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单元课标要求】
【思维导图】
第4课 洋务运动
【重点知识分解】
1.背景: 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 ”。
2.时间: 世纪 年代到90年代中期。
3.目的:维护 的统治,强兵富国。
4.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 、 、张之洞等。
5.主要内容:
(1)前期(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 ”为口号,发展近代 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 机器制造总局(李鸿章创办)、 船政局等。
(2)后期(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 ”为口号,开办了一些近代 企业。如:
招商局(李鸿章创办)、开平煤矿、 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左宗棠
李鸿章
清王朝
60
19
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
汉阳
轮船
民用
求富
福州
江南
军事
自强
官僚地主阶级
(4)左宗棠收复新疆(建立新式陆军):钦差大臣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 。1884年,清政府在此建立行省。
(5)建立新式海军: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 _和 (规模最大)等海军初步建成。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台湾建立行省。
6.评价(作用/地位):
(1)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的产生。
(3)对外国 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 起来(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北洋
南洋
新疆
富强
资本
民族资本主义
近代化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原因: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力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失败的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中体西用)
启示:不触动封建制度来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思维导图】
【重点知识分解】
1.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时间: —1895年。 3.经过:
(1)开始: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 ”。
(2)平壤战役: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 牺牲,平壤陷落。
(3)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 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 等将士壮烈殉国。此后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4)旅顺大屠杀:黄海海战后,日军直取大连、旅顺,守将徐邦道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5)威海卫之战:1895年初,日军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自杀殉国
, 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北洋
丁汝昌
邓世昌
左宝贵
黄海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民族英雄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
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4.结果:清政府战败议和,签订《 》。
5.《马关条约》:
(1)时间、地点: 年在日本 议和。 (2)人物:李鸿章、伊藤博文。
(3)内容:①割辽东半岛、 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亿两;③开放沙市、 、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 等。
(4)影响: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②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程度和民族危机;
6.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的签订;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2)瓜分方式: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 ”等。
(3)美国:1899年提出“ ”的照会,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工厂
重庆
2
台湾
马关
1895
马关条约
半殖民地化
门户开放
势力范围
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的导火索。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思维导图】
第6课 戊戌变法
1.背景:1895年, 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破产。
2.兴起/序幕:1895年春, 和 等发起“ ”,请求 、迁都、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目的: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主张变革政治制度。
4.维新思潮的传播:
(1)方式: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学堂等。
(2)主要报刊:①上海的《 》(梁启超任主笔);
②天津的《 》: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严复等主持;
(3)代表人物:① :发表《变法通议》。
② :发表《原强》等文;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变法
拒和
公车上书
梁启超
康有为
甲午中日
国闻报
时务报
严复
梁启超
【重点知识分解】
核心主张:变法
实行君主立宪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5.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9月(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
(2)开始的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3)主要内容:①政治:裁撤 ;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 ,发展农、工、商业;③财政: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④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 (如京师大学堂);⑤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⑥民权:创办报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等。
(4)结果:操纵实权的 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等六名维新人士(史称“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历时103天,故被称为“ ”。
(5)影响:①在 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②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倡导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③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学堂
工矿企业
冗官冗员
戊戌变法
思想文化
百日维新
慈禧太后
触动了顽固
派的利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6)性质、失败原因与历史启示:
①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 。
②失败原因:
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软弱性)(根本原因)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4.变法脱离了广大的 。
③历史启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
改良运动
人民群众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侧重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目的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救亡图存,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
学习对象 学西方 学英国、日本君主立宪制
性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良)运动
领导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评价 ①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 ③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①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③影响了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④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思维导图】
1.义和团运动:
(1)背景: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组织: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3)主要活动地区:以 、直隶为主,后发展到京津地区。
(4)口号:“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 的斗争意志,同时也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5)活动方式: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
(6)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中国的野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7)局限性: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对清政府抱有幻想;带有迷信色彩。
(8)性质:一场波澜壮阔的 运动。
山东
【重点知识分解】
反帝爱国
瓜分
帝国主义
扶清灭洋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除万尽,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抗击八国联军:
(1)背景:为镇压 的反帝爱国运动, 、 、 、 、法、德、意、奥八个国家组织联军侵华。
(2)时间: 年6月—1901年9月
(3)经过:①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在 一带阻击敌人;
②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③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④ 保卫战:直隶提督 壮烈殉国,7月天津失陷;
⑤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下令剿杀义和团。
(4)结果: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在
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1900
日
俄
美
英
义和团
中外
聂士成
天津
廊坊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辛丑条约》:
(1) 年(农历辛丑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 》。
(2)内容:①经济: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 活动;③军事:清政府拆毁
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 到 的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响:
①《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 ;
③中国 陷入 社会的深渊。
东交民巷
山海关
北京
大沽
反帝
9.8
辛丑条约
1901
半殖民地半封建
完全
工具
辛丑条约
加重人民负担,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便利列强进行军事控制。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列强控制中国内政外交。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订国家
赔款
土地
其它
影响
中英
中日
中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国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本息共计9.8亿两
割香港岛
割台、澎、辽
划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五口通商
通商;设厂
严禁反帝活动;拆毁军事防线,允许列强派兵进驻沿线要地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大不平等条约对比简表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回顾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完全陷入
大大加深
开始沦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加深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1901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侵略
反抗
鸦片战争
关天培等人英勇抗敌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等人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2021·湖南中考真题)李鸿章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由此可知李鸿章( )
A.主张变法图强 B.对洋务事业有所反思
C.企图独揽大权 D.完全否定了洋务事业
2.(2021·吉林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C.创建福建、广东、南洋等海军 D.由李鸿章等官员发起
3.(2021·山东中考真题)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共创办包括江南制造总局在内的近代军事工业19个,包括轮船招商局在内的近代民用企业近40个。这表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D.扭转了清朝内部腐败的状况
【巩固练习】
B
B
A
4.(2021·辽宁中考真题)下列示意图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到中国腹地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
5.(2021·山东中考真题)某同学梳理了近代一场战争的过程: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由此判断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C
6.(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历史试题)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7.(2021·广西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2021·江苏中考真题)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C
B
B
9.(2021·江苏中考真题)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所属境内,如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致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2021·湖北中考真题)“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100多年前的“庚子赔款”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与“庚子赔款”相关的那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D
D
11.(2021·湖北中考真题)(屈辱历程艰难探索)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表1)
时间 序号 事件
1839年 ①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②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③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④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⑤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⑥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⑦ 戊戌变法
1900年 ⑧ 义和团运动高潮
⑨ 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 ⑩ 《辛丑条约》签订
(1)请你把表1中事件按表2主题进行分类(填序号,每空填1个序号)分类表(表2)
主题 事件(序号)
列强侵略 ②、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民的反抗 ①、________、________
探索近代化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⑥⑨⑩;
③⑧;
⑤⑦。
(3)结合所学知识,从④和⑤、⑥和⑦、⑧和⑨三组组合中,任选一组说明其中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4)表1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开展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促使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任选其一即可)。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新出路的近代化历程。
12.(2020年新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陷入深渊】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三大丧权辱国条约依次是什么?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前赴后继】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义和团将矛头指向什么人?结合所学知识,“民族主义"的含义是什么?“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两个方面回答。
帝国主义;含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意义:是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