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模块(十):简单机械--杠杆【word,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模块(十):简单机械--杠杆【word,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2-12 19:1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组成杠杆五要素,画图等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的状态或者匀速转动的状态。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从杠杆上两处力臂。(3)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F1· L1=F2·L2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需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一般需测多组不同的数据,其目的是排除实验的偶然性,增加实验结论的可信度。
三、杠杆分类
名称 结构特征 优、缺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竿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四、人体中的杠杆
人体中有很多的杠杆,例如①抬头时,可以在颈部找到杠杆,杠杆的支点在脊柱之顶,支点后的肌肉收缩提供动力,头颅的重量是阻力。这个杠杆几乎是个等臂杠杆②手臂拿物体时,肘关节是支点,肱二头肌肉所用的力是动力,手拿的重物的重力是阻力显然我们的前臂是一种费力力杠杆。虽然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少移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③走路时的脚,脚掌前部是支点,人体的重力就是阻力,腿肚肌肉产生的拉力就是动力。这种杠杆可以克服较大的体重。
五、利用杠杆平衡计算
找到杠杆五要素,根据杠杆平衡公式,结合压力压强等知识点解题。
六、杠杆的最小力问题
使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做此类题,必须先找准杠杆的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以及各力臂的变化,此类题只需找出最长动力臂即可,可根据这个思路进行判断。
七、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
先找出杠杆的相关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当杠杆水平时,如果动力臂最长,也就是说动力是最小的。因此,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继续分析出,当力的方向改变时,对力臂与力的影响。
例1、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用轻质杆制作的杆秤,经测试发现量程偏小。下列操作能使杆秤量程变大的是(  )
A.将a点向左移
B.将b点向右移
C.换一个质量较小的秤砣
D.将a、b点都向左移等长距离
例2、室内垃圾桶平时桶盖关闭,使垃圾散发的异味不会飘出,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一个是省力杠杆,一个是费力杠杆
例3、指甲刀是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如图所示,它包含三个杠杆,关于这三个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 B.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
C.三个都是省力杠杆 D.三个都是费力杠杆
例4、下列是某科学研究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本实验均使用轻质杠杆)
实验1:在直杠杆水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记录多组数据。得出:F1×s1=F2×s2(注:s1和s2分别表示支点O到F1和F2的作用点的距离)。在直杠杆倾斜平衡时(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
该结论适用于所有平衡时的杠杆吗?
实验2:科学研究小组用一侧弯曲的杠杆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移动钩码,改变钩码数量,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格数据发现上述结论并不成立,但发现一个新的等量关系,即:   。
实验次数 F1/N s1/cm F2/N s2/cm l2/cm
1 1.0 10.0 0.5 21.3 20.1
2 1.5 20.0 1.0 31.7 29.8
3 2.0 30.0 2.5 25.5 24.0
s和l(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两个量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哪个量才是有价值的呢?研究小组的同学观察到:支点到F1的作用点的距离(s1)与支点到F1的作用线的距离(l1)是相等的。研究小组的同学又进行了实验。
实验3:
①移动钩码,使杠杆    ,并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②记录F1、s1、l1和F2、s2、l2。
③改变钩码数量,移动钩码,记录杠杆处于平衡时的多组F1、s1、l1和F2、s2、l2。
④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弯杠杆的平衡条件。
最后,通过科学思维,得出所有杠杆的平衡条件都是:F1×l1=F2×l2。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用于解释许多杠杆应用,如用图1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2方式省力,就可用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合理解释。
请回答:
(1)在研究一侧弯曲的杠杆时,发现的一个新的等量关系是  。
(2)将实验3中的①填写完整。
(3)“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科学上被称为    。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建立这一科学量的价值。
(4)用图1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2方式省力的原因是    。
例5、我们常见的从地面上搬起重物的做法是弯腰(如图甲)或人下蹲弯曲膝盖(如图乙)把它搬起来,哪种方法好呢?我们把脊柱简化为杠杆建立模型如图丙所示,脊柱可绕骶骨轴O转动,腰背肌肉的等效拉力F1作用在A点,其实际作用方向与脊柱夹角为12°且保持不变,搬箱子拉力F2作用在肩关节B点,改变脊柱与水平面的夹角即可改变杠杆与水平面的夹角α,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1)当α角增大时,F1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
(2)比较甲、乙两种姿势所对应丙图中的两种状态,分析可得,___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的姿势比较正确。
例6、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铸造厂用铁合金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红军战士雕像。为确保运输与安装的安全,需要测量出雕像的重力和重心所在位置。其测量方法如图乙所示,将雕像水平放置在上端装有压力传感器的支架上,测出头部A处和脚后跟B处之间的距离为175cm。用数据线分别连接两边支架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出A处和B处受到的压力FA和FB(可通过显示器直接读取压力大小),其测量值如表所示。
压力 显示器读数/N
FA 3200
FB 2400
(1)雕像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2)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是多少?
