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含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13:0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
学习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山雨欲来风满楼
(1)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加深。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
《辛丑条约》签订
材料:庚子事变后,为挽救统治权的危机,避免迫在眉睫的主权危机,朝廷令施行“新政”立宪,开启政治体系内的调试性变迁,走君主立宪路来建构现代国家。
——摘编自曹振华《清末帝国体系现代转型背景下的直隶政治变革》
(2)清政府为自救,实行“新政”,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化进程,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清末新政主要内容 政治 改官制、新设商部。
军事 编练新军。
经济 创办工商企业,奖励实业。
文化 废科举,办学堂,兴留学
结局:失败
认识: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3)宣传革命思想,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章炳麟在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在1903年发表《革命军》
陈天华在1903年发表《猛回头》、《警世钟》
三民主义 内容(实质) 地位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反封建)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反专制)
平均地权,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夺取政权)
前提
核 心
(建立政权)
补充和发展
(巩固政权)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
材料:余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日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 孙中山《民报 发刊词》
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资
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
想和革命斗争的旗帜
②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
影响:
(4)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材料2: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 复兴之路》解说词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5)革命党人领导并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材料:《钦定宪法大纲》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属于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皇帝。“皇族内阁”成立,幻灭和失望导致了日益增强的反满情绪,并把公众的情感转向了革命派的事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6)预备立宪暴露了清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本质,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20世纪初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
(1)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民族危机加深。
(2)清政府为自救,实行“新政”,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化进程,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宣传革命思想,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4)孙中山的思想由改良转向革命,成立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同盟会,有利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5)革命党人领导并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6)预备立宪暴露了清政府假立宪真专制的本质,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
1911.10.10
1912.1.1
1912.2.12
1912.3.11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阅读教材P110-111,自主完成时间轴
1912.2.15
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1.5
保路运动
惊天动地谱春秋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人物: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
国号:中华民国
国旗:五色旗
纪年: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末代皇帝宣统帝
宣统帝逊位诏书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时人如何看待孙中山和袁世凯?
“革命有圣贤、权奸、盗贼之异。圣贤旷世不可得,权奸今亦无其人,盗贼为之,则六朝五代可鉴。”
——张謇《啬翁自订年谱》
(袁)“在中国有信誉……是唯一可望从目前动乱中恢复秩序的一个人”,“是中国人民中最受信任的代表”。
——据《清末民初政情内幕》、《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整理
Winner
为什么最终历史选择了袁世凯?
1.革命派常常被目为专事“流血破坏”之业的“乱党”,与历代草寇、盗贼无异。
2.无军队;无财力。
1.庚子之变在山东“保境安民”。
2.清末新政力倡立宪。
3.宣统时被满人排斥归山。
4.有军队;有财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与原则: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得享有各项自由和权利。”
——平等自由
法院
参议院多数党
选举、弹劾
参议院
总统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内阁总理
行政权
立法权
司法权
否决权
任命
副署
——三权分立
(2)政体:
责任内阁制
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权
局限:
因人设法
材料1:1912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 摘编自陈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素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意义:
①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②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③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敢教日月换新天

分组合作:民国初年,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功臣蔡济民在《书愤》里写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请结合相关史料,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1: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辛亥革命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群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这些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材料2: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辛亥革命是近代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进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3: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前景光明辽阔,但前路不会平坦。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继续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历史启示
【课堂小结】
革命准备
民族危机加深
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力量
民主革命思想
革命团体政党
反清武装起义
假立宪真专制
革命爆发
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果实旁落
功过成败
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