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期末试题选编安徽省各地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期末试题选编安徽省各地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12 11:0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1.(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体积的水和盐水,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水和盐水的同一深度时,发现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是否有关
B.此实验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C.乙中压强计的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小于甲中的液体压强。
D.将图甲中压强计的探头向上提一提“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会变大
2.(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玻璃管两端开口处蒙有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将此装置放入水中,图中能正确反映橡皮膜凹凸情况的是
A. B. C. D.
3.(2022·安徽芜湖·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试管A、B中分别盛有液体,将试管B倾斜,使两试管中液面相平,两试管中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1.0103kg/m3,g=10N/kg)(  )
A.若pA=pB,则试管A中液体的密度大于试管B中液体的密度
B.若pA=pB,则试管A中液体的质量大于试管B中液体的质量
C.若将试管B竖直放置,则液体对试管B底部的压强保持不变
D.若试管B中的液体是水,则pB700Pa
4.(2022·安徽滁州·八年级期末)如图,密闭的奶茶饮料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该饮料倒置过来放在桌面上,则(  )
A.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减小
B.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增大
C.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
D.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增大
5.(2022·安徽芜湖·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容器中,水的深度为7h,A点距水面的高度为h,B点离容器底部的高度为h,则水在A点和B点产生的压强pA、pB之比为(  )
A.1:1 B.1:7 C.1:6 D.6:7
6.(2022·安徽滁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重1N,高9cm,底面积 ;杯内水重2N,水深6cm,水的密度为,g 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水杯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B.水对杯底的压力为2N
C.水对杯底的压强为900Pa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为2.8N
7.(2022·安徽六安·八年级期末)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水对瓶底(A)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水对瓶底(盖)的压力分别是FA和FB,则(  )
A.pA>pB,FA>FB B.pAC.pAFB D.pA=pB,FA8.(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22·安徽芜湖·八年级期末)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将金属盒放在两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发现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不明显,则下列能使高度差更明显的操作是(  )
A.同时增加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 B.减小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
C.增加U形管的横截面积 D.同时减小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
10.(2022·安徽滁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针头尖细是为了___________,从而增大压强;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由___________(选填血压、空气、重力)压入采血管。
11.(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3.6×103Pa,则液体的密度是 ________kg/m3;A点液体的压强为 ________Pa。
12.(2022·安徽阜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船闸实现了上下游通航,船闸的工作利用了________原理;三峡大坝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内部压强随_______增加而增大。
13.(2022·安徽芜湖·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U形管内盛有一定量的水,右管内加入某种液体后,h1=2cm,h2=3cm,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
14.(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为液压机原理图,液压机内装有同种液体,活塞A、B的面积SA:SB=1:6,当用50N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不计摩擦和活塞重力,活塞B能举起_______N的物体。
15.(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盛有水的薄壁容器中投入一个重为1N 的木块,水面上升2cm,容器底面积为100cm,则投入木块后,容器底部所受到水的压力增加了___________N。
16.(2022·安徽滁州·八年级期末)长江三峡大坝是世界大型水利发电工程,坝高185m,最大蓄水水位可达175m,则此时坝底所受水的压强约为______Pa、进入夏季由于雨水增多,使得长江水中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液体的密度______了,因此在同等深度的情况下,长江水对堤坝的压强______,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g=10N/kg,ρ水=1.0×103 kg/m3)
17.(2022·安徽六安·八年级期末)护士给病人输液时,药水瓶上插着两根管,一根给病人输液,另一根通过瓶盖扎进瓶内药水中,如图所示。这根看上去“闲置”管是为了___________。若要加快药液的流速,需要将药水瓶的高度___________(选填“提高”或“降低”)。
18.(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为: F甲______ F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____P乙(选填“>"“<"或“=")
