上的植物,对于土壤有保护作用。此处语境说的是《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了赵树理笔下的主要人物类型,应选“涵盖”。③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此处语境说的是二诸葛和三仙姑是思想落后的农民的代表性人物,应选“典型”。④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惹是生非:惹是非。此处根据后文“为非作歹”可知,语境强调的是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之意,故应选“兴风作浪”。
2.根据括号后的“有的只是通俗的白描和叙事”可知,所填入的句子的主语应是“这篇小说”,且句式应为“这篇小说没有……”,符合此要求的只有B项。
3.文中画框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这种口语化、通俗化”后缺少中心语,可在“通俗化”后加“的写作风格”;二是“广大读者深受喜爱”语序不当,应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答案:①“你女儿”改为“令爱”或“令千金”;②“忝列”改为“名列”;③“承让”改为“手下留情”;④“忽悠”改为“欺骗”。
解析:
4、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 写作时,首先应明确这段对话发生在小二黑与小芹的婚姻经历过双方家长的反对、兴旺兄弟的破坏,终于获得区上的批准之后。这时他们的心情,当然是喜悦中夹杂着些许感慨。喜悦的是,他们的婚姻得到了区上的批准,有情人终成眷属;感慨的是,他们的婚姻经历了许多磨难,终于得到好的结果。写作时,要注意以对话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同时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如“长长地出了口气”“脸上满是喜悦”等,以更好地展现人物心理。注意字数限制。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