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脂肪酸、乙酰胆碱、尿素、激素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C.汗液、泪液、消化液既不属于细胞外液也不属于体液
D.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大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
2.房水是眼球中的一种透明液体。房水中的蛋白质含量仅为血浆中的0.5%,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的主要作用是给角膜和晶状体等供应营养,并排出其代谢产物和维持眼内压。但如果房水过多,会导致人患青光眼,请推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房水可以与血浆进行双向物质交换
B.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K+浓度
C.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可能高于血浆
D.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3.女子单人雪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新增小项之一。运动员单人驾驶雪车在赛道中行进,最高时速可达160km/h。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有分级调控,对内脏活动无调控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C.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兴奋,促进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提高代谢速率
D.比赛在寒冷环境中进行,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无法维持平衡
4.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并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形式将兴奋传至DN1P神经元
B.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基因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C.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从而减弱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D.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
5.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Ⅰ和刺激Ⅱ都会使神经纤维上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
B.刺激Ⅱ作用于正常反射弧的感受器时一定会发生反射活动
C.ac段主要与细胞外Na+内流有关,Na+内流会消耗能量
D.适当提高培养液中的K+浓度,a点上移,c点位置基本不变
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等
B.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针刺指尖引起的痛觉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
C.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需要依靠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言语区参与
D.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7.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1型和2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1型糖尿病,对2型则无效。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h,然后喝下含100g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h内,定时测定每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成年人B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阻碍
B.成年人A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成年人C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D.成年人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8.如图为人体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两种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A可以表示胰岛素
B.激素A能够促进细胞核内基因的表达
C.受体b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
D.激素B可能通过激活蛋白激酶而引起相应生理效应
9.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此过程未体现体液调节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10.下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①只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特定的细菌
B.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C.图中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
D.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4层膜
11.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的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分泌细胞因子
B.相同的病毒再次侵入机体后,会引起过敏反应
C.病毒再次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强度高且迅速
D.在首次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可再次接种以提高免疫力
12.下列与免疫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荨麻疹属于自身免疫病
B.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弱造成的
C.机体产生的抗体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致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人体感染HIV后,体内T细胞数量就会立即出现剧烈下降趋势
13.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均小于10-8mol/L
C.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相同数量的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D.图丙的A段产生生长素,既能向B段极性运输又能横向运输
14.油菜素内酯(BR)是近年来发现的植物激素,BR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多种调节作用。为研究其与赤霉素(GA)对菜豆主根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BR和相应浓度的GA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BR和GA对菜豆主根的伸长生长均有高浓度抑制作用
B.BR促进菜豆主根伸长的适宜浓度约为10-8mol·L-1
C.BR和GA在任意浓度下都具有协同作用
D.用相同浓度的BR处理菜豆的茎和芽,会有相同的实验效果
15.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各项是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生长素、α-萘乙酸等均可调节植物的生长,它们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B.与天然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易分解,效果比较稳定
C.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延长储藏期的青鲜素可能有致癌作用
D.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使其无需发芽就可产生α-淀粉酶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得0分。)
16.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
C.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17.海兔的缩鳃反射是指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研究发现,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下图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
B.给予b点有效刺激,在a、d两点能够检测到电位变化
C.“习惯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轴突末梢神经递质释放的量减少
D.“习惯化”的产生与中间神经元的作用密不可分
18.研究发现,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能影响人体血糖水平,其部分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若破坏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会受影响,但不会消失
B.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可促进糖原合成,说明胰岛素具有催化活性,能降低糖原合成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GIP和胰岛素都能降低血糖浓度,两者作用的靶细胞(靶器官)不同,直接原因是不同信号分子对应的受体分布的细胞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
D.据图所知,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信号分子有血糖、GIP和神经递质
19.某些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CTLA-4,这种膜蛋白对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
