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含解析)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含解析)2021-2022学年山西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1 20:2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2022·山西临汾·八年级期末)以下书籍出版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此类书籍在当时大量出版意在
时间 1932年 1936年 1940年 1940年 1944年
书名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 《民族英雄评传》系列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诗话》 《中国民族女英雄传记》
A.宣传民主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
D.争取和平民主,推动国共两党谈判
2.(2022·山西临汾·八年级期末)图中的历史人物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他们发动这次“事变”的目的是
张学良与杨虎城
A.逼迫蒋介石扩充军队、抗日救亡
B.促成国民党军队与中共红军停战
C.扣押蒋介石,提升自身国内威望
D.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2022·山西吕梁·八年级期末)“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首如泣如诉、悲愤激越的《松花江上》折射的时代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华北事变,华北形势危急
C.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D.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4.(2022·山西大同·八年级期末)如图漫画反映的情景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C.卢沟桥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5.(2022·山西运城·八年级期末)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共产党 祭黄帝陵文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国民党 祭黄帝陵文 丑虏蚩尤,梗化作乱;爱诛不庭,华夷永判。仰维功业,广庇万方; 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散,群情周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
A.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抗日民族统战线已正式形成 D.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6.(2022·山西·大同市第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七七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7.(2022·山西大同·八年级期末)“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A.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D.敌后战场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8.(2022·山西晋中·八年级期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刀进行曲》歌颂了赵登禹率领国民革命军第29军大刀队,保卫北平、抗击日军的故事。此曲创作于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七七事变后 D.华北事变后
9.(2022·山西吕梁·八年级期末)襄阳乃兵家重地,曾是抵御日寇的一方热土,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A.张自忠 B.左权 C.赵登禹 D.杨靖宇
10.(2022·山西大同·八年级期末)“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上述材料所描述的战况发生在期间。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1.(2022·山西运城·八年级期末)城市见证历史。站在武汉的黄鹤楼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有( )
①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②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③叶挺率领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将国民革命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
④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22·山西吕梁·八年级期末)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2022·山西晋中·八年级期末)电影《八佰》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军队在谢晋元的率领下,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取材于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4.(2022·山西·大同市第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B.消灭地主阶级
C.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改善农民生活
15.(2022·山西·大同市第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16.(2022·山西大同·八年级期末)以下影片再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
A.正面战场的杀敌场面
B.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开展的抗日斗争
C.平型关大捷的主要战斗形式
D.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的过程
17.(2022·山西·大同市第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末)李华同学准备利用假期去太行革命老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行程安排: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左权将军殉难处欣赏左权民歌。在参观的过程中,他还学唱了左权民歌《太行游击战》,该民歌反映了( )
太行山呀咳,高又高呀咳,开展游击哈哈咳,好地方呀咳。 东一枪呀咳,西一弹呀咳,打得鬼子哈哈咳,叫爹娘呀咳。 太行山呀咳,英雄山呀咳,全民皆兵哈哈哦,齐抗战呀咳, 要把鬼子哈哈咳,消灭完呀咳
A.八路军在正面战场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 B.太行山最早开展游击战
C.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持八路军抗日 D.敌后战场抗日节节胜利
18.(2022·山西大同·八年级期末)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了,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1945年8月5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9日
19.(2022·山西·大同市第十八中学校八年级期末)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
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22·山西临汾·八年级期末)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思想”。会议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七大 D.瓦窑堡会议
21.(2022·山西吕梁·八年级期末)王华同学以“近代南京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搜集了下面的图片,并对其所反映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A.图一:导致了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图二: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C.图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D.图四: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2.(2022·山西大同·八年级期末)历史给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图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关于禁烟运动的一块浮雕,它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向列强传达了什么信息?
(2)图二是哪一条约签订的情景?清政府为何签订这一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如下表为某班同学编写的近代反侵略英雄手抄报
(3)请帮这位同学完成表格中的空格部分。
23.(2022·山西吕梁·八年级期末)永记民族之殇,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民族之殇】时刻鞭策我们努力奋斗的脚步。请你分别对下面图示的建筑进行简要介绍。
(2)【红色文化】激励中华儿女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下面两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
“……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于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
——《抗日誓师词》(1937年7月14日)
24.(2022·山西晋中·八年级期末)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和人民群众为了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难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它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国人看到的英美等国不同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哪些?