1.小敏在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后出现杠杆右端下降的现象。为使杠杆水平平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图乙中右侧钩码向左移动
B.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图乙中右侧钩码向右移动
C.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图乙中左侧钩码向左移动
D.图甲中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图乙中左侧钩码向右移动
2.衣服夹是一种常用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
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
3.小金将长为0.6m、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木棒搁在肩上,棒的后端A挂一个40N的物体,肩上支点O离后端A为0.2m,他用手压住前端B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小金的质量为50kg,则此时手压木棒的压力大小为____N,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N,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____N(g=10N/kg)。
4.项目学习小组在使用密度计时发现由于刻度不均匀,估读时误差较大,由此准备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密度计。
【小组讨论】
液体密度计是根据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判断密度大小;根据密度公式ρ,想到是否可以通过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来制作刻度均匀的密度计。经过查阅资料及深入讨论最后确定了制作方案。
【查阅资料】杆秤是我国古老的质量称量工具(如图甲),刻度是均匀的。使用时先把被测物体挂在秤钩
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秤砣悬挂点对应的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1)杆秤的工作原理是    ;
【产品制作】
器材:木棒、塑料杯、细线、刻度尺、金属块(代替秤砣)。
步骤:
①模仿杆秤结构,用杯子代替秤钩,先自制一根无刻度“密度秤”;
②杯中不加液体,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图乙),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A标记为“0”刻度;
③杯中加水至a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B标记为“   ”刻度(单位g/cm3);
④以AB两点之间长度的为标准,在整根秤杆上均匀地标上刻度。
(2)在制作过程中,秤杆出现左低右高现象(如图丙),要调至水平位置平衡,秤砣应往    侧移动;
(3)步骤③中,秤砣悬挂点B标记的刻度值应为  ;
【产品检验】用多种密度已知的液体对“密度秤”刻度准确度进行检验。
【产品升级】
(4)为了制作出精确度更高的“密度秤”,下列改进措施可行的是    。
A.把秤纽位置往远离秤钩一侧移动B.减小秤砣的质量
C.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 D.换用更细的秤杆
5.骨骼、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基本的运动都是肌肉牵引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杆。如图所示是踮脚时的示意图,人体的重力为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为动力。重600N的小明在1min内完成50个双脚同时踮起动作,每次踮脚过程中脚跟离开地面的高度是9cm。求:
(1)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
(2)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1.如图所示是钢丝钳处于工作时的状态。图中给出了四位同学在钢丝钳单侧钳柄及其相连部分上所画出的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C. D.
