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同步练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甲骨文横直转折,小篆笔画均匀,汉隶破圆而方,再变而为草、楷、行,汉字的书写在“上下左右之位,方圆大小之形”的结构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由此可见,汉字的演变特点是( )
A.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刚柔兼备苍劲厚重
C.风格各异一脉相承 D.结构稳定方折俊丽
2.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此人是( )
A.刘徽 B.宋应星 C.徐霞客 D.祖冲之
3.下列选项,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是
A.《九章算术》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三国演义》
4.小明大学毕业后想要在家乡创办一个“农业生态园”,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决定从古书中学习经验。你可以向他推荐
A.《史记》 B.《伤寒杂病论》
C.《兰亭集序》 D.《齐民要术》
5.代表作是《兰亭序》,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华佗 D.张仲景
6.下图是魏国数学家刘徽提出的“割圆术”,是一种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运用这一方法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锺繇 D.胡昭
7.下面是同学们在云冈石窟旅游时拍摄的图片及收集的资料,此遗迹承载的历史价值在于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州山南麓,北魏和平年间公开凿石窟五所,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在雕刻技艺上, 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云冈石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A.统治者推崇佛教的历史见证 B.中国古代宏伟的雕刻艺术精品
C.改革使国家强盛的历史见证 D.中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8.卡片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卡片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最高的是( )
A.王羲之 B.陶渊明 C.吴道子 D.顾恺之
10.“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
A.龙门石窟雕塑的惊叹 B.云冈石窟雕塑的惊叹
C.顾恺之绘画艺术的赞扬 D.王羲之书法艺术的肯定
二、填空题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石窟艺术代表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 ______。
1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历史事物。
(1)西周为巩固统治,确立的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制度:______。
(2)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的钱币:______。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
13.______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东晋的 ______,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他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14.我国古代东晋有这么一位书法大师,时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位书法家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代表作是____。
15.医圣________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书圣____________代表作《兰亭集序》。
三、判断题
16.《贾思勰的农学思想及当代价值》一文中说,“书中详细记载了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经验。如土地耕作要采用轮作、间作、套作等方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材料中所指的这本书是《缀术》。( )
1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18.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兰亭集序》。
19.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20.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敦煌的龙门石窟,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
四、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并未迅速推广开来。目前,公元二三世纪的纸张出土极少,出土的书写材料还是大批的竹简。造纸技术的改进没有停止,古籍记载,用左伯纸书写表达,“妙物远矣,邈不可追”。王羲之用坚如蚕茧的纸张作《兰亭集序》,字体遒美,成传世珍品。唐代《北堂书钞》记载,东晋余杭令范宁规定写公文时不许用竹简和粗糙的纸,引发仿效。宋代《太平御览》记载,东晋桓玄掌握朝政后,曾下令宫中文书废除竹简,一律改用黄纸书写。四五世纪以后,竹简、木牍不再多见,主要是植物纤维纸了。
材料二 两晋南北朝时期,著述之风日盛,著作的范围和数量远远超过前期。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专著问世。在书法、绘画艺术上,出现了很多书画大家。他们所以能在书法、绘画艺术的天地里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纸的大量生产和普遍应用。佛教在两汉之间(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时,由于纸张充足,译经事业盛况空前。为了对抗佛教,道教师徒便发奋著书。
——上述材料均摘自路甬祥主编《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史大系》
(1)材料一的历史叙述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根据以上材料,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推广带来的社会变化,列举三例具体史实予以说明。
2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不断得到发展、传承与传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书法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存在的书写文字的艺术形式,历经数千年仍然生生不息地存在着。
——摘自王岳川教授访谈《中国书法:经典传承与当下危机》
材料二: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材料三:
材料四: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材料五: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是什么?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位东晋时期的中国书法艺术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回答,儒家思想在古代历史遭到的一次沉重打击指什么事件?后来又是如何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回答,图一样式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哪个朝代?图二所示货币是汉武帝时在全国统一铸造的,请说出它的名称。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东汉末年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的名医是谁?他写成了什么医学著作?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佛教对中国雕刻产生了深远影响,列举南北朝时期在洛阳开凿的石窟艺术。
23.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许多历史人物对思想文化活动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班固《汉书艺文志》
(1)你认为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2)材料二中,中国古代文化遭受到的第二次“厄运”是指什么?
材料三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作者分别怎样评价董仲舒?
(4)结合材料二、三,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材料四 其实佛教是一个极广泛的称呼,也可以说是印度带来的文化,渗透到中国的思想,文学,美术,建筑,科技和民俗各方面的一个概称。它一方面需要与中国固有的信仰不发生根本的冲突,才能两者相折中的互相融合。另一方面则是在这条件下,它也就无孔不入。
——倪端《历史的主角黄仁宇的大历史观》
(5)请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说明佛教怎样“渗透到中国的美术、建筑”。
(6)通过对上述材料,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有哪些认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A
6.A
7.D
8.B
9.D
10.D
11.龙门石窟
12. 分封制 五铢钱 《齐民要术》
13. 张仲景 王羲之
14.《兰亭集序》
15. 张仲景 王羲之
16.错误
17.正确
18.正确
19.正确
20.错误
21.(1)类型1:实物史料(一手史料);说明:“纸张出土极少”“出土……大批的竹简”属于此类史料。类型2:文献史料(二手史料);说明:“古籍记载”及唐宋著作记载,属于此类史料。
(2)变化:著述之风日盛;举例:郦道元《水经注》。
变化:推动科学专著的问世;举例: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祖冲之的《缀术》。
变化: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举例:锺繇、胡昭。
变化: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举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22.(1)甲骨文;小篆;王羲之。
(2)焚书坑儒;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
(3)秦朝;五铢钱。
(4)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5)龙门石窟。
23.(1)百家争鸣。
(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3)材料二在肯定董仲舒对封建政权长期巩固所起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材料三肯定了董仲舒独尊儒术对统一思想, 维护国家统一的作用。
(4)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全面评价(一分为二评价)。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了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典型的代表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两处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
(6)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兼容井蓄;取其精华,其糟粕;批判的吸收继承。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