19.(2022·安徽黄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型玻璃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底部是一个阀门,两管的横截面积相等,当阀门关闭时,左、右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分别为10cm和20cm,玻璃管底部A点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Pa。现将阀门打开,待水静止后,A点的液体压强为_______Pa。
20.(2022·安徽六安·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水将会由___________(选填“A流向B”“B流向A”我“不流动”),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的高度___________。
21.(2022·安徽阜阳·八年级期末)同学们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如图甲所示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压强计,发现U形管两端的液面高度不相同,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两图进行对比;
(4)小明保持B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同学小婷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原因是______。
22.(2022·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
(1)实验前,小李同学检查实验装置时发现:按与不按金属盒的橡皮膜,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在使用压强计前,小赵同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所示,其调节的方法是______,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
(2)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______有关;
(3)比较______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4)实验小组的小天利用压强计来鉴别水和酒精,现有两只相同的烧杯A和B,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小天用自己改装并调试好的压强计进行实验,如图戊所示,将压强计两个金属盒分别浸入两种液体相同的深度,从而判断出图戊中装水的是______(填“A”或“B”)烧杯。
23.(2022·安徽六安·八年级期末)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反映出来的;
(3)比较图___________两组实验,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比较图___________两组实验,可以得出同种液体在不同深度的地方,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减少而减小;
(5)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保持液体___________不变。
24.(2022·安徽黄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用U形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根据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应用了________(填物理方法);
(2)在实验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不相平,如图甲所示,说明其气密性________(选填“好”或“差”);
(3)比较________两图可以得出液体压强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4)比较丙、丁两图可以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________有关;
(5)若图丙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为4cm,为了使实验现象(高度差)更明显,则U型管内更换下列哪种液体最合适________(填选项)。(,)
A.酒精 B.盐水
25.(2022·安徽合肥·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水坝的截面图,水坝要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其物理道理是___________。
26.(2022·安徽滁州·八年级期末)如下图所示,质量为4kg、底面积为4×的长方体木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将盛有体积水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木块的中央,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求:
(1)容器内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
(2)木块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3)现有一实心小球浸没在在该圆柱形容器内的水中(容器足够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 p水,木块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 p木,若 p水∶ p木=10∶7,求实心小球的密度是多少?
27.(2022·安徽亳州·八年级期末)小明家刚买的一套茶具中有一个平底茶壶,根据说明书得知茶壶的质量为0.3kg、底面积为40cm2,小明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壶内倒入500g水,测得水深10cm,如图所示,若茶壶的厚度忽略不计,水的密度为1.0×103kg/cm3,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装水后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8.(2022·安徽滁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轻质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2kg的水和酒精,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2S。(ρ酒精=0.8×103千克/米3)
(1)求水的体积V;
(2)求甲容器中0.1米深处水的压强p水;
(3)将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两液体中时,液体不溢出。若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水、p酒,求p水与p酒的比值。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图知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故A错误;
B.由图知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是否有关,故B正确;
C.由于探头的深度不变、液体的密度不同,所以乙中压强计的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大于甲中的液体压强,故C错误;
D.只将甲图中压强计探头向上提一提,探头的深度变小、液体的密度不变,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其特点是: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分析题意可知橡皮膜的形状由玻璃管所受的液体压强大小决定,据此分析即可判断.
