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11:3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755年
618年
朱温废唐
贞观之治
武周政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581年
唐朝建立
隋朝建立
南北统一
960年
北宋建立


五代十国
梳理时间轴
589年



907年
开皇之治
隋唐盛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唐衰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危机
整体感知时代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统一 分裂
(一)隋朝的兴亡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结合课本看看隋朝留给后世哪些优秀的遗产?
勃兴速亡:
流星般的隋朝
(1) 兴建仓库
(2) 兴建洛阳城
(3) 开通大运河
制度上:
(1)废除九品中正制,创立了科举制
(2)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促进人口增加、利于物资储备
——促进洛阳工商业迅速发展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二首》
说一说隋朝修建大运河的意义
贯通南北,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经济发展。
大兴土木
穷奢极欲
隋炀帝
暴政
三征高丽
生产破坏
民不聊生
隋朝的灭亡
社会矛盾激化
大规模起义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文帝
隋炀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危机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唐朝的繁荣
(1)唐太宗时期:
(2)武则天时期: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文化:尊崇儒学,大兴科举,大办学校
(3)唐玄宗时期:
①政治:选贤任能、整顿吏治
②经济:发展生产
③文化:大兴文治
④军事:改革兵制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材料1 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通典·食货典》
物产丰富
人口增加
耕地增加
含嘉仓
隋唐盛世·表现
依据材料,隋唐盛世有何表现?
材料2 武德中期,全国在籍编户仅200万户……天宝十三年(754年)增至906.9万户、5288万口。武德、贞观时期,“土旷人稀”“率土荒俭”,到开元、天宝时期,“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耕地面积达八亿亩左右。——《国史概要》
农耕经济繁荣
生产工具改进,
生产力提高;
江南开发。
材料3 曲辕犁有重大改进:一是长直辕改为短曲辕;二是加装犁评,可以调节深浅;三是改进了犁壁。这种犁成为当时最先进的耕具,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
筒车
发明于隋而胜于唐
隋唐盛世·表现
依据材料,隋唐盛世有何表现?
经济交流增加;
区域开发;
城市发展。
材料4 “大运河”的水路交通网……,它将中华文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个紧密程度是欧洲人想都想不出来的。……它将长江三角洲与北方中心地带的重要城市……联结起来。一位历史学家将其比喻成“第一条横贯北美的铁路。它使中国经济一体化变得切实可行”。……廉价的南方稻米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这为北方城市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安德鲁 玛尔《世界史》
隋唐盛世·表现
依据材料,隋唐盛世有何表现?
材料5: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贞观政要》
材料6:京城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他们是作为商人、使节和雇佣军来到中国的。
材料7:与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任何其他时代相比(除了20世纪),初唐和中唐时的中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接受不同的新鲜事物。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社会安定
中外交流频繁
国际影响力提升
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隋唐盛世·表现
依据材料,隋唐盛世有何表现?
民族交融
隋唐盛世·表现
依据材料,隋唐盛世有何表现?
隋唐盛世·启示
隋唐统治者的治理措施推动了盛世的出现。治理大国,今天我们能从唐代国家治理中吸取哪些有益经验?
王朝 治理措施
隋 朝
唐 朝
设备灾救济的义仓;开通大运河;初创科举制;推行均田制;
贞观之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开元盛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治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平等观念,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
——习近平
唐朝边疆民族形势图
观察地图,唐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结合教材梳理出唐分别如何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突厥
回纥
吐蕃
靺鞨
民族战争、设置机构管理
册封
和亲、会盟
册封
意义:
①利于边疆开发和发展,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②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民族交融
阅读课本,找出安史之乱前后唐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导致其衰亡?
隋唐衰亡·危机
安史之乱
外重内轻
朝政腐败
将领拥兵自重
边防空虚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农民起义
三、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危机
隋为何而亡?
大兴土木
穷奢极欲
生产破坏
民不聊生
人民起义
安史之乱前后唐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导致其衰亡?
隋唐衰亡·反思
外重内轻
朝政腐败
将领拥兵自重
边防空虚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
农民起义
从隋唐的盛世衰亡中,你有何认识?
民心就是力量,
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
书事
五代·黄滔
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
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
设阵风沙黑,烧城水陆红。
飞章奏西蜀,明诏与殊功。
从右侧材料中,你感受到的五代十国是怎样的?请用一些词语描绘。
国家分裂;
生产破坏;
赋役沉重;
社会动荡;
战乱连连;
民不聊生;
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经济发展、联系增强要求统一
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有利于统一
人心所向、统治者努力推进统一
五代十国动荡中孕育着怎么样的生机呢?
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有曲折、有兴衰更替,但统一是主流、是大势所趋!
本课小结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危机
盛世表现
盛世启示
衰亡之“危”
衰亡之“机”
衰亡反思
国家治理启示录
民族融合新成就
区域开发新阶段
1、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
A.保障统一和政权稳定 B.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加速了隋朝政权的衰亡
2、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的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表明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B.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C.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 D.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
3、唐朝诗人韩愈在《平淮西碑》中记载,“高祖太宗,既除既治;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其功,极炽而丰。”《唐大诏令集》则说,农民“贫困日蹙”,“转徙他乡,佣假取给,浮漂求生”。这反映了
A.歌功颂德是当时文人扬名捷径 B.土地兼并仍是当时的普遍现象
C.统治者优先关注全国政治稳定 D.盛世外表下蕴藏深刻社会矛盾
C
B
练一练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