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论“雅而不高” 课件 粤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语文 论“雅而不高” 课件 粤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7 22: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2 论“雅而不高”高雅是美丽的灵魂所散发的香味。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的后 花园却日渐荒芜。本文告诉我们只有精神修养充足,高雅才名副其实。阅 读本文,需静心品味高雅的真正内涵,领略作品寓庄于谐的语言特点。帮助你知人论世????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的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明并未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中,就有不少因精神文明的发展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而存在的不和谐、不 健康、不文明的现象,甚至是道德滑坡乃至堕落的现象,如假冒伪劣、坑蒙 拐骗、以权谋私等。《论“雅而不高”》一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写作 的。提醒你夯实基础????1.注字音2.写汉字3.解词义堪称:可以称得上。堪,可以,值得。底蕴:详细的内容,内部蕴涵的东西等。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的不足。相形,相互比较。绌,缺陷。不解之缘:本指男女间的深厚感情,后泛指难以分开的关系。指亲密的关系 或深厚的感情。扭捏作态:本指走路时身体故意左右摇动,今多形容言谈举止不大方。4.辨用法(1)品位 品味①看目下时髦男女常将“档次”、“ ”挂在嘴头,实则“上档次”之 类总有点扭捏作态。②广东大浦花萼楼建于公元160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花萼楼占 地面积2 300平方米,楼高将近12米,共有三环,内外环形相套,走进去才能___ 其中的精彩。品位品味二者内涵不同,词性也有所不同。“品位”只作名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 水平。“品味”作名词时,指格调和趣味。“品味”作动词时,是“品尝” “仔细体会”的意思,后面可接宾语。(2)捉襟见肘 顾此失彼①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 。②温总理强调,要切实做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合理衔接,保障性住房和商 品住房统筹兼顾,避免 。二者都有“应付不过来”的意思。“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多用来比 喻境况困难,顾此失彼。“顾此失彼”指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 太多,不能兼顾。捉襟见肘顾此失彼 点亮你的慧眼????1.不敢妄论,先看“实证”。点评:这句话单独成行,揭示将要论说的内容,干脆利索,简练醒目。“实证 ”即事实论证。用事实论据,让事实说话,是写议论文章常用的基本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典型的事实论据,常常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作者 深谙此道,用八个字点明下面是事实,请大家注意、相信。2.有了底蕴,不着意为雅而自雅;缺乏底蕴,虽作态千般仍显得俗。点评:这两句采用整句形式,说明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对一个人的言行导向作 用,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增强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同时又把“俗”写了进来 。“俗”也是一个内容非常复杂的词,不好说明白,就是给人的感觉不美的 那种。作者用有无底蕴来解释“雅”和“俗”,让人比较容易理解。3.环境造得越美,丑陋人习越不堪入目;物质越丰富,人的内在匮乏越叫人无 法忍受。点评:这句话采用对比手法,说明了外部环境和人的习性之间相互影响的关 系。作者用“越美”“越不堪入目”“越丰富”“越叫人无法忍受”两 两对举,强调其中的反差。告诉人们,在我们力求把环境建造成与世界接轨 的现代化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底蕴、修养也要相应提高,不然,美丽的环境 就成了一面镜子,镜子越亮,我们的丑陋就照得越清晰。激活你的思维????1.作者如何使文章绘形显理的?提示:作者围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同步发展”这一观点,找到了一个 巧妙的生发点,把“雅”“高”“俗”进行“重新组合”,抓住了事物两个方面的矛盾与联系,列举了“雅而不高”的表层现象,进而分析了“雅而不 高”的实质原因。2.认真阅读课文,请准确阐释“雅而不高”的含义。提示:“雅”在文中有两个意思:一指优厚的物质条件,如“硬与软‘两张 皮’”部分所列举的“超市”“封闭式空调车”“公寓楼单元房”“自 家轿车”等等;一指文明得体的言行举止,如“表与里‘两张皮’”部分所 列举的“将‘档次’、‘品位’挂在嘴头”“见面‘哈罗’,分手‘拜拜 ’”“以餐纸遮口剔牙”“放下筷子,高歌一曲”等等,这些表现“并非不 雅”,只是“雅在浅表,或谓浮雅”。而“不高”在文中只有一个意思,就 是“不高雅”“不文明”,亦即“低俗”。