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永泰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08: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泰县城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10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证实,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亦称“旧石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这些遗址中的早期人类
A.社会等级分明B.完全从事渔猎活动C.过着群居生活D.已经大量使用陶器
2.在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三期文化层出土的诸多青铜器中,镶嵌着绿松石的铜牌饰品制作得尤
为精美。这不仅需要熟练的铸造技术,而且需要熟练的镶嵌技术与之相结合。这反映出当时A.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B.手工技术体系完备
C.青铜冶炼技术的萌芽D.手工作坊规模较大
3.图1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研学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示意图,其中(1)处最恰当的是
A.政治上诸侯争霸兼并不断B.经济上井田瓦解土地私有
C.教育上私学兴起人才辈出D.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崛起
4.秦王朝统治时间仅有15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但有着特别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里的“特别重要”体现在秦朝
A.兼并六国并开发了边疆B.建立了皇帝独尊的君主专制制度
C.修灵渠并统一岭南地区D.是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
5.表1所示是秦律中部分条律的规定。由此可知,秦律
律令过于严苛B.体系较为完善C.维护等级秩序D.体现公平正义
6.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年),汉武帝派孔仅与东郭咸阳到全国各产盐、铁地区,选用家境富裕又对盐、铁之事有经验的人任盐、铁官,并下令建立专卖机关,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设盐官三十有六,铁官四十有八。这一措施
A.意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B.加强了对私营手工业的管理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跨区域商业的发展
7.13世纪时,我国有一部官修史书,分为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该史书的编写体例发端于
A.《春秋》B.《史记》C.《战国策》D.《汉书》
8.迄今,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全国各地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几乎全部位于长江以北。另据文献记载,直到西晋咸宁年间,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依然是“人无牛犊”。这些资料表明,在汉代至西晋时期
A.国家分裂阻碍南北交往B.冶铁行业被国家垄断
C.江南农耕经济较为落后D.犁耕技术长期停滞不前
9.皮日休指出,“隋之疏洪(河)、汴(通济渠)”“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可用于说明大运河
A.增加了民众负担B.改善了农业发展环境
C.巩固了隋朝统治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10.“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悲剧故事,与这一故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隋末农民起义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
11.贞观年间,唐太宗接受宰相封德彝的建议,发布了征召中男(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男子)入伍的诏令。而魏征认为这是“竭泽而渔”,连续数次驳回这个诏令。当时魏征供职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兵部
12.《新修本草》是由唐朝廷组织以20余位医学家为主体的学者集体编修而成的。在编修中,
“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修之用。这体现出
唐代医药水平高超B.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C.雕版印刷术的进步D.政府重视医药发展
13.转运使是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职权扩大,实际上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掌管一路的财赋、监察等。宋代转运使职能的变化
A.结束了节度使各自为政的局面B.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C.扭转了政府长期的“冗费”局面D.使得知州权力基本被架空
14.北宋中期,朝廷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但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并且不断扩编,军费一度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这支军队
A.是为收复燕云地区而组建的B.在绍兴和议后遭到裁撤
C.在王安石变法时期规模剧增D.严重加剧了财政的负担
15.耶律阿保机采用汉式登基仪式宣布自己为契丹皇帝,并开始使用年号,规定长子倍为继承人,正式摒弃了他弟弟们的继承权。此外,他还建立了一座孔庙。耶律阿保机推行这些措施旨在
A.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B.维护契丹贵族统治
C.开启契丹封建化进程D.与宋王朝睦邻相处
16.马可·波罗曾在元朝为官,他说“所有的中国人都厌恶大可汗的政体,因为他所派地方官多为鞑人,尚有更多的色目人视中原人为奴隶,使他们无法容忍。”材料可印证元朝
A.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B.民族交融发展迅速
C.完全由蒙古人来统治中原D.建立统一封建王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西汉初期,郡县制与封建制再度双轨并行。刘邦最初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只是承认他们本已拥兵据地。刘邦剪除异姓王后分封9个同姓王代之。到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先有剂藩之举,“七国之乱”后,景帝令诸侯王不得治民,乘势把藩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朝廷。汉武帝时期又颁布“推恩令”,将藩国越划越小,并采取了省抑王国官吏、定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等一系列措施。经过文帝、景帝、武帝三代的改革,诸侯王名为封君,实为食禄的闲员藩国名为封区,实为中央直辖的郡县。所以,汉武帝之后,地方行政体制名义上仍为郡国双轨制,实际已与秦代郡县单轨制无异了。至此,我国郡县制国家全面确立,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张锐《秦汉郡县制浅析》
材料二
为有效统治广袤的帝国疆域,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行省制。“行省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行省虽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中央掌握人事权,保证了地方官的忠诚”“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山川之险”。
——摘编自徐彬《元朝行省制为什么能加强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郡县制国家全面确立的过程。(8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权力的特点。(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春秋末年起,连同整个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变革时期,这是过去历史学家早已认识到的。王夫之在其名著《读通鉴论》中,称之为“古今一大吏革之会”。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就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整体,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和执行之权,实则将以前如汉代丞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以便于皇帝控制。(唐代中期)以后仆射不是宰相,不参预决策,而专管行政。但还是注意发挥三省的定策、封胶和执行的作用,以期收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后果,从而强化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唐朝设置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其目的也在于此。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是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材料二
这样君权与相权互相制衡,避免了皇帝的独断专行。空帝作为最高领导,看待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宰相代表政府官僚机构,一般强调要按制度办事,要遵循官僚机构的运转规律,所以双方的冲突时有发生。
——摘编自马克走《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制的运作过程并指出唐朝设立三省制的目
的。(7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三省制。(5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李氏(唐朝空室)起自西陲,历事周(北周)隋,一切文物不问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圆于琐微,而波罗球之盛行唐代,太宗即与有力焉。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番将大盛,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城文明》
材料二
隋唐时期,随着中西贸易的繁荣,一批批的西域、阿拉伯、波斯和罗马(东罗马帝国)商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丰富的物产如玻璃、药材、棉花、象牙、香料、珠宝和植物、高产品等随之传入中国,异域的宗教、文化艺术也浪潮般地涌来。这一切使唐人终于认识到大秦、波斯、阿拉伯和天竺的文明与大唐文明一起构成了多元的世界文明。
——摘编自李明伟《丝绸之路与唐诗的繁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前中期长安社会的风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风貌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中外交往的意义。(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