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课1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确定
题组一 有机物分子中氢原子种类的判断与应用
1.下列四幅谱图是结构简式为CH3CH2OH、CH3OCH3、CH3CH2CH2OH和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其中属于CH3CH2CH2OH的谱图是( )
2.下列有机物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 B.
C. D.
3.由E(金属铁)制备的E(C5H5)2的结构如图甲所示,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
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如图乙所示。核磁共振氢谱能够区分这两种结构。甲和乙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分别有几组吸收峰( )
A.1 1 B.1 2
C.1 3 D.2 3
4.分子式为C6H14O且含有“—CH2OH”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题组二 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5.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 )
A.只需验证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H2O和CO2
B.只需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和CO2物质的量的比值
C.测定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有机物与生成的CO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
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其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
6.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
A.4 B.5 C.6 D.7
7.已知某有机物9.2 g与足量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10.8 g,碱石灰增重17.6 g,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 )
A.C2H6O B.C2H4O
C.CH4O D.C2H6O2
8.0.2 mol有机物和0.4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产物为CO2、CO和H2O(g)。产物经过浓硫酸后,浓硫酸的质量增加10.8 g;再通过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3.2 g;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碱石灰质量增加17.6 g。0.1 mol该有机物恰好与4.6 g金属钠完全反应。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2
B.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H6O2
C.1 mol该化合物能与2 mol 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D.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2 mol Na反应
题组三 图谱法在确定有机物分子结构中的综合应用
9.根据质谱图可知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其核磁共振氢谱图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4∶3∶1,则其结构简式为( )
A.
B.
C.
D.
10.化合物A经质谱法和燃烧实验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为C8H8O2。A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图与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所示。下列关于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属于酯
B.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C.符合题中A分子结构特征的有机物只有1种
D.与A属于同类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A)只有2种
11.将2.4 g某有机物M置于密闭容器中燃烧,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水蒸气。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碱石灰和灼热的氧化铜(试剂均足量,且充分反应),测得浓硫酸增重1.44 g,碱石灰增重1.76 g,氧化铜减轻0.64 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的实验式为CH2O
B.若要得到M的分子式,还需要测得M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物质的量
C.若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则M一定为乙酸
D.通过红外光谱仪可分析M中的官能团
12.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法国、英国、荷兰的三位科学家获得,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研究方面的成就。三蝶烯是分子机器的常见中间体,其合成方法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Ⅰ、Ⅱ、Ⅲ均为烃
B.三蝶烯的一氯代物有3种
C.由化合物Ⅱ生成化合物Ⅲ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D.苯炔与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13.利托那韦可用于艾滋病的治疗,如图所示物质为合成利托那韦的原料之一。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苯甲酸甲酯()互为同系物
B.分子中含有酮羰基
C.核磁共振氢谱图有5组峰
D.苯环上的二溴代物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14.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有毒,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剂。经李比希法分析得知,三聚氰胺分子中,氮元素的含量高达66.67%,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76%,其余为碳元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但小于150。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式中原子个数比N(C)∶N(H)∶N(N)=
________________。
(2)三聚氰胺分子中碳原子数为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
(3)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________。
(4)若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1组吸收峰,红外光谱表明有1个由碳、氮两种元素组成的六元杂环。则三聚氰胺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常用燃烧的方法测定有机物的分子式,可在燃烧室内将有机物样品与纯氧在电炉加热下充分燃烧,根据产品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如图所示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现准确称取1.8 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燃烧后A管增重1.76 g,B管增重0.36 g。请回答:
