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学习目标:认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认识社会的新变化。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耕作
技术
经济
作物
边疆
开发
制
瓷
业
矿
冶
业
印
刷
业
基层
市场
货
币
海外
贸易
城
市
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
过程
表现
影响
社
会
变
化
思维导图 体系建构
小组合作探究一:
两宋时期的经济在前代基础上有何新变化?
一、辽宋夏金元的经济发展
活动要求:依据自主预习成果,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角度分析两宋时期的经济在前代基础上有何新变化。
(一)农业
1.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提高了粮食产量;
2.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3.棉花的种植和推广,元朝南方植棉普遍;
4.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辽夏金元)
1.制瓷业的兴盛,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2.矿冶业的飞跃发展及煤的普遍使用
3.印刷业的发展与变革——雕版印书的兴盛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二)手工业
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以7852万港元成就了明代瓷器的新纪录,也使得“釉里红”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极品。
据美国学者(Robert Hartwell)推算,北宋元丰元年( 1078)全国铁产量在7.5~ 15万吨之间,相当于1640年英国的两倍半到五倍,可与18世纪初整个欧洲的铁产量14.5~ 18万吨相比拟 。
(三)商业
1、官方设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宁波市)。
4、城市的繁荣:商业打破时空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材料: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3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占70%。”
——马兆峰编著《刀锋上的帝国》
(四)经济重心南移
1.过程:
①魏晋南北朝江南开发,为南移奠定基础;
②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开始南移;
③北宋户口分布南多北少定型,进一步南移;
④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材料三 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凡富有水渠之地,其州县官大抵都兼“提举圩田”或“主管圩田”的职务。——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一王朝中、李世愉《中国古代史学习入门九讲》
材料二:不同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人口数量及所占比例情况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赵毅、赵秩主编《中国古代史》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南方自然条件好;政治中心南移;南方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原因
材料 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3.影响
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笼络北方士人,稳定北方社会,有力地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调动落后地区士人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当地人文教育水平提升,维护民族统一。
小组合作探究二:两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产生的变化。
活动要求: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从门第观点、人身依附关系、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等方面归纳概括社会生活变化的概况。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门第观念相对淡化,阶层流动性加强。
姓名 朝代 官位 家庭情况简介
范仲淹 北宋 参知政事 知颍州等 家境贫寒,父因病卒于任所,母贫困无依
欧阳修 北宋 参知政事 兵部尚书 家境贫寒,买不起写字用的纸笔
李邦彦 南宋 太宰 银工
京镗 南宋 丞相 经营盐铺
宋代部分官员的家庭出身信息
——摘编自梁庚尧《宋代科举社会》
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随其贫富。
——宋 蔡襄《端明集》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
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
——(宋)马端临编撰:《文献通考·户口考》
家内服役:世袭奴婢→雇佣
租种土地:人身束缚→契约
贱民阶层显著减少,人身束缚松动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官府放宽:
①土地买卖、典当
②迁移住所、更换职业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儿更替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社会横向流动性加强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商业:基层市场、边境贸易、货币、海外贸易
农业:稻麦复种、经济结构、边疆开发
手工业:制瓷、矿冶、印刷
城市繁荣:城市格局、功能
南移过程;魏晋南北朝、唐中期、北宋、南宋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南移影响:南粮北运、文化重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门第等级观念淡化
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课堂小结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减弱
《金史·食货志》: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
(明)沉德符《野获编》: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
宋与辽、西夏、金:边境榷场贸易兴盛
元代中统元宝交钞
北宋的交子与南宋的会子
元朝:纸币上升到全国流通的、唯一合法的法定货币
纸币的发展
北宋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辖。北宋的输出品主要是瓷器、杂色帛以及各种矿产品;输入的多半是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如各种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玳瑁、苏木等。
——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南渡后,舶司岁入充盛。”
——元·脱脱《宋史·食货志》
第三站:刘家上色沉檀拣香
宋元的海外贸易
夜市:夜间的集市贸易
第四站:州桥夜市
唐朝时夜市已经出现,北宋时夜市被明令允许
城市与市场的发展
北宋汴京城
(宋太祖)“京城夜市
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唐东市、西市)击鼓开市,击钲散市。
东市
西市
城市的繁荣 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元朝大都城市功能示意图
大都(汗八里)
全国政治、商业中心
城市功能变迁:唐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经历了由封闭式坊市制到开放式街市制的变化。随着商业发展,开始出现经济型城市
城市人口:市民阶层
宋代出现了独立的城市户口,当时称为“坊郭户”与“乡村户”相对。
凡居住在城市的官员、士绅、商人、小商贩、城市手工业者、雇佣工、一般居民,都计入“坊郭户”。
“坊郭户”的出现,显示了市民阶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一个全新的市民社会正在形成当中
宋徽宗《文会图》描绘了宋朝士绅阶层的生活
城市的繁荣: 出现大量草市、镇市(四大商业名镇)
南宋李嵩《货郎图》
▲全国四大名镇: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河南朱仙镇(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