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
夸父追日
嫦娥奔月
吴刚伐树
女娲补天
哪吒闹海
后羿射日
女娲造人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能够复述故事;
2、积累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3、能够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了解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朴素解释,领会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4、感受女娲朴实、勤劳、富有创造力这一伟大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生活的美好情操。
学习目标
神话的产生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同时,这种奇特的想象也创造了古代的神话故事。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人类的起源到底是什么,要依赖科学的解释。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文学常识
(1)神话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进行了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2)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生活,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的;
(3)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念。
神话的特点:
文学常识
袁珂,生于1916年,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百题》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作者简介
寂寞jì mò 女娲nǚ wā
莽莽mǎng榛zhēn榛
澄澈chéng chè
掘jué起 掺chān和
揉róu团 捏niē
幽yōu光 疲倦juàn不堪kān
挥洒sǎ 踪迹zōng jì
绵延mián yán
字词积累
辟
bì
pì
复辟
开辟
澄
chéng
dèng
澄澈
澄清
创
chuāng
chuàng
创伤
创造
字词积累
娲wā女娲,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造人、补天的神。
莽mǎng①密生的草;②大;③姓莽。
寂寞jì mò①孤单冷清; ②清净,寂静。
生气蓬勃shèng qì péng bó生命力旺盛。
澄澈chéng chè 清澈透明。
掺和chān hé把一种东西混合到另一种东西里去。
字词积累
揉团róu tuán用手来回擦或搓。
泥潭ní tán泥坑。
绵延mián yán延续不断。
神通广大shén tōng guǎng dà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眉开眼笑méi kāi yǎn xiào形容十分开心高兴。
开辟kāi pì盘古开天辟地,简称开辟,指宇宙的开始。
灵机líng jī灵巧的心思。
字词积累
气概qì gài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疲倦不堪pí juàn bù kān形容非常劳累。堪,忍受。
幽光yōu guāng昏暗的光。
踪迹zōng jì行动所留的痕迹。
灵敏líng mǐn反应快。
莽莽榛榛mǎng mǎng zhēn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字词积累
第一部分(1-4)孤独寂寞,决定造物。
第三部分(17-18)人类绵延,名垂千古。
第二部分(5-16)勤劳智慧,创造人类。
整体感知
1、第①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有什么关系?
3、第③段属于什么段?在文中有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对女娲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了女娲的什么特点?有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强调女娲掘的泥是“黄”色的?
6、人类落地后,第一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的意味?
7、第⑨段表现了女娲怎样的心理?
8、第⒀段是概括叙述还是详细叙述?表现了女娲的什么精神?
9、女娲是用哪两种方法造人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10、作者是怎样塑造女娲这个形象的?
合作讨论
1、第①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女娲造人的背景与当时的环境: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可是没有人类显得有些荒凉寂寞,没有生气,这表明天地之间需要人类,人类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2、第②段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有什么关系?
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寂寞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景物衬托出人物的心情,引出女娲要在世间添点东西的想法。
合作讨论
3、第③段属于什么段?在文中有有什么作用?
第③段属于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女娲造人一事。
4、第④段对女娲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了女娲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在这里,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如“走”“蹲”;神态描写如“笑”“假装生气”最后一句话是心理描写。
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
作用:为后文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做铺垫。
合作讨论
5、为什么强调女娲掘的泥是“黄”色的?
强调“黄”颜色,因为与我们的肤色相符合,说明女娲是我们黄种人的始祖,使故事更容易被人接受。
6、人类落地后,第一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的意味?
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 “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
合作讨论
“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等词语把女娲的人性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表现了她创造了生命之后的无比欣喜之情,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7、第⑨段表现了女娲怎样的心理?
8、第⒀段是概括叙述还是详细叙述?表现了女娲的什么精神?
本段是概括叙述,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写女娲夜以继日地工作,体现了她执著忘我的工作精神。
点拨:文章安排材料的顺序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合作讨论
9、女娲是用哪两种方法造人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女娲先是用黄泥揉团成人,这种方法比较慢,所以使女娲疲惫不堪;后来她用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第二种方法简单省事,能造出更多的人。
女娲造人表现了女娲的聪明智慧,富有创造力。
合作讨论
10、作者是怎样塑造女娲这个形象的?
作者以大胆奇特的想象,塑造了女娲这个神通广大的“神”,成就了她捏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又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女娲的创造力,使世界上有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她,虽是神,却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而这一切又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
合作讨论
①女娲是一个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有伟大的神力的女神。
②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作者借助想象创造出来的。
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
合作讨论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想象
大胆奇特
合情合理
女娲
造人
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合作讨论
大胆的想象,塑造了女娲这个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她有非凡的能力,又有超群的智慧,她不仅创造了第一个人,又想出了用枯藤搅黄泥挥洒的办法,造出了千千万万个人。再想出了分出男女的办法以繁衍后代。这些想象,既符合人的特点,又给人以形象神奇的解释。
1、想象丰富,绚丽奇特。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文章先后写了女娲造人的三种方法,一是手捏黄泥,二是枯藤挥洒,三是分出男女,作者以较多的笔墨写了第一种,后两种方法则十分简略地介绍了一下。这是因为第一种方法最能体现出女娲造人的精神,是其它两种方法的基础,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揭示了中心。
写作特色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同时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母亲的勤劳和智慧。
主题思想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亚里士多德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奥斯本
格 言 共 勉
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像力。
①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