B.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
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
20.植物激素突变体是指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植物激素缺陷的突变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基因突变影响了激素合成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导致激素无法合成,称为合成型突变体;二是由于某种原因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功能,称为敏感型突变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X射线、化学试剂等方法诱导产生植物激素突变体,可供研究植物激素的功能
B.合成型生长素突变体可表现出生长缓慢,单侧光照射培养后失去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
C.若乙烯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会产生敏感型突变体,其果实成熟延缓,可通过喷洒乙烯缓解
D.若某突变体的细胞分裂素运输受阻,即使激素含量正常也可能出现侧枝发育缓慢的症状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2分)图1和图2分别是人体肺部和肝部的局部组织示意图,请根据相关信息作答:
(1)A、B、C、D处的液体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内环境的________和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达到内环境的稳态,而理化性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3)①②处的血糖浓度较高的是,③④处的氧气浓度较高的是________。一个O2分子从肺泡腔来到D细胞内并被利用消耗,至少穿过了________层生物膜。
(4)酒精(学名乙醇)的代谢主要在肝脏中完成,其代谢途径如图所示。
饮酒后服用或注射头孢类药物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即乙醛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呼吸抑制、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由以上信息可知,头孢类药物主要抑制________的活性。
22.(8分)如图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若用电刺激D处,在E、B两处能检测到电信号的是________处,神经兴奋传到该处时,该处膜内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
(2)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两套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观察指标是肌肉收缩情况。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②________,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若________,则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________,则说明药物X是阻断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________,则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
23.(11分)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C,某些病毒感染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继而引起发热。某人因病毒感染体温上升至38.5℃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组织细胞被病毒侵染后,释放________,使下丘脑的中枢兴奋,使调定点升高至38.5℃。调定点升高后,下丘脑产生兴奋传导至________形成冷觉;同时,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使产热增多。在这个过程中对垂体分泌激素含量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2)下丘脑的兴奋通过②过程使皮肤中________,引起机体散热________。
(3)某人发烧体温上升至38.5℃期间,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持续发烧时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刺激传至________,促进________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________,使尿量减少。
24.(9分)目前研制的新冠疫苗有多种,其中mRNA疫苗备受关注。研究发现纳米脂质颗粒中LNP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的方式进行靶向递送。mRNA疫苗通过胞外递送到胞内后可能面临内体逃逸和胞内免疫两个难点,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封装在LNP中的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疫苗以________的方式进入靶细胞,形成内体小泡,之后从内体小泡逃逸,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________,产生的抗原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________,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2)若内体小泡内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________识别,使该外来mRNA降解;若逃逸成功也需逃避________的识别,以免被降解。
(3)DNA疫苗通过抗原蛋白基因在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疫苗不会进入________内,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风险。
(4)为了更好地预防新冠病毒,国家提倡在注射两针新冠疫苗的基础上,再注射一针加强疫苗,从体液免疫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注射三针新冠疫苗也不能够保证不会被新冠病毒感染,请阐述理由:________。
25.(10分)下列是有关植物生长素的一些信息,请结合所学内容,根据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1)生长素的前体物质是________,其极性运输是一种________运输方式。
(2)图1利用琼脂块收集来自小麦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IAA),研究比较小麦胚芽鞘尖端在光下和暗处产生生长素的量。除所需探究的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根据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长素量(图中数字),可能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3)将生长正常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时,受重力的影响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图2是水平放置后,幼苗根和茎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曲线上与茎的近地侧和根的远地侧对应的点依次是:________。图3为生长素浓度与茎生长关系的曲线,若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x,用数学式表示x的范围:________。
湖南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D B D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B A ACD CD ACD BC C
1.A【解析】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A错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水、无机盐、激素、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CO2)等物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也属于内环境,B正确;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而汗液、泪液、消化液与外环境相通,不属于细胞外液,也不属于体液,C正确;血浆渗入组织液后,一部分组织液回渗血浆,还有一部分从淋巴回流,因此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大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D正确。
2.B【解析】房水属于组织液,能与血浆双向物质交换,但与淋巴为单向物质交换,A正确;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Na+和Cl-浓度,B错误;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远低于血浆,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房水和血浆之间渗透压的平衡,C正确;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因此可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减少房水,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3.C【解析】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躯体运动均有分级调节,A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会同时兴奋,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B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完成的,能够促进甲状腺激素等的分泌,提高代谢速率,C正确;比赛在寒冷环境中进行,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平衡,体温维持相对稳定,D错误。