材料二《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梁启超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2)材料二中代表人物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他们对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毛泽东)创建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革命经验……
——尹瑞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伟大转折》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把一盘散沙的广大民众凝聚起来,形成抗日的铜墙铁壁……为当时的中国民众指明前途。
——摘编自夏斯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论析》
(4)请你列举能够印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的典型事例。
25.(2022·山西吕梁·八年级期末)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有哪些?在当时发动侵华战争有哪些“可乘之机”?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政府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2)“七七”事变标志中国抗战进入哪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阶段“内地”工业发展的特点。(不能照抄原文)
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立即投入抗日斗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
(3)依据材料三概括正面战场和和敌后战场的关系。分别列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战役。
材料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4)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四,总结中国抗日战的国际影响。
26.(2022·山西吕梁·八年级期末)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党史,经历了开天辟地、星火燎原、生死攸关、灯塔指引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一大”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星火燎原”的内涵是什么?并说明以此为契机中国革命道路发生什么变化?
(3)根据图三,用史实说明,遵义会议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是哪次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此次会议确立了哪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2021年,“十四五”规划乘风破浪,扬帆起航。请你为中国共产党走好新征程建言献策。
27.(2022·山西吕梁·八年级期末)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国家的强弱直接影响外交的成败。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 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结合该条约内容说明材料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材料二:1919 年,当时羸弱的中国被迫接受其他大国在凡尔赛和平会议提出的条件。这促使北京大学学生发起街头示威和抗议,连带发起了民族主义运动,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从而复兴中国。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开创性的时刻。
——《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主旨演讲》
(2)材料二中的“民族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如何理解“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开创性的时刻”的含义?
材料三: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
28.(2022·山西大同·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作战。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遇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材料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毛泽东选集》
材料四“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1)材料一中“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这一事件对国共关系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上有何不同?请列举出国共两党抗战中著名的战役各两例。
(3)结合材料三,为什么只要中国的广大民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将日本侵略者这匹“野牛”烧死?
(4)材料四中“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指什么事件?
(5)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29.(2022·山西临汾·八年级期末)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勇于反抗的波澜壮阔史。围绕着“侵略与反杭”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列年代尺——比较战争异同】
(1)战争的发动有根深蒂固的原因。A、B两场战争的爆发有何相同因素?C、D两场战争结果有何不同?请分析原因。
任务二【解读图片——了解英雄人物】
图一林则徐 图二邓世昌 图三张自忠 图四左权
第一组 第二组
(2)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奋勇抗争的爱国志士。在上面两组人物中各选一位,简述其相关事迹。
任务三【观察示意图——简析战役内涵】
(3)战役示意图包含着丰富的战争信息。请从背景、意义两个角度解释这两场战役。
任务四【构建联系——阐释侵略反抗】
南京条约 势力范围 “洋人的朝廷” 正面抗战 敌后抗战 东方主战场
(4)1840年以来,列强掀起了一次次侵华战争,中国走上了一条反抗侵略的不屈道路。请以“外侮 抗争 觉醒”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可从上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参考答案:
1.C
【解析】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抗日斗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传、介绍民族英雄的书籍,意在弘扬爱国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故选C;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28年东北易帜,标志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B;D项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排除。
2.D
【解析】根据“张学良、杨虎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3.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花江上》是张寒晖创作的著名歌曲,该歌曲以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被日寇侵占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盼望收复失地、回到故乡的心情,故选A;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但《松花江上》描绘的东北地区,故排除B;1937年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入侵上海,这与《松花江上》不符,故排除C;1937年日本在北平制造七七事变,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D。
4.D
【解析】漫画反映了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D正确;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敌人是北洋军阀。A错误;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B错误;卢沟桥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开始,C错误。综上故选D。
5.B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信息“1937年4月5日”可知,当时日本已经发动了侵华战争。据材料“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和“佑启后昆,恢廓发扬。追承绩散,群情同懈;保我族类,先灵攸赖。”可知,祭文反映了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了民族认同感,B项正确;抗战全面爆发是在七七事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排除C项;当时蒋介石没有放弃反共,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D项正确;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开始,但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排除A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由内战到和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而不是正式形成,排除B项;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选项B符合题意;“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国共合作之后,敌后战场正面战场相互配合。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赵登禹率领国民革命军第29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于1931年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排除B项;华北事变是指继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之后,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统称,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解析】根据材料“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可知在枣宜会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张自忠,故选择A;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故排除B;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侵略北平而牺牲,故排除C;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今吉林省靖宇县)壮烈牺牲,故排除D。
10.D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长沙南门外、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民国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九战区国民革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地区抗击日本军队第11军进攻的防御战役。由于该战役中方大获全胜,因此又称长沙大捷,故D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A不合题意;徐州会战是以徐州为中心,故B不合题意;武汉会战发生在武汉,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长沙南门外、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11.D