因此,“雅而不高”也有两层意 思,一指有些人不文明的言行举止与良好的外在环境不协调的现象,一指有 些人表面上高雅实际上低俗的现象。但就这两种人的本质来说,其实是相 同的,都是不文明的。3.学习了本文,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高雅”的理解。提示:在生活中,高与雅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服装搭配上,雅致的淡色使人 看起来高贵大方;在语言表达上,典雅的谈吐给人高尚、不庸俗的感觉;在 行为举止上,文雅的动作给人潇洒、修养高的印象;在居室环境上,风雅的 布局会让客人做出主人情趣高人一等的评价;在爱好兴趣上,也有一个“雅 量高致”的成语来形容。人们尊称对方的高明指教为“雅教”;把自己的 诗文书画等赠送给他人,请对方提出高明见解,叫“雅正”;有很高的酒量, 叫“雅量”;文化程度高的人叫“雅人”;别人高尚的情意,叫“雅意”,不 一而足。整合你的思路????? 提升你的素养????幽默讽刺 由表及里巧妙地运用幽默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比如“高雅,高雅,自古以来,这两个 字好像扯也扯不开”。“高雅”的重复,“扯”字的运用,就将文章的语言 风格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再如“封闭式空调车是为雅,在其内散播尼古 丁或摆臭脚则不高”。把不顾别人的感受抽烟说成“散播尼古丁”,把随 便脱鞋的坏习惯说成摆臭脚,收到很好的幽默效果,当然也给这一类人画了 漫画,讽刺的意味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作者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许许多多细枝末节的问题,一是硬件 的“雅”上去了,如超市、空调车、公寓楼、轿车等,可是精神的“雅”没 有上去,如超市里占小便宜,空调车里吸烟、摆臭脚,公共楼道里大吼大叫 等等。二是表面的“雅”上去了,如洋话、剔牙、娱乐等,可是骨子里的 “雅”没有上去,如言谈中夹带脏语,行为没有修养等等。这些很难联系起 来的小事,被作者用“雅而不高”四个字巧妙地概括起来,像一面照妖镜, 照出了我们大众“高雅”的外表之下灵魂深处的“低俗”。语带嘲讽,褒贬适度,显得新奇而幽默。作者选取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就在我们身边,很多我们都习以为 常。作者却能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给读者以很多有益的启 示。豪华的物质生活之下透出了一些人知识的匮乏、修养的低下,的确给 人一种强烈的反差。我们所理解的高雅并不一定就是高雅,高雅不仅仅是 外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作为主体的人要有足够的修养,要有高素质,表里 统一才是真正的高雅,“雅而不高”的情况实在太多了。能够由表及里看 透这一现象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洞察力。作者分析问题时一针见血,能够抓 住关键点,小切口,深分析,精辟透彻,力透纸背。? 读“chù”。答案:C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剔(tī)牙  空白(kòng) 时髦(máo)????矫揉造作(jiāo)B.败露(lòu)  破绽(zhàn)  底蕴(yùn)  物资匮乏(kuì)C.铜臭(xiù)  芦苇(wěi) ????讥笑(jī)  捉襟见肘(zhǒu)D.长啸(xiào) ????扭捏(niǔ)  协调(tiáo)  相形见绌(zhuō)解析:A项,“矫”应读“jiǎo”;B项,“露”读“lù”;D项,“绌”应?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超市自选算是雅,虽  ????不许品尝偏下手抓则不高。②物质  ????上去了,精神  ????跟不上。③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  ????,还可能 滑向犯罪的深渊。A.明示 软件 硬件 不耻B.暗示 硬件 软件 不耻C.明示 硬件 软件 不齿D.暗示 软件 硬件 不齿脑术语,后来借指具体的物质设施设备;“软件”借指无形的精神或 内在的质量等。“不齿”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不知羞耻。答案:C解析:“明示”明确提示;“暗示”没有明确表示出来。“硬件”电?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看来,肚子里“缺货”,学问做不成,场面上的事情也捉襟见肘。B.物与习其实是两重关系,既可相映生辉,又可相形见绌。C.讥笑那些以饮酒看花、吟诗作赋为能事的矫揉造作之徒。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 地背台词。答案:D解析:D项,“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放肆得意的样子,也形容站在一 旁发号施令、乱加指点的样子。与句意和感彩不符合。A项, “捉襟见肘”,整理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多用来比 喻境况困难,顾此失彼。B项,“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的不 足。C项,“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很不自然。?4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请重新为之排序。①底蕴,说来轻巧,却非一日之功,得慢慢来。②常说“十年树木,百 年树人”。③即是说,让物质的环境与人的行为协调起来。