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八年级上册历史
专题二 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知识点梳理
林则徐虎门销烟 起因 1838年底, 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时间 1839年6月3日—25日
地点 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 (1)
(2)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道光帝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①
②
起止时间
领导人 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等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重要事件 革命纲领: 内容 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消极 《天朝田亩制度》有很大的
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积极 (1)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
(2)对于 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空想
土地的强烈愿望
发动和鼓舞
太平天国运动 重要事件 转折
调整与改革措施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方案,但未能付诸实施
1860年前后,太平军在上海抗击 率领的洋枪队 失败 天京陷落: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京 1856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9年,洪仁玕制定《资政新篇》
华尔
二、知识点拓展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具有以下特点
(1)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了破坏。
(2)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软弱,不可能冲破 - 的束缚。
(3)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不仅强大,而且根深蒂固。
(4)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呈现出 的状态。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极端不平衡
2.近代侵略战争的教训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妥协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2)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
(3)发展才能自强,只有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国际地位,
才能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知识点拨
1.通过《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三个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法美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如下权利:霸占中国领土权、五口通商权、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华传教权、口岸租地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取得新的特权:增开商埠权,外国公使驻京权,外国军舰在中国领水巡逻权,鸦片贸易合法权等。
3.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领土的大割让,外交的大失败,财政的大出血,主权的大出让,经济的大损失。
4.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对中国危害最严重的一个条约,列强通过这纸条约得以实现了对中国的野蛮的政治奴役、经济掠夺、军事监督和文化侵略。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
5.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6.列强在进行侵略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列强的经济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7.伴随着列强的侵略外交和国防观念逐步更新,外交上从原来的闭关自守逐步走向世界,由夷夏之防逐步转变为中外平等交往,国防观念也由重陆轻海转换到海陆并举。
四、巩固练习
6.图中信息说明 ( )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D.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B
7.“长期以来,我们都和伦敦内阁一致提出有必要重新修订和天朝帝国所订的条约,因为它们已与形势的需要不相一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为此,列强发动了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8.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D
9.下图知识卡片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
A.爆发原因 B.兴衰过程C.主要特点 D.深远影响
B
10.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
A.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11.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天制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和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愿望
B 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些近代民用企业 说明中国实现了“求富”的目标
C 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举措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D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A
12.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
A.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A
13.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们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D
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
势力范围示意图(局部)
14.下图所示内容表明 ( )
A.八国联军疯狂瓜分中国
B.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帝国主义支持军阀割据
B
15.在近代,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阶段年代尺,请仔细观察,与年代尺中,①②③④⑤相对应的事件对中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①—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⑤—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D.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④—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C
16.岁月沧桑,百年屈辱,右边这张合影拍摄于120多年前的北京城。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这次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 )
A.巨额的战争赔款
B.东郊民巷化为使馆界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C
17.《辛丑条约》签字后,一个西方历史学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到达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了只是保持独立主权国家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赔款需向全国征收”
B.“酌定数处留兵段住守”
C.“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必须竭力支持”
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B
18.“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100多年前的“庚子赔款”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与“庚子赔款”相关的那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
19.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英法联军的侵略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的侵略
C
20.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我)辈为乱臣贼子。凡认识者,视(吾人)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形势的变化反映出 ( )
A.革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革命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C.清王朝的统治已不得人心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C
2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艾伦·麦克法兰说:“茶叶对世界的征服如此成功,以至于我们都忘记了它曾经征服了世界。茶和水、空气,已经成为很多人习以常的东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茶叶与英国,鸦片与中国——两种嗜好品与两个国家的命运如此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从18世纪开始,饮茶已经成为材英国人的民族习俗。对收入非常有限的劳动阶层来说,“面包+茶叶”就成为他们非常理想的食谱。人们在饮茶时加入糖,才使人体的能量倍增。饮茶不仅使英国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茶叶的贩运还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喝茶时加糖则又带动了殖民地制糖业的发展。茶叶不仅完全可以代替酒类,而且比酒类便宜,有益于健康,也适应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因此茶叶消费量迅速增长。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茶叶消费增加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说明茶叶鸦片与这两个国家命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4分)
影响: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推动了英国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中心,有利于英国开拓世界市场;推动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任意两点即可,2分)
国家命运:英国通过向中国走私鸦片,解决从中国购买茶叶造成贸易逆差;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2分)
材料二 1783年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贸易情况
国家货物 茶叶(担) 生丝(担)
英国东印度公司 92130 776
英国散商 614 147
法国 31735 211
瑞典 36592 18
丹麦 24030 0
普鲁士 24974 163
——摘编自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1783年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贸易的特点,并分析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
特点:茶叶大量外销,生丝销售滞涩(或茶叶销量高于生丝)。(2分)
原因:西方饮茶风尚的传播带动茶叶贸易增加;世界市场的拓展(商品种类适应大众化消费)。(2分)
材料三 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报告收录了来自8个国家的十个高端名茶品牌,竹叶青是唯一入榜的中国高端名茶。从历史上看,中国是世界的品牌发祥地。2 500年前的中国是全球奢侈品制造和出口大国,陶瓷、丝绸和茶叶等古代三类奢侈品几乎由中国垄断。
茶叶虽然发源于中国,但在各个民族和地区之间发展出了不同的茶文化,比如工夫茶、茶道、下午茶等等。竹叶青不仅仅是一张世界高端茶品牌的名片,更是承载了中国4 700年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
——摘编自中国网《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21年全球十大高端名茶,中国品牌竹叶青入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下应如何让中国茶加速融入全球茶叶经济体系?并请参照以下示例,围绕“茶”设计一个话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
示例:
话题:茶与美好生活
史实: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
话题2:中国茶与世界的对话
史实: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符合题意并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