【解析】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故①正确;1911年的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②正确;北伐战争期间,叶挺率领北伐军第四军独立团,将国民革命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③正确;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④正确。故选①②③④组合,排除ABC,D项正确。故选D项。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速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B项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C项;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在谢晋元的率领下,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并结合所学,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谢晋元是抗日将领,淞沪会战中以“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鼓舞了人民的抗战热情,后为叛徒杀害,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A项正确;BCD项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A
【解析】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故A符合题意;此时中共土地政策是联合地主共同抗日,排除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建国后的土改,排除C;改善农民生活不是此时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A。
15.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C项正确;瑞金是著名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排除A项;在抗日战争在太原发生了太原会战,排除B项;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开展地雷战和地道战进行抗日斗争,B项符合题意;正面战场主要是国民党军队抗战;平型关大捷的主要战斗形式是伏击战;题干没有涉及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的过程,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C
【解析】依据题干“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民歌中“全民皆兵哈哈哦,齐抗战呀咳”可知,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持八路军抗日,C项正确;八路军主要在敌后战场打击日军,排除A项;太行山最早开展游击战、敌后战场抗日节节胜利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D项。故选C项。
18.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时间的识记。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19.D
【解析】题干的“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责,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反映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D项正确;抗日战争使中国经济遭到巨大破坏,排除A项;题干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的贡献,排除B项;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0.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C项正确;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纲领, 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 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1.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9月9日,日本代表在南京递交投降书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战场作为二战中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日本投降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C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排除A项;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是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排除B项;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解放战争取得胜利,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22.(1)虎门销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2)《南京条约》。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邓世昌;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抗击八国联军;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抗击日军。
【解析】(1)图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一块浮雕,它描述的是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向列强传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2)图二是《南京条约》签订的情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观察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不幸壮烈殉国。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义和团成员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抗击日军。
23.(1)图一:“ 九·一八”事变残历碑(“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修建是为了铭记日本侵略者在 1931 年 9 月 18 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
图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为了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该馆的修建陈述了这段历史如铁一样的事实,表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的精神,也表达了我们对世界和平和伸张正义的呼吁。
(2)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地的开始。
(3)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安全;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进步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
【解析】(1)
根据所学可知,图一“九一八事变”残历碑是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关东军蓄意策划的事变,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的借口,这一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建残历碑是为了表达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图二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修建纪念馆是为了悼念遇难同胞,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表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刚正不阿的精神和我们对世界和平和伸张正义的呼吁。围绕事件的经过、影响和设立纪念碑纪念馆的意图简单阐述即可。
(2)
根据所学可知,图三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图四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地的开始。
(3)
根据材料四可知,两则材料分别是五四运动和全面抗战,面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中国人民展现出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领土安全,团结一致,抵御外侮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还体现了追求民主和科学的进步精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和献身精神。
24.(1)议会制度、总统禅让(总统制)。
(2)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或维新变法。
孙中山维护共和制度或实行民主共和或三民主义。
共同点: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等。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杨靖宇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中共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领导一二·九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组建八路军、新四军;组织敌后战场;领导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广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召开中共七大;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等。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点即可。
【分析】(1)
根据材料“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可知:鸦片战争后国人看到的英美等国不同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有议会制度、总统禅让(总统制)。
(2)
根据材料“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主张变法图强(或维新变法),孙中山维护共和制度(或实行民主共和或三民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对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等。
(3)
根据材料“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可知: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
根据材料“把一盘散沙的广大民众凝聚起来,形成抗日的铜墙铁壁……为当时的中国民众指明前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的典型事例有: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杨靖宇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中共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领导一二·九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组建八路军、新四军;组织敌后战场;领导展开人民游击战争;广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召开中共七大;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等。
25.(1)原因: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可乘之机”: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等。
(2)全面抗战;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尤其四川),此时工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存实力,为战后工业重建奠定基础。
(3)关系: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4)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分析】(1)
