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练习题
选择题
1.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商鸮卣”(右图)造型精美。请你分析,该青铜器是采用什么方法制造出来的 ( )
A.高温锻打法
B.泥范铸造法
C.人工雕刻法
D.蒸煮法
2.目前所知,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
A.铭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3.下列材料都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周初青铜器铭文 B.司马迁《史记》
C.小说《封神演义》 D.京剧《哪吒》
4.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这些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制作精美、种类繁多、造型奇特、纹饰瑰丽,而且找不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器物。这是由于( )
A.铸造时铜锡铅的比例不同 B.铸造时采用了泥范铸造法
C.当时的铸造业规模宏大 D.参与铸造的人员众多
6.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7.如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 )
A.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B.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
C.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
D.现在已被列入出国展览名单
8.考古学家在商朝的多处遗址中,发现青铜器铸造作坊中有较细的分工,有世代从事生产、擅长专精技艺的工匠;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司(后)母戊鼎是典型代表。据材料推断,商朝能够铸造出司(后)母戊鼎的条件有( )
①分工细致 ②技艺精湛 ③原料丰富 ④规模宏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是这样描述他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依材料推断,作者认为的中国“第一个王朝”应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0.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A.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C.是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2.据统计,历年出土的商代青铜容器达数千件,兵器、车马器和工具等更以万计,其中许多青铜器构思精巧、雕镂精美、造型逼真。这表明商朝( )
A.统治阶级残暴 B.饮酒之风盛行 C.青铜工艺高超 D.分封制度确立
13.2021年3月,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文明遗址有了重大发现。考古学家在6座“祭祀坑”里共发现青铜神树、象牙、青铜面具等500余件文物。“祭祀区”考古发掘专家王巍说: “古蜀文明是中国商代青铜文明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这就像一个花园中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王巍的话意在说明( )
A.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B.中华文明的开放性
C.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D.中华文明的外延性
14.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天人”思想。根据材料推断,甲骨卜辞( )
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
B.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
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
15.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一、二、三,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图一 司母戊鼎
(河南安阳出土) 图二 四羊方尊(河南宁乡出土)图三 三星堆青铜面具(四川广汉出土)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分封诸侯巩固统治
16.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如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 )
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
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
17.文字的产生是一个国家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3月18日在北京揭晓“2021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四川广汉市三星堆商代遗址等6个考古项目入选。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在该遗址中出土的是( )
A.磨制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
19.“历史铭刻被掩埋的记忆,我们在千年后回望你”。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惊艳厦门中学生助手。该文物最有可能铸造的时期是( )
A.元谋人时期 B.北京人时期 C.河姆渡人时期 D.商朝时期
20.厦门中学生助手说:“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又与中华大地各区域文明交流互融,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厦门中学生助手意在说明中华文明的( )
A.源远流长 B.独立发展 C.类型单一 D.多元一体
二、非选择题
21、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图二有何地位
(3)简要说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特点。
22、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文字的名称是什么 请说出它的含义。
(2)该文字记载了什么内容
(3)发现这些文字有何意义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先用土塑造出泥模,然后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在一起浇铸铜液成型的。据估计,当时熔化所用的铜料范合在一起浇铸铜液成型的。据估计,当时熔化所用的铜料总重量达1200千克,至少用到6座熔炉。这6座熔炉分为3组,每组2座,分布在鼎模的两边,铜熔化后按顺序打开出铜口,连续不断地倾注铜液而成型。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青铜器是哪个朝代铸造的?它的地位如何?材料一反映了青铜器的制作有什么特点?
(2)请识别并写出材料二中所示的甲骨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骨文和我们今天的汉字之间的关系。
答案
1-5BBAAB 6-10CCBBB 11-15BCADB 16-20ABBDD
21、(1)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 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22、(1)甲骨文。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 等等。
(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3、(1)商朝。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
(2)明、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