【详解】A. 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压强更大,所以应该是下面橡皮膜向上凹得更厉害些,故A错误;
B. 玻璃管下端更深,所受的液体压强更大,且下面橡皮膜向上凹得更厉害些,故B正确;
C. 玻璃管水平放置在液体中,液体对两侧橡皮膜有向内的压强,所以左侧橡皮膜应该向右凹,故C错误;
D. 玻璃管水平放置在液体中,两侧的橡皮膜都应向内凹,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A.若pA=pB,根据,液位高度又相同,则试管A中液体的密度等于试管B中液体的密度,故A错误;
B.若pA=pB,根据,液体密度相同,由于试管B倾斜放置,液体体积大于试管A中液体,则A中质量小于B中液体的质量,故B错误;
C.若将试管B竖直放置,根据,液位高度增大,则液体对试管B底部的压强也增大,故C错误;
D.若试管B中的液体是水,则
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与饮料的重力之和,无论正放,还是倒放,杯子与饮料的重力不变,则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可知,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减小,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D.由图可知,正放时,杯中饮料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正放时饮料对杯底的压强较大,即p甲>p乙,故杯内饮料对杯子底的压强减小,故C正确,符合题意。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设水在A点产生的压强为pA,则,水在B点产生的压强为pB,则
则水在 A点和B点产生的压强之比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A
【详解】BC.杯内水的深度
水对杯底的压强
水对杯底的压力
故BC错误;
AD.在水平桌面上,杯对桌面的压力
杯对桌面的压强
故A正确,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由图可知,倒放时瓶中水的深度较大,根据p=ρgh可知,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强较大,即
pA正放时,瓶子中的水柱是粗细相同的,瓶子底部受到的压力等于瓶中水的重力;倒放时,瓶子中的水柱上面粗,下面细,一部分水的压力作用在瓶子的侧壁上,瓶盖受到的压力小于瓶中水的重力;瓶中水的重力是一定的,所以正放时水对瓶底的压力大于倒放时水对瓶盖的压力,即
FA>FB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①图中地漏的结构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特点,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符合题意;
②图中拦河大坝的结构不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不是连通器,不符合题意;
③图中下水管中“存水弯”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属于连通器的应用,符合题意;
④图中的过路涵洞符合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属于连通器的应用,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可知,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①③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B
【详解】A.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所以同时增加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使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明显,故A符合题意;
B.金属盒所在液体的深度一定时,金属盒受到的压强一定,U形管液体压强差一定,要使液面高度差明显,根据得,可以减小U形管内液体的密度,故B符合题意;
C.金属盒所在液体的深度一定时,金属盒受到的压强一定,U形管液体压强差一定,液体压强跟横截面积无关,所以改变U形管的横截面积,不能改变液面高度差,故C不符合题意;
D.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越深,液体压强越大,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越大,所以同时减小金属盒放入液体的深度,使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变化更不明显,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0. 减小受力面积 血压
【详解】[1]根据压强公式得,当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就增大了压强。故针头尖细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2]真空采血管里面的压强是非常小的,血液压强大于真空管的压强,故血液会在血压作用下被压进采血管里,从而达到采血的目的。
11. 1.2×103 1.2×103
【详解】[1]由得,液体的密度是
[2] A点液体的压强为
12. 连通器 深度
【详解】[1]连通器指的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船闸工作时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2]三峡大坝筑成上窄下宽,由可知,大坝的下端到液面深度大,所受压强大,大坝下宽能承受更大的压强,确保大坝的安全。
13.0.6×103kg/m3
【详解】从图中可知,与液体下表面相平的水平面上
根据

14.300
【详解】利用帕斯卡原理:因为两边压强相等,根据
所以B活塞上的力
活塞B能举起物体的重
G=F′=300N
15.2
【详解】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增加量为
根据可知,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增加量为
16. 1.75×106 变大 增大
【详解】[1]由题干可知水深175m,则坝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2]长江水中混入密度更大的泥沙会导致其平均密度变大,故液体的密度变大了。
[3]由于液体的密度增大,而深度不变,则长江水对堤坝的压强变大了。
17. 保持吊瓶口与瓶外大气相通,使瓶内外气压相同,保持输液速度均匀 提高
【详解】[1]因为输液时,随着瓶内药液的减少,瓶内气压会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药液就无法输入人体,有了这根“闲置”管,就可以保持吊瓶口与瓶外大气相通,使瓶内外气压相同,保持输液速度均匀的流出。
[2]若要加快药液的流速,需要增大针管处药液的压强,根据p=ρgh分析可知,当药液密度不变时,需要将药水瓶的高度提高。
18. > =
【详解】[1]因为容器底面积相同,液体同高,乙中液体的体积大于甲中液体的体积,因为质量相同,根据ρ=知ρ甲>ρ乙,根据p=ρgh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p甲>p乙,又据F=PS,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2]甲乙两个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容器底面积和质量相同,故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由p=得,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19. 1000 1500
【详解】[1]如图,阀门关闭时,玻璃管底部A点的液体压强为
[2]阀门打开,待水静止后,两边液面等高,此时A点的深度为
此时A点的液体压强为
20. A流向B 相同
【详解】[1][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为连通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由图知,若将阀门K打开后,A、B构成连通器,水将会A流向B;在水不流动时两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相同。
