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1 22:09: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讲演者的观点。
2.揣摩讲演者的语言,学习本文在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方面的技巧。
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勇于献身革命的崇高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最后一次讲演》影视资料。
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仆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各界爱国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有国民党特务分子混在人群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面对此种情境,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不顾危险,拍案而起,发表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讲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感受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新月派代表诗人,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
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三、文体知识
从题目《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讲演词。那么,什么是讲演词呢?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一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四、写作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无理取闹,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五、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思考: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敌人的无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①李公仆先生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人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造谣污蔑,嫁祸于共产党。
4.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和指出反动派末日来临的?(用文中原句回答)
揭露虚弱本质:
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指出末日来临:
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翻开历史看看,你们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5.课文表现了作者对李公仆先生怎样的感情?对国民党反动派又是怎样的态度?
对李公仆先生的无比痛惜和高度赞扬,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愤慨与蔑视,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
6.内容小结
作者首先表明自己鲜明的观点,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肯定人民的光荣、骄傲;接下来揭示本质规律,一针见血地揭露敌人虚弱的本质和敌人必败,积极肯定人民的强大,坚定必胜的信念;最后,鼓舞人民的斗志,卑劣无耻的敌人终将毁灭,鼓励青年学生发扬革命传统,斗争到底!
六、品味语言
闻一多先生这最后一次讲演,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面对特务在追悼会上的破坏举动拍案而起,语言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那本篇演讲词是怎样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1.作者对进步力量和反动派讲的话,语气上和用语上感彩截然不同。试找出相关语句,反复朗读并分析。
如第二自然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语气上:
说到李公仆,语气热情,满怀崇敬,反复称颂他光荣。
斥责敌人时,语气则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
用语的感彩上:
对人民,对先烈,使用了不少褒义词,如“光荣”“光明”“宝贵的生命”“无限的光荣”“屠杀”“恐怖”等。
2.在讲演中,作者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试找出相关语句,反复朗读并分析。
设问句 :
如:“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分析: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设问句比陈述句更能表达愤怒和和斥责的情感。
反问句:
如:“这成什么话?”“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等等。
分析: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语气凌厉,使敌人处于被告地位。
感叹句:
对人民力量的赞颂:“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对敌人罪行的谴责:“你站出来!是好汉的你站出来!你出来讲!”
对胜利前景的展望:“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对昆明学生的号召:“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这些感叹句又同时和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更增强了表达效果。
3.在演讲中不断的变换人称,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试找出相关语句,反复朗读并分析。
①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人发起攻击;
②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的态度。
③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显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的、战友般的感情。
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七、课堂总结
整篇演讲,作者爱憎分明,措辞激昂慷慨,正气凛然,充分表现了讲演者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