(1)A、B管内均盛有固态试剂,B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的气体由左向右流向,所选用的装置各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可重复使用)。
(3)E中应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把CuO网去掉,A管增重将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还必须知道的数据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消耗液体E的质量
B.样品的摩尔质量
C.CuO固体减小的质量
D.C装置增加的质量
E.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
(7)在整个实验开始之前,需先让D装置产生的气体通过整套装置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课1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确定
1.A 2.D 3.C
4.B [C6H14O分解成C5H11—CH2OH,相当于—CH2OH取代C5H12中的一个氢原子,C5H12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D
6.B [因为150×50%=75,≈4.69,故氧原子最多为4个,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为128,然后依据商余法:=5……4,故碳原子数最多为5个。]
7.A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的10.8 g为水的质量,碱石灰增重的17.6 g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6 mol,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6 mol×2=1.2 mol;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4 mol,C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9.2 g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C、H、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 mol∶1.2 mol∶0.2 mol=2∶6∶1,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2H6O,由于H原子已经饱和,故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故A正确。]
8.C [0.2 mol有机物燃烧生成水10.8 g,物质的量为=0.6 mol,CO与CuO反应后转化为CO2,与燃烧生成的CO2都被碱石灰吸收。有机物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1 mol有机物含有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含有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2 mol,所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2,0.1 mol该有机物恰好与4.6 g金属钠完全反应,4.6 g Na的物质的量为=0.2 mol,有机物与Na按物质的量之比1∶2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含有2个—OH,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答案即可。]
9.A 10.D
11.C [A项,浓硫酸增重的1.44 g为水的质量,水的物质的量为=0.08 mol。碱石灰增重的1.76 g为CO2的质量,其物质的量为=0.04 mol。CuO与CO反应生成Cu与CO2,氧化铜减少的质量等于反应的CuO中O原子的质量,1个CO与1个O原子结合生成CO2,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故CO为0.04 mol。综上可知,2.4 g有机物M中含有C原子为0.04 mol+0.04 mol=0.08 mol,含有H原子为0.08 mol×2=
0.16 mol,则含有C、H元素的总质量为12 g·mol-1×0.08 mol+1 g·mol-1×0.16 mol=
1.12 g<2.4 g,说明M中含有O元素,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0.08 mol,M分子中C、H、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8 mol∶0.16 mol∶0.08 mol=1∶2∶1,则M的实验式为CH2O,正确;B项,已经计算出M的实验式,再测得M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物质的量,可计算出M的分子式,正确;C项,若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设M的分子式为(CH2O)x,则30x=60,解得x=2,M的分子式为C2H4O2,M可能为乙酸或甲酸甲酯等,错误;D项,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正确。]
12.B 13.D
14.(1)1∶2∶2 (2)3 <N(C)<,即2.4<N(C)<3.6,又N(C)为正整数,所以N(C)=3 (3)C3H6N6 (4)
解析 (1)N(C)∶N(H)∶N(N)=∶∶≈1∶2∶2。
(3)因为N(C)∶N(H)∶N(N)=1∶2∶2,又N(C)=3,所以分子中N(C)、N(H)、N(N)分别为3、6、6。(4)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1组吸收峰,说明是对称结构,这6个H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同,又碳为四价元素,氮为三价元素,六元环中C、N各有3个原子交替出现。
15.(1)吸收燃烧后产生的H2O(g)
(2)g→f→e→h→i→c(d)→d(c)→a(b)→b(a)→a(b)
(3)H2O2溶液 (4)减小 (5)CHO2 (6)B
(7)赶出装置内空气,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 (1)用F装置加热固体样品,用碱石灰测定CO2的质量,用无水氯化钙测定H2O的质量,根据有机物的质量,可以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则B管的作用是吸收有机物燃烧产生的水蒸气。(2)D装置中生成氧气,先通过装有浓硫酸的C装置除去水蒸气,然后进入F装置与样品反应,生成物先通过B装置(吸收水蒸气),然后再通过A装置(吸收二氧化碳)。(3)有机物燃烧需要氧气,则D装置制备氧气,利用过氧化氢在MnO2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分液漏斗中应盛放H2O2溶液。(4)CuO网可与有机物不完全燃烧生成的CO反应生成CO2,如去掉CuO网,可能存在部分CO不能被A装置吸收,导致A管增重减小。(5)B管增重
0.36 g,则n(H2O)==0.02 mol,A管增重1.76 g,则n(CO2)==0.04 mol,n(O)==0.08 mol,n(C)∶n(H)∶n(O)=
0.04 mol∶0.04 mol∶0.08 mol=1∶1∶2,故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CHO2。(6)由上述分析可得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可写为(CHO2)n,如果知道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便可求出其分子式,故B符合题意。(7)装置内的空气中含有CO2和H2O,故在整个实验开始前需通入一段时间的O2,赶出空气,减小实验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