21. B 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B和C 没有控制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一定
【详解】(1)[1]如图甲所示是用来研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压强计,发现U形管两端的液面高度不相同,应该取下软管重新安装,根据连通器原理,同种液体,不流动时,与大气相连的液面相平。
故选A。
(2)[2]分析A、B两图的实验现象,A、B烧杯中是同种液体,探头处于不同深度,深度越大,U形管中液柱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压强越大,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应选用B和C两图进行对比。
(4)[4]小明保持B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他发现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变大了,此时密度不同,深度也不同,所以无法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所以同学小婷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的原因是没有控制橡皮膜所处的深度一定。
22. 装置漏气 重新安装实验器材 深度 丙、丁 A
【详解】(1)[1]若装置完好,当按压金属盒的橡皮膜时,压强计的U形管会出现高度差。现在按与不按金属盒的橡皮膜,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说明按压橡皮膜不会引起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故原因可能是实验装置漏气。
[2]在使用压强计前,小赵同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有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软管内的气体压强与大气压不相等,此时应拆掉装置,重新安装,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相平。
(2)[3]由乙、丙两图可知,液体均为水,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所处在水中的深度不同,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不同。由此可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3)[4]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想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应改变液体的密度,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由图丙、丁可知,液体的密度不同,橡皮膜的方向和所处深度均相同,故比较丙、丁两图可以得出结论。
(4)[5]由图戊中U形管两侧的高度可知,A烧杯中液体的压强大于B烧杯中液体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由ρ水>ρ酒精,可判断装水的烧杯是A。
23. 不漏气 U形管内两液面的高度差 乙、丙 乙、丁 深度
【详解】(1)[1]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时,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看液体能否灵活升降,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2]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液体压强大小的,用到了转换法。
(3)[3]要得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液体的深度相同,改变探头的方向,图乙、丙符合题意。
(4)[4]要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液体的深度,图乙、丁符合题意。
(5)[5]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保持深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
24. 转换法 好 乙、丙 密度 A
【详解】(1)[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液面高度差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2)[2]在实验前发现U形管内水面不相平,由图甲可知,软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其气密性好,但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使左右两边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
(3)[3]探究液体压强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选择乙、丙进行实验。
(4)[4]比较丙、丁两图可知,深度相同,探头方向相同,液体密度不同,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5)[5]根据p=ρgh可知,在液体压强相同时,要使高度差h变大,则液体密度应变小,酒精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最合适,故选A。
25.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详解】由于液体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并且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水坝下部受到的压强比上部大。
26.(1);(2);(3)
【详解】解:(1)容器内水的深度
容器内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容器中水的质量
因为圆柱形容器的薄壁轻质,质量不计,故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3)设实心小球的体积为V,将实心小球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V排=V
水面升高的高度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①
木块对地面压力的增加量
木块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
……②
由题知
p水∶ p木=10∶7
将①②代入,即
可得
……③
则根据③式可得小球的密度
答:(1)容器内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2)木块对地面的压强是;
(3)实心小球的密度是1.4×103kg/m3。
27.(1)4N;(2)2000Pa
【详解】(1)水深
已知茶壶的底面积为
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
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
(2)已知茶壶质量
茶壶重力为
茶壶内水的质量
水的重力为
桌面受到的压强为
答:(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力为;
(2)装水后茶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28.(1);(2)1000Pa;(3)
【详解】解:(1)水的体积
(2)甲容器中0.1米深处水的压强
(3)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两液体中时,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故可以列等式
带入数据可知
经整理可知
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p水与p酒的比值
答:(1)水的体积为;
(2)甲容器中0.1米深处水的压强为1000Pa;
(3)p水与p酒的比值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