根据材料一,由“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有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由“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之际”,可知在当时发动侵华战争的“可乘之机”,有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蒋介石大规模“剿共”等。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标志中国抗战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根据材料二,由“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可知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尤其四川);由“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可知保存实力,为战后工业重建奠定基础。因此这一阶段“内地”工业发展的特点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尤其四川),此时工业发展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存实力,为战后工业重建奠定基础。
(3)
根据材料三,由“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两个战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逐渐形成,在战略上相互配合”,可知正面战场和和敌后战场的关系,是在战略上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所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战役,如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
根据材料四,由“……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可知中国抗日战的国际影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26.(1)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内涵: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变化: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为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民主集中制,植根于人民大众,关注民生;加强党内监督,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等。
【分析】(1)
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因此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
根据图二,可知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可知“星火燎原”的内涵是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为契机中国革命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
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这是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全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此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5)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为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民主集中制,植根于人民大众,关注民生;加强党内监督,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等。
27.(1)《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等。(任意一点史实加说明)
(2)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指的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2)
根据材料可知,“1919 年,当时羸弱的中国被迫接受其他大国在凡尔赛和平会议提出的条件。这促使北京大学学生发起街头示威和抗议”指的是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开创性的时刻”是指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可知,“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指的是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8.(1)事件:七七事变;
意义: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影响:国共两党得以再次合作。
(2)不同: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
战役: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原因:中国的广大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最伟大的力量,只要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就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
(4)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
(5)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众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解析】(1)
事件:根据材料一“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意义:“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影响: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2)
不同:由材料“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遇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得出,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上形成了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
战役:①正面战场:1938年春,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②敌后战场: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
原因:根据材料三“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可知,材料三认为中国的广大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最伟大的力量,只要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就一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
(4)
事件:根据材料四“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是指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由此可知,①“中国五十年的大耻”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945年,抗战胜利,洗雪五十年耻辱。②“东北十四年的大耻”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洗雪十四年耻辱。
(5)
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材料一、二指出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材料三认为中国的广大民众是抗击日本侵略者最伟大的力量,只要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就一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由此可知,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9.(1)侵略者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权益。
结果及原因:C: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担当起领导全国打败侵略者的责任。D: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因为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选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选张自忠,著名的抗战将领,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3)图五背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站场,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它们企图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图六背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彭德怀领导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
意义: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示例:外侮·抗争·觉醒
有压迫就有反抗,在抗争中不断觉醒。
中国近代史是在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拉开序幕的。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的《辛丑条约》更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但不屈的中国人没有放弃抗争,与列强英勇抗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英勇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A项是鸦片战争,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均是因为,侵略者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权益。C项是甲午中日战争,D项是抗日战争,前者,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不能担当起领导全国打败侵略者的责任;后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是因为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要突出所选人物的主要事迹,并提示其意义,如,选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选张自忠,著名的抗战将领,在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示意图可知,图五是台儿庄大捷,背景是,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站场,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它们企图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它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图六是百团大战,背景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彭德怀领导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三个,要突出主要事迹,并提示其意义,如,示例:关键词,外侮·抗争·觉醒。题目,有压迫就有反抗,在抗争中不断觉醒。论述,中国近代史是在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拉开序幕的。1840年,英国侵略者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年的《辛丑条约》更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但不屈的中国人没有放弃抗争,与列强英勇抗争。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英勇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