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八角楼上
15
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新中国是哪一天成立的吗?
1949年10月1日
毛泽东
新中国第一任主席是谁你们知道吗?
互动课堂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湖南和江西两省交界处的井冈山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茅坪村的一座小楼里。因为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叫八角楼。
指导书写
左右
结构:
楼房 楼梯
组词:
爸爸扶着奶奶,陪她慢慢上楼梯。
造句:
lóu
互动课堂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谁会在八角楼上?
他会在八角楼上干什么?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地点来写?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认读词语
楼房 斗争 年代 降临 腊月 文章 握着笔 凝视 察觉 清油灯
dài
lóu
zhēnɡ
lín
là
zhānɡ
wò
shì
chá
yóu
识记生字
章
zhānɡ
立早章
姓氏
盖章
识记生字
握
wò
与手有关
握手
识记生字
腊 视 油
là
shì
yóu
蜡-虫+月=腊
现-王+礻=视
抽-扌+氵=油
争
视
代
握
临
章
腊
楼
油
指导书写
年
夜
披
轻
利
指导书写
独体
结构:
去年 过年
组词:
一年中,我最喜欢的时候就是过年。
造句:
nián
指导书写
yè
上下
结构:
黑夜 夜晚
组词:
造句:
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了。
指导书写
左右
结构:
披风 披上
组词:
造句:
天气寒凉,披上外套再出去吧。
pī
指导书写
左右
结构:
轻快 轻松
组词:
造句:
柔软的柳枝随风轻轻摆动。
qīnɡ
指导书写
左右
结构:
利益 利用
组词:
造句:
我们赢得了这次足球比赛的胜利。
lì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寒冬腊月的深夜
茅坪村的八角楼上
毛主席
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整体感知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寒冬的一个夜晚,毛主席在井冈山的八角楼上忘我地工作。
搜集更多关于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八角楼上
15
第2课时
楼 察 视 握 章
腊 临 代 争 油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毛主席是如何在八角楼上工作的呢?他为什么能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呢?
理解内容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条件差、困难多、生活苦
黑夜到来
理解内容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换个通俗的说法
只要天一黑,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不是偶然,天天如此
理解内容
谁在八角楼上?谁点亮了八角楼上的灯光?作者介绍这个情节要表达什么?
这句话实际是告诉我们,毛主席每天夜晚都会在八角楼上工作,他是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日夜操劳。
画面中,毛主席正在灯下写文章。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正在用手拨灯芯,表情很严肃,好像在想问题。桌子上有一盏油灯、一个砚台和几张稿纸。
互动课堂
默读课文,对照画面,从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
理解内容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腊月指农历12月,是冬天最冷的时候
外部恶劣的天气环境
联系生活
想象自己在寒冬腊月的夜晚一般会做什么?
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大觉
惬意地开着暖气看电视
理解内容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凸显了毛主席忘我工作的形象
这些衣物并不足以抵挡冬夜的寒冷
艰苦
理解内容
找出这两句中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语。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毛主席是怎样写文章的。
灯光
(暗)
革命力量
(弱)
亮了
强大
拨
发展
就在这样的寒夜,就在这盏清油灯下,就在这艰苦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在这里想着,写着。他写出了什么文章呢?
理解内容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指明革命的方向,引导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结合课文插图,复述毛主席的工作状态。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重点把毛主席的衣着、动作、神态讲清楚。
1.课外搜集毛主席的革命故事读一读。
2.课外搜集毛主席的革命诗歌背一背。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