4.D【解析】由题图可知,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要通过突触间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A正确;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基因的表达会影响TrpA1合成,导致高温时阳离子内流受阻,进而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B正确;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减少CNMa与CNMa受体结合,从而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C正确;已知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因此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D错误。
5.D【解析】刺激Ⅰ会使神经纤维上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刺激Ⅱ不会,A错误;刺激Ⅱ作用于正常反射弧的感受器时不会发生反射活动,因为其不能引起动作电位,B错误;ac段产生动作电位,主要与细胞外Na+内流有关,Na+内流为协助扩散,不会消耗能量,C错误;适当提高培养液中的K+浓度,会使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减小,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a点上移,但不影响动作电位,c点位置基本不变,D正确。
6.B【解析】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等功能,A正确;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针刺指尖引起的痛觉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需要依靠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言语区参与,C正确;“憋屎”是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控制低级中枢(排尿中枢)的表现,D正确。
7.D【解析】摄入葡萄糖溶液后,A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都表现正常,为正常人,饭后可以通过分泌胰岛素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B和C血糖水平都超出正常范围,所以可以认为B和C都是糖尿病患者,且B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的分泌并没有明显增加,所以可判定B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而C的胰岛素分泌正常,其病因最可能是激素不能与受体细胞的糖蛋白结合,而糖蛋白可能是由于相关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其结构发生改变所致。
8.A【解析】激素A可以表示性激素,但不能表示胰岛素,胰岛素的受体在细胞膜上,A错误;据图可知,激素A与受体a的复合物能够促进细胞核内基因的表达,B正确;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据此推测受体b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C正确;由图可知,激素B与受体结合后,激活蛋白激酶进而引起相应生理效应,D正确。
9.B【解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由图可知,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褪黑素”该过程是神经调节,而褪黑素抑制下丘脑是体液调节,B错误;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D正确。
10.C【解析】题图中细胞①是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能力,A错误;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能力,B错误;MHC-Ⅱ属于大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共穿过0层膜,D错误。
11.B【解析】过敏原再次侵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故B错误。
12.C【解析】有人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的皮肤荨麻疹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B错误;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以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既与病毒结合也与神经递质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C正确;人体感染HIV初期,免疫系统正常,会产生免疫反应,体内T细胞数量会出现上升的过程,D错误。
13.B【解析】甲图中显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乙图中由于重力作用,a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也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图乙中a点生长素浓度抑制根的生长,说明其浓度大于10-8mol/L,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说明其浓度小于10-8mol/L,B错误;据甲图可知,若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相同数量的根,说明这两种浓度具有相同的促进作用,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C正确;丙图A段产生的生长素,既能向B段极性运输,在单侧光照射下又能发生横向运输,D正确。
14.B【解析】GA对菜豆主根的伸长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错误;由曲线可知,在浓度约为10-8mol·L-1时,菜豆主根伸长最长,即为最适浓度,B正确;由曲线可知,高浓度BR对GA的效果有抑制作用,C错误;实验没有做BR对菜豆的茎和芽生长的影响,不能确定实验效果是否与根相同,D错误。
15.A【解析】α-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而生长素是植物激素,A错误;与天然激素相比,在植物体内缺乏降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易分解,效果比较稳定,B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C正确;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的萌发,生产啤酒时使用赤霉素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但目的不是使种子发芽,而是促进种子产生更多的a-淀粉酶,加速淀粉水解,D正确。
16.ACD【解析】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⑧可表示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C错误;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抗体不能清除细胞内的抗原,D错误。
17.CD【解析】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A错误;由于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若给予b点有效刺激,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所以d点可检测到电位变化,a点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习惯化后,海兔的缩腮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使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C正确;由图可知,“习惯化”的产生与中间神经元的作用密不可分,D正确。
18.ACD【解析】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调节的枢纽,若破坏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机体的血糖调节能力会受影响,但不会消失,原因是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胰岛素作用是调节血糖,不具有催化活性,B错误;受体具有特异性,GIP和胰岛素在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C正确;血糖升高后,除了受胰岛、肾上腺等分泌的相关激素调节外,还受小肠K细胞分泌的多肽GIP的调节,另外还有神经调节等,D正确。
20.C【解析】通过X射线(物理方法)、化学试剂(化学方法)等方法诱导产生植物激素突变体,可供研究植物激素的功能,A正确;合成型生长素突变体由于缺乏生长素,因此生长缓慢,由于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有关,因此合成型生长素突变体可能失去向光生长的特性,B正确;若乙烯受体基因发生突变,乙烯将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产生敏感型突变体,其果实成熟延缓,喷洒乙烯后仍无法恢复正常,C错误;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具有促进侧枝发育的功能,若在植物体内运输受阻,则会出现虽然激素含量正常,但侧枝发育缓慢的症状,D正确。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50分)
21.(I2分,每空1分)
(1)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2)化学成分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3)① ③ 11
(4)酶2
22.(8分,每空1分)
(1)相反 E 由负变正
(2)①将药物X放于B点,再刺激C点
②将药物X放于A点,再刺激B(C)点
①处理后肌肉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不收缩
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收缩
①处理后肌肉不收缩,②处理后肌肉也不收缩
23.(11分,每空1分)
(1)致热性细胞因子 体温调节 大脑皮层 促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甲状腺激素(TH)
(2)毛细血管收缩 减少
(3)大于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24.(9分,除标记外,每空1分)
(1)胞吞 翻译 记忆细胞
(2)TLR3和TLR7/8 NLRs
(3)细胞核
(4)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且病毒变异性强(2分)
25.(10分,每空2分)
(1)色氨酸 主动
(2)小麦胚芽鞘在暗处和在光下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差不多(光照不影响小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合成量)
(3)C、B 0<x<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