2.如图是一个杠杆式简易起吊机,它上面装了一个定滑轮可以改变拉绳的方向,杠杆OBA可绕O点转动,重物通过绳子对杠杆的拉力为阻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动力臂的是(  )
A.l1 B.l2 C.l3 D.l4
3.停放自行车时,若要从如图四点中选择一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将后轮略微提起。其中最省力的点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如图所示,将长为 1.2 米的轻质木棒平放在水平方形台面上,左右两端点分别为A、B,它们距台面边缘处的距离均为 0.3 米。在 A 端挂一个重为 30 牛的物体,在 B 端挂一个重为 G 的物体。
(1)若 G=30 牛,台面收到木棒的压力为________牛。
(2)若要使木棒右端下沉,B 端挂的物体至少要大于________牛。
(3)若 B 端挂物体后,木棒仍在水平台面上静止,则 G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牛。
5.杆秤(如图甲)是我国古老的衡量工具,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量程为20克的杆秤(如图乙)。
【制作步骤】①做秤杆:选取一根筷子,在筷子左端选择两点依次标上“A”、“B”;
②挂秤盘:取一个小纸杯,剪去上部四分之三,系上细绳,固定在秤杆的“A”处;
③系秤纽:在秤杆的“B”处系上绳子;
④标零线:将5克的砝码系上细绳制成秤砣,挂到秤纽的右边,手提秤纽,移动秤砣,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0”;
⑤定刻度:……
【交流评价】
(1)杆秤是一种测量    的工具;
(2)当在秤盘上放置物体称量时,秤砣应从“0”刻度向    侧移动;
(3)步骤④标零线的目的是   ;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杆秤的刻度是均匀的。定刻度时,小科和小思采用不同的方法,你认为    的方法更合理。
小科:先在秤盘上放1克物体,移动秤砣,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1;然后在秤盘上放2克物体……;按上述方法直到标出所有刻度。
小思:在秤盘上放20克物体,移动秤砣,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在秤砣所挂的位置标上20,0和20之间分为20等份,依次标上相应刻度。
6.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杠杆的_______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只需将____________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________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小科用一块T形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甲所示,T形板上有槽口ab和卡口cd,T形板通过槽口ab可以绕着杠杆的0点自由旋转并上下移动,弹簧测力计与一根质量可以忽略的碳素细棒MN相连,碳素细棒MN刚好卡入T形板的卡口cd,如图乙所示。
(1)小想认为要完成这个实验,还需要一把刻度尺,但小科认为只要在T形板上稍微进行改进,不添加器材也可完成实验。小科对T形板进行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
(2)利用这个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为:________。
(3)小科在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F1与L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5cm时,F1为________N。
8.某同学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一个长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罝平衡;在左侧离支点10cm的位罝A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10g、容积为50mL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测量过程】将下对实验空白处补充完整:
(1)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调节(填“左”或“右”);测量液体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罝直接读出液体密度。
(2)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离支点O________cm。
(3)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31cm处,则此种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4)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够大,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增大量程(写出一种即可)。
(5)【拓展应用】若杠杆足够长,用此“密度天平”还可以测量固体的密度.先在容器中加满水,再将待测固体轻轻浸没在水中,溢出部分水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钩码离支点O的距离为56cm;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枳如图乙所示,则固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已知ρ水=1.0g/cm3)。
答案及解析
例1、解:A、将a点向左移,阻力臂增大,动力臂和动力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小,量程变小,故A错误;
B、将b点向右移,阻力臂增大,动力不变,动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小,量程变小,故B错误;
C、换一个质量较小的秤砣,阻力臂不变,动力变小,动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阻力变小,称量的最大质量变小,量程变小,故C错误;
D、杆秤使用时,有G物Lab=G砣L砣,将a、b点都向左移等长距离,Lab不变,L砣变大,G砣不变,可见G物变大,则所称量物体的质量变大,量程变大,故D正确。故选:D。
例2、D
【解析】根据垃圾桶的工作过程分析杠杆的个数,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那么为省力杠杆;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那么为费力杠杆,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垃圾桶由两个杠杆组成;
①杠杆CBA,支点为C,阻力为桶盖AB的重力,作用在它的重心上;CD对B点的支持力为动力。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②杠杆DEF,支点为E,CD对D点的压力为阻力,作用在F点的压力为动力。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
例3、A
【解析】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确定杠杆的种类。
