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说课课件(共28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说课课件(共28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1 19: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土地改革
第一部分:说课
02
说目标
03
说学生
04
说重难点
说教材
01
目录
CONTENT
一、说教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巩固新生政权,成为人们当时所要面临的问题。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从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了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一系列措施。今天我们要讲的《土地改革》,就是政治上采取的巩固措施之一。
这一课为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准备了条件。本课上承了教材前两节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抗美援朝》形成新中国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作为巩固新中国的重大事件,它具有典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土地改革的内容,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及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二、说目标
通过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过程与结果,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唯物史观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运用时间轴、历史图片、过去的歌谣等情境引入,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通过阅读相关史料,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以及学会用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同一历史事件,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角度分析,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土地改革的背景原因从不同角度去分析。
三、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了自己的认识基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浓厚。但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还是比较短且不喜欢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
重点
土地改革的意义
难点
改革过程中,对富农的政策的原因及其意义
四、说重难点
第二部分:新课教授
土地改革
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
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
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
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
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
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
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
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
请同学们观看部分歌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土地改革的原因
你知道近代以来都有哪些人提出过修改土地政策的要求吗?
《天朝田亩制度》
分田照人口,不弄男女。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辛亥革命
实现耕者有其田
土地革命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观看这张图表,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相关数据
这种情况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农民人口占农村人口的90%土地,只占有20~30%的土地;地主人口之占农村人口的10%,却占有农村70~80%的土地
农村贫富差距拉大,农民没有土地生活贫困交加,深受地主的剥削,农村生产力发展停滞不前
旧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地束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新的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新中国建立后巩固新生政权的三件大事:
和平解放西藏
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抗美援朝战争
保家卫国,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回顾一下
国内背景
国外背景
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需要国内进行支援。
经济上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为了满足人民的愿望,巩固新生政权。

土地改革的过程
大家从图片当中都得到了什么信息?
结合课本13到14页的内容,同桌相互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部法律是哪一年颁布的
2.他宣布我们要实行那种土地政策?
3.在这之前是什么土地政策?
4.土地改革大概是哪一年完成的?
注意阅读课本中有关本次土地改革中,对地主及富农经济的政策!
步骤
3
4
2
1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发动群众
划分阶级,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
没收分配土地、农具、房屋等,免交粮食地租。
复查总结,由人民政府颁发土地证,整顿与加强政权和民兵组织,引导农民发展生产
讨论题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留富农经济的政策?
有利于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1947、10
1948
1950
中共七届全会
1950、6
1959
1953、7
1952冬
1950、10
《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
《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发表
充分肯定部分地区开展的土改运动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外和台湾省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朝鲜停战协议》签订
西藏也开始了以土地改革为主的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
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土地改革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保证了全国人民的粮食需要量,增产了工业原料作物。农民的购买力也迅速提高了,1951年全国人民的购买力较之1950年增加了25%左右……这就给我国的工业产品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
相关史料
农民
生产力
政治
工业化
土地制度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完成了一场深刻的政治变革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意义
思考题
我们这次改革是把封建土地所有制转为农民土地所制,那么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区别是什么呢?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相应习题
课后在网上查找近代以来中国土地政策的发展变化或小组采访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老人询问并记录事件的经过,写下受访者和自己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将会安排大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