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国际列强侵略的加剧与国内各阶层的抗争
学习目标: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壹
地主阶级——洋务梦
贰
危机加剧——路在何方?
叁
农民阶级——天国梦
在P96《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上圈出金田、武昌、九江、安庆、天京的位置,
并结合P95第一段思考,前期太平军为什么进军这么顺利?
(一)“天国梦”的背景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激化民族矛盾
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直接原因:广西自然灾害严重
个人原因:洪秀全科举失利,叛逆心起
壹
农民阶级——天国梦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1864:天京沦陷
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
北伐
东征
1856:天京变乱
1858:重建核心
西征
1851:金田起义
1853:定都天京
1856:军事上全盛
1856:天京变乱
1858:重建核心
1864:天京沦陷
历时14年,转战18个省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为什么?
(二)“天国梦”的实践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两者内容的关系是?
A.继承发展 B.自相矛盾
农民喜欢哪个纲领?为什么?
为什么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为什么国家出路的探索不成功?
《资政新篇》认为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
兴宝藏。凡金、银……等货,有民探出者,……采取。总领获十之二,国库获十之二,采者获十之六焉。——《资政新篇》
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追求社会财富平均……
向西方学习,走向资本主义
以平均主义为尺度的小农经济天国
承认贫富差别的资本主义模式天国
(三)“天国梦”破碎的原因
①农民阶级历史的局限性。
②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③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④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对比:《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不同点 产生背景 全盛时期 衰落时期
社会经济主张 企图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群众基础 满足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迫于当时形势没有实施
历史地位 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但反映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只能是空想 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时代特点 几千年来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农民阶级能够接受新事物
相同点 都是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方案;都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天国梦”余震犹存
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引起了清政府内部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地方势力抬头,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促进清王朝的变革,即洋务运动的兴起。
地主阶级——洋务梦
贰
1、 从“天朝上国” 到“中体西用”
材料: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
——张之洞《劝学篇》
太平天国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
外患内忧
中体
西用
学习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
固守传统的封建制度。
冲破“天朝上国”束缚,为西学传入创造了条件
2、 从“自强” 到“求富”
举措 实施
创办近代工业 军事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
筹划海防 建成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创办近代教育 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如京师同文馆
“自强”
“求富”
——“剿发逆,勤远略”,维护清朝统治,一定程度有利抵抗外敌入侵。
——“官督商办”刺激民族工业兴起;一定程度缓解清政府财政危机。
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9世纪60--90年代
自强 求富
新式教育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军用工业
民用工业
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加强了海防。
三支海军
(1)积极性
3、南柯一梦,魂断甲午
后人的总结:
日本的观念:
清朝的观念:
光绪六年(1880)李鸿章、刘铭传奏请修建,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还只修建天津附近的一小段。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相信修铁路就破坏风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
——德国首相·俾斯麦
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的引进,而忽略了制度与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根本弱点。
——夏东元: 《洋务运动史》
思考:地主阶级洋务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成功了吗?为什么?
(2)局限:洋务派不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的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危机加剧——路在何方?
叁
1、边疆危机
1875年,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建省
刘铭传、冯子材多次击败法军。1885年,台湾建省。
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为后世国家边疆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2、甲午中日战争
①日本蓄谋已久,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材料: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谁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井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订了《清国征讨方略》。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②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强大,对外侵略扩张,矛头指向中国。
(1)起因
③日本借口清政府出兵,偷袭清朝运兵船
——北洋舰队覆灭,洋务运动破产。
小组合作:观看视频并结合所学,分组讨论清朝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2)失败
◆政治制度落后,国势衰微;(根本)
◆清政府腐败,脱离群众;
◆清军避战不出,战略失当;
◆准备不足,战斗力低下;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3)结局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条款 内容 危害
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通商口岸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投资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1: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 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
问题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论断加以说明。
材料2:甲午战败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奉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
——《中国通史》
材料3:“割台湾是弃台民”、“散天下”之举,要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提出了他的变法维新主张……惟有“变法”才是立国自强之策。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只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政治变革,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抗争
台湾义勇军
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3、瓜分中国
2、序幕:三国干涉还辽
3、表现:强迫借款;
划分势力范围;
强租租借地;
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1、背景:①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②甲午战败,清政府腐败无能。
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丧失更多主权,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何去何从?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又做了哪些探索?……
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
国变
两次鸦片战争
边疆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应变
封建地主阶级的应变
(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应变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呼唤新的领导阶级,呼唤新的变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