①对于杠杆CBA来说,C点为支点,阻力作用在B点,动力作用在A点,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②对于杠杆DBO来说,支点为O,动力作用在B点,阻力作用在D点,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③对于杠杆DEO来说,O为支点,动力作用在E点,阻力作用在D点,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因此指甲刀包括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故选A。
例4、解:
(1)根据表格数据知F1×s1=F2×l2;
(2)本实验是研究支点到F1的作用点的距离(s1)与支点到F1的作用线的距离(l1)哪个更有价值,所以应该让着两者不相等,所以应该让杠杆偏转一定角度时,记录杠杆处于平衡时的多组F、s、l的关系;
(3)科学上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
(4)图1中是动滑轮,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而图2中是定滑轮,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图1中的动力臂大于图2中的动力臂,所以用图1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2方式省力。
故答案为:(1)F1×s1=F2×l2;(2)偏转一定角度;(3)力臂;
(4)图1中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图2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例5、(1)减小。当α角增大时,F2力臂变小;由于拉力F1的方向与脊柱夹角始终为12°,且OA距离不变,则O点到F1作用线的距离不变,即动力臂不变,阻力为箱子的重力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变小。
(2)乙
【解析】(1)当α角增大时,注意分析阻力、阻力臂、动力臂的大小变化,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原理F1L1=F2L2分析F1的变化即可;
(2)分析两种状态下动力臂L1的变化,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确定动力F1的变化,并说明产生的不同效果。
【解答】(1)当α角增大时,F1将减小,理由:当α角增大时,F2力臂变小,阻力为箱子的重力不变。由于拉力F1的方向与脊柱夹角始终为12°,且OA距离不变,则O点到F1作用线的距离不变,即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F1变小。
(2)比较甲、乙两种姿势可知,甲的支点比乙的支点高,在搬起物体的过程中,阻力臂减小的更慢,背部肌肉拉力作用的时间更长,因此会感觉更费力,所以乙图中的姿势比较正确。
例6、解:方法一:假设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距离为L,雕像长度为L雕,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当以B点为支点时,G L=FA L雕=3200N×175cm ①
当以A点支点时,G (L雕﹣L)=FB L雕=2400×175cm 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G=5600N,L=100cm。
方法二:(1)由平衡力的知识得,雕像受到的重力G=FA+FB=3200N+2400N=5600N;
(2)假设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距离为L,雕像长度为L雕,以B点为支点,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 L=FA L雕,即5600N×L=3200N×175cm,解得L=100cm。
答:(1)雕像受到的重力为5600N;
(2)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是100cm。
1.解:由图甲可知,是在探究之前,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由图乙可知,是在探究过程中,应将钩码向左移动,故A正确。
故选:A。
2.B
【解析】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那么为省力杠杆;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那么为费力杠杆。
夹子的轴是杠杆的支点O;
(1)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弹簧的压力为阻力,手的压力为动力,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2)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弹簧的压力为动力,而夹口上的物体施加阻力,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3.20 60 560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OB=G×OA,即:F×(0.6m-0.2m)=40N×0.2m,所以F=20N;即手压木棒的压力大小为20N;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F′=F+G=20N+40N=60N;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G人+F′=mg+F′=50kg×10N/kg+60N=560N
4.解:(1)通过图示的模型结合杠杆的定义,即可确定它用到的相关知识,杆秤的工作原理是杠杆平衡原理;
(2)秤杆出现左低右高现象,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右侧的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小于左侧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所以向右移动秤砣,增大动力臂,可以达到水平平衡;
(3)密度秤测量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1.0g/cm3;故在B的位置标记为1.0;
(4)A、把秤纽位置往远离秤钩一侧移动,说明阻力臂增大,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动力和阻力不变,动力臂也要随着增大,AB两点之间长度增大,密度秤会更精确,故A正确;
B、减小秤砣的质量,说明动力减小,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动力臂也要随着增大,AB两点之间长度增大,密度秤会更精确,故B正确;
C、杯中不加液体,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G0×L1=G陀×LA;
杯中加水至a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G0+G水)×L1=G陀×LB;联立两式可得G水;
杯中加某种液体至a处,提起秤纽,移动秤砣,当秤杆在AB中某一点C处,水平位置平衡时,可得G液;
;当液体体积和水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和水的密度比就是重力比,也为长度比;如果减少加入杯中的液体体积,则不能通过密度秤得到液体的密度大小,故C错误;
D、由上述计算可知,秤杆的重力不影响最后的密度结果,故D错误;
故答案为:(1)杠杆平衡原理;1;(2)右;(3)1;(4)AB。
5.(1)由图可知,动力F的力臂l1=8cm+4cm=12cm=0.12m;重力的力臂l2=8cm=0.08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l1=Gl2,则小腿肌肉对每只脚的拉力F===400N。
