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夺冠金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字词天地。(计27分)
1.找出每组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并在后面的( )里改正。(计4分)
(1)皮鞋(xié) 入场券(juàn) 琴弦(xián) ( )
(2)卷轴(yóu) 嵩山(sōng) 陌生(mò) ( )
(3)纯熟(shú) 驰骋(chěng) 虚拟(yǐ) ( )
(4)凸显(tū) 陶醉(zuì) 曝晒(bào) ( )
2.读拼音,写词语。(计8分)
lái yīn yuè pǔ chún jié táo zuì
jiàn pán máng rén máo wū wēi é
3.下面词语中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计2分)
A.掉尾而斗 掉落 B.笑而然之 显然
C.牛斗,力在角争斗 D.巍巍乎若太山 太好了
4.补全四字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计11分)
①余音( )梁 ②戛然而( ) ③黄钟大( ) ④( )( )如生
⑤轻歌( )舞 ⑥惟妙惟( ) ⑦曲终人( ) ⑧笔走( )( )
(1)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的词语有 和 。(填序号)
(2)再写两个与词语⑤搭配形式相同的词语: , 。
(3)晚会上的 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之时已是深夜。人们在回去的路上依旧在讨论方才的演出。(选词填空)
(4)用词语⑧造句: 。
5.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组是( )。(计2分)
A.静静地听着 静静地坐着 静静地等待
B.美妙的琴声 美妙的歌声 美妙的长城
C.整齐的队伍 整齐的服装 整齐的书本
二、句子训练。(计8分)
1.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计4分)
(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3)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4)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
2.按要求完成句子。(计4分)
(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改为转述句)
(2)这,哪里还是戏剧 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3)仿写句子。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她仿佛 , 了 , 。
三、课文内容回顾。(计11分)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 。”
,锺子期又曰:“ , 。”
2.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
3.“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
”“ ”这两个词让我们感受到贝多芬高超的演奏技巧。盲姑娘这么激动的原因是 。
4.对右侧两幅书法图片的作者判断正确的是( )。(计2分)
A.颜真卿和柳公权 B.欧阳询和柳公权
C.柳公权和欧阳询 D.颜真卿和欧阳询
四、口语立际。(计3分)
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欣赏书法作品,小刚和小明却一边欣赏,一边大声谈笑,如果你是工作入员,你会怎么说 怎么做?
五、开心阅读。(计21分)
(一)课内阅读。(计10分)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很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芽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酒满了银光。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请用“ ”画出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计1分)
2.请用“ ”画出皮鞋匠和妹妹联想和想象的语句。(计2分)
3.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有什么变化 请根据文中叙述重新排序( )。(计2分)
①月光照在浪花上,海上波涛汹涌。②月亮升起来,海上微波粼粼。③月亮升高了,海上卷起巨浪。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4.第二自然段中,第②③句描写表现了音乐节奏 ,第④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 。(填序号)(计3分)
A.气势逐渐增强 B.舒缓柔和 C.高昂激越
5.“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刘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句话的意思是( )。(计2分)
A.她在月光下看到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B.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给她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她想象自己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二)课外阅读。(计11分)
听秦腔
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九华山寺院僧尼的琅琅梵歌,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矿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
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出租率内,在乡下的田间地垄、牧羊坡上,人们都在哼着吼着秦腔。聆听那些气冲斗牛似懂非懂的唱词,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调的浓郁氛围。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那是沟壑纵横的山沟沟,那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地,秦胜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大苦中的大乐。你看,骄阳似火,广袤的原野上,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农人们挥镰收割,汗如雨下,在巨大的空间背景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直起腰仰头大吼一段秦腔,发自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子随着腔调走远了,
听了秦腔,便体味到其中有“快板”和“慢板”之分,高兴时唱“快板“欢音,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泻,酣畅淋漓;悲苦时唱“慢板”苦音,像深谷的冷泉,如泣如诉,幽咽凄凉,但无论“快板”“慢板”,都感情真切,既朴实又夸张。
唱秦腔时要用生命的底音。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揉过的: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靡烂喉呢,有一种粗犷、悲壮的气势。有时候这声音也是妩媚婉转的,但没有丝毫扭捏的作态,也拒不故弄风骚,那是赤足走在黄土地上的一种大方,一种本色,是原始的返璞归真。
我听过阴柔婉约的《梁祝》,也听过狂放喜庆的《金蛇狂舞)》,但总感到,它们是纯粹的艺术,而秦腔却是来自世世代代秦人心中的音律,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朴实无华又隽味深长。
秦腔,让人挥之不去,魂牵梦绕……
1.第一自然段画“ ”部分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计1分)
2.人们常说“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本文中也多次说到“吼”秦腔。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吼”字的理解。(计2分)
3.“泛滥”一般多比喻不好的事情到处都是。请结合语境,说说第二自然段“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中“泛滥”这一词用得好不好 ,并说明理由。(计2分)
4.第三自然段画“ ”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计3分)
5.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提到《梁祝》<金蛇狂舞》 (计3分)
六、习作乐园。(计30分)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让我们来介绍自已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吧。
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选择具体事例,写出学艺的经过;③重点突出,表达出真情实感。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夺冠金卷
(参考答案)
一、1.(1)juàn---quàn (2)yóu---zhóu (3)yǐ---nǐ (4)bào---pù
2.莱茵 乐谱 纯洁 陶醉 键盘 盲人 茅屋 巍峨
3.C
4.①绕 ②止 ③吕 ④栩栩 ⑤曼 ⑥肖 ⑦散 ⑧龙蛇
(1)④ ⑥ (2)示例:赴汤蹈火 搜肠刮肚
(3)轻歌曼舞 曲终人散
(4)示例:只见他笔走龙蛇,不一会儿工夫,便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
5. B
二、1.(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3)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4)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2.(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她只听别人弹过几遍。(2)这,不是戏剧。这,太像杂技了。
(3)示例:也嗅到了 嗅到 她从来没有嗅到过的味道 熏风酝酿下的沁人心脾的清香
三、1.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2.画上牛争斗时牛尾巴的状态画错了
3.纯熟 深 她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演奏的愿望实现了
4. A
四、示例:我会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做一个手势----“嘘”,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学习、欣赏。并请老师给他们讲解书法作品,让他们真正感悟到书法作品的魅力。
五、(一)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切好像披 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2.第②--⑤句和第⑧句。
3.B 4.B A C 5.B
(二)1.强调秦腔的与众不同,粗犷豪迈,时而欢乐嘶吼,时而忧伤泣诉。
2.“吼”字指秦腔的唱法,写出了秦腔粗犷、悲壮、大方的特点,表现了秦川人民返璞归真,不扭捏作态、故弄风骚的性格。(意思相近即可)
3.用得好。“泛滥”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香气味浓郁,且充斥得范围广。
4.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秦腔“快板”欢音欢快、酣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秦腔的熟悉与喜爱之情。
5.将《梁祝》《金蛇狂舞》与秦腔做对比,突出了秦腔原生态、散发着泥土气息、朴实无华又隽味深长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