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经济
思想
文艺
科技
学习目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目录
CONTENTS
0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02 思想领域的变化
03 小说与戏曲
04 科技
农业的发展
1.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高产农作物:
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
代表: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
影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经济作物推广: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多种经营模式: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很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手工业的发展
新的经营方式:
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材料:万历年间,嘉兴府素德县石门镇镇上有油坊二十家,因镇民少,辄雇邻近县乡的百姓为佣。清康熙《钱塘县志》载:“四方之民,朝西暮东,如鸟之飞,鱼之游,流寓多于 著”,清道光年间,苏州、杭州已出现拥有千架织机的纺织工场”。清末沪上“纱厂林立”,附近的农民“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
—— 摘编自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等
白银流入:
背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人。
商业的发展
影响: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形成了围绕中国的贸易网络
◆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材料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帆船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与其它物产(如玉米、马铃薯)换取亚洲商品,尤其是当时风靡全球的丝绸与陶瓷等为主的中国商品,又称银丝对流。
—— 摘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等
商帮形成:
背景:国内贸易发展,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
代表: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商业的发展
商业市镇兴起: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为天下四大镇。
经济方面
小农经济: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社会经济的局限
政治方面
专制统治: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材料1:中国古代的商业,受到种种限制和束缚。这些限制和束缚,有的是受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点所制约,有的则来自封建国家的干预。
——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2:“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 《清史稿》
材料3: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 陶煦《租核》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家
陆王心学
小说和戏曲
科技
物质支持
社会
娱乐活动丰富
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熏陶
经济决定文化
经济新现象: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王守仁
(2)思想主张: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2.李贽
思想主张: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李 贽
材料一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二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材料三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称赞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
评价:
①进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早期民主启蒙色彩。
②弊端:由于阶级属性,只是对封建制度修补,不能促进社会转型。
一、高峰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我国最早的两部白话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
吴敬梓《儒林外史》
——神话小说
——讽刺小说
曹雪芹《红楼梦》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汤显祖《牡丹亭》
舞台演出
昆曲
京剧
施耐庵:《水浒传》
小
说
孔尚任《桃花扇》
戏曲
——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三、小说与戏曲
二、世俗
问题探究: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材料: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明清小说有很多对市井生活和市民精神的描写,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市民化,世俗化趋势。其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冲击了程朱理学的主流观念。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印刷术成熟和出版业的发展,阅读成本的降低。总之,明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总结和衰弱期,对传统社会文化的反思使这一时期的小说蕴含了新时代精神。
一、领先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总结。
——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①实用性强,缺乏理论探讨;
②多采用现象描述、典籍整理和 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缺少实 验和规律探究;
③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明成祖:《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类书
乾隆: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丛书
四、科技
二、西学东渐
1、明朝后期——利玛窦
(1)目的:传教
(2)贡献:客观上促进向科学知识的传播
①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②刊印《坤舆万国全图》
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3、认识:
开阔了眼界,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但影响范围有限,无法改变中国科技整体逐渐落后的局面。
三、落后
材料:“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管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16世纪以后,欧洲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英)《中国科学技术史》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有哪些。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4)实行文化专制;
(5)实行闭关锁国 ;
(6)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7)科举制度(八股取士)的束缚
……
【课堂小结】
经济的变化
经济的传统
思想
文艺
科技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商业繁荣
阳明心学
李贽反传统
进步思想家
反传统,个性自由
小说
戏曲
成就高,世俗化
传统科学——传统总结
西学东渐——近代科学
走向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