(2)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做的功W拉力=Fh=400N×0.09m=36J;
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等于小腿肌肉对脚的拉力做的功,等于36J;
小明在1min内完成50个双脚同时踮起动作,则小明踮脚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P===30W。
【解析】详见答案过程。
1.C
【解析】由图可知,动力使杠杆转动,因此,其方向是向上的;而阻力阻碍杠杆转动,因此,其方向也是向上的。同时,动力臂必须从支点O开始,向动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综上所述,只有选项C所画的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全部正确。
2.B
【解析】由图可知,动力为拉动杠杆的力,动力作用在滑轮与杠杆之间的拉绳上,动力臂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故l2为动力臂。
3.解: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若要从如图四点中选择一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将后轮略微提起,是围绕前轮与地面的接触点转动,分别作出在A、B、C、D四点施加竖直向上的力并延长,再支点作出垂线,即力臂,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最省力的点是D。
故选:D。
4.(1)60(2)90(3)10~90
【解析】杠杆原理 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解答】(1)若 G=30 牛,以木棒为研究对象,木棒受力平衡,故木棒受台面的支持力为60N, 台面收到木棒的压力与木棒受到台面的支持力为相互作用力,即为60N;
(2)若要使木棒右端下沉,则B点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B×0.3=GA×0.9, 解得GB=90N,即B端挂的物体至少要大于90牛;
(3)若 B 端挂物体后,木棒仍在水平台面上静止,以A点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B ×0.9=GA×0.3,解得则 GB=10N, 即G 的取值范围为.:10~90牛。
5.解:(1)杆秤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当在秤盘上没有放置物体时,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秤砣所挂的位置为“0”;
当在秤盘上放置物体称量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m物g AB=m秤砣g BO)可知,在秤砣质量和AB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增大BO的大小,即秤砣应从“0”刻度向右侧移动;
(3)图乙中,B点是支点,当在秤盘上没有放置物体时,秤砣挂在“0”点与杆秤自重平衡,所以步骤④标零线的目的是避免杆秤自身重力对称量的干扰;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杆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所以定刻度时,小科的方法比较麻烦,而小思的方法比较简单,更合理。
故答案为:(1)物体质量;(2)右;(3)避免杆秤自身重力对称量的干扰;(4)小思。
6.(1)右 (2)左 左端的钩码去掉一个 (3)小李 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杠杆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 (4)不影响,这个作用力在杠杆O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
【解析】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右端移动。(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即4G×2L>2G×3L,左端大,左端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悬挂点位置,只需要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即可平衡。(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杠杆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图丁的力不与杠杆垂直,力臂不方便测量,故小李的实验方案更好。(4)杠杆在O点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与杠杆自身重力都过杠杆的支点,力臂为零,所以这个力在探究杠杆平衡时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
7.(1)在T形板的槽口ab上标上刻度
(2)可以改变拉力方向,且方便测量出相应的力臂长度,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3)6
【解析】(1)T形板的两条边相互垂直,测力计的拉力方向与其中一条边重合,因此如果ab标有刻度,可以直接读出动力臂的长度。
(2)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3)从乙图中任意找出一组动力和动力臂,计算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根据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不变求出。
[解答](1)小科对T形板进行的改进方法是:在T形板的槽口ab上标上刻度。
(2)利用这个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为:可以改变拉力方向,且方便测量出相应的力臂长度,使实验结论更加可靠。
(3)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根据丙图可知,当动力为3N时,动力臂为10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3Nx10cm=Fx5cm,解得:F=6N.
8.(1)右(2)22(3)45;0.9(4)增加杠杆的长度(5)5
【解析】(1)杠杆的左端下況,说明右轻,那么平衡螺母向右凋;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G容L2=G砝L1
0.1lkg x 10N/kgx 10cm= 0.05g x 10N/kg x L1
L=22cm;
(3)钩码在距高支点右31cm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
G总L2=G砝L1
m总x10cm=50gx31cm
m总=155g;
液体的质量:m=m总- m容=155g-110g=45g;
液体的密度:P=m/v=0.9g/cm3;
(4)当物体的重力増大时,钩码的重カ和力臂的乘枳肯定増大,要保持杠杆平衡,要幺増加杠杆的氏度,要么増大钩码的重カ,送祥才能増大量程。
(5)根据量筒可知,物体的体积30cm3
容器内剰余水的量カ:m水=PV水=20g;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
G总L2=G砝L1
m总L2=m砝L1
m总 x 10cm = 50g x 56cm
m总=280g ;
固体的质量为:m固= m总-m容-m水= 280g -110g -20g= 150g;
固体的密度:P=5g/cm3.
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模块(十)
简单机械--杠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