通过这 种协调,至少免得让绿地成为斑秃、餐馆成为烟馆。④但首先将物 与习搞成一张皮,大概还是可行的。⑤物与习其实是两重关系,既可 相映生辉,又可相形见绌。解析:②是常规,①是特例,①应在②的后面;③是对④的解释说明;⑤ 是对④和③的补充说明。答案:②①④③⑤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低与俗,似乎也有不解之缘 。但看生活现状,渐悟出,雅的未必就高,低而俗的未必不跟“雅”搭界。 于是有意给它们来个重新组合。  不敢妄论,先看“实证”。  其一,硬与软“两张皮”。  超市自选算是雅,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则不高;封闭式空调车是为 雅,其内散播尼古丁或摆臭脚则不高;公寓楼单元房亦为雅,以大杂院之习 在公共楼道里大吼大叫则不高;出行乘自家轿车简直是大雅,一路车笛长啸 则实在不高。此类雅高分离的实质是: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5“高雅,高雅,自古以来,两个字好像扯也扯不开”这句话有何
作用?解析: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注意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参考答案:“高雅”这两个词反复使用,意在强调高与雅的相关性,高 尚和雅致往往分不开。为下文张本,作铺垫。?6选文第一段中说,“雅的未必就高”。联系选文第四段看,“雅
的”是指“超市”“封闭式空调车”等事物。那么“雅的未必就 高”可否理解成这些事物“不高”呢?为什么?应如何解释这个句 子? 解析:联系上下文对文章某些词句进行准确的理解,是现代文阅读的 一项重要能力,也是高考必考点和热点。参考答案:不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这样理解是自相矛盾的。从选文 第四段看,“不高”是指“虽明示不许品尝偏下手抓”等不文明行 为,所以,这个句子应理解为身处这些高雅事物中的人未必就高雅;或 者说,身处这些文明环境中的人可能是不文明的。?7请简要分析“硬与软‘两张皮’”这句话的内涵。解析:注意“硬与软”所指代的内容和“两张皮”的比喻义。参考答案:“硬与软”指物质硬件和精神软件。“两张皮”比喻本 该统一的东西搞成对立的两方面。这句话生动简练地指出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不协调,即物质硬件上去了,精神软件跟不上。?8文中画线的“雅高”能否说成“高雅”?为什么? 解析:这篇文章,作者谈的话题是“雅而不高”,即“雅”和“高”分 离脱节的反常情况。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理解其用意了。参考答案:不能。因为“雅”指上文中的“超市”“封闭式空调车 ”“公寓楼单元房”“自家轿车”,这些“实证”都是先说“雅”, 再说“不高”的,此处说成“雅高”,能和上文保持一致。另一方面, 作者有意拆开“高雅”一词而赋予其新意,此处的“雅高”是两个 单音词,说成“高雅”,就会和人们常用的双音词混淆起来。陶冶你的情趣????让“最美”的人不再独行  詹 勇  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秒杀”无坚不摧 。在苏州木渎镇,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在赣 州南门文化广场,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在安徽亳 州一间简陋的屋子里,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艰难地给瘫痪在床的儿 子喂粥……当这些令人动容的瞬间被定格,在微博和论坛上被数以 十万次地转发的时候,一种温暖的力量,正推动着我们迎来洒满阳光的秋天。这些瞬间也恰如一部正在书写的爱心之书的封面。近期,一大批平 凡的“温暖人物”,构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爱心谱系”。“最美 妈妈”吴菊萍勇救高空下坠的女童导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 小女奋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牺牲,“送水哥”3年坚持给农民工免费 送水,“板凳妈妈”许月华37年带大138个孤儿……尤其让人感叹的是,这些温暖你我的“小人物”们,大多在网上率先 走红,受到无数网友的追捧、赞美。“请坐,大叔!”广州地铁车厢 内,一位农民工因怕弄脏座位而蹲在一旁的图片,引起人们热议。众 多网友对普通劳动者的善意和力挺,更让人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价值 观的回归。这足以让我们略感欣慰: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是稀缺品?谁 说真善美在今天没有“市场”?“草根爱心”静水深流,滋润大地,必能释放巨大能量。但不容否认, 我们的社会今天还在遭遇“道德沙尘暴”。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 化与侵蚀、观念的多元与错位、社会的发展与阵痛,使得道德的挺 立与生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社会生态。在社会道德领域,我们并 不缺少各种“最美”,但也不得不面对那些“最窘”——在一些地 方,施以援手、见义勇为者不再被感激和颂扬,反而被讹、被告、被 索赔,彷徨于无地。“彭宇案”、“李凯强案”曾让不少人“很受 伤”,也让人困惑:法律能否也给善良一个公平的交代?当我们为那 些“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的平凡好人而喝彩的时 候,也许更应思考:我们的社会——从围观者到媒体,从有关部门到法 律制度,能不能及时挺身而出,给在打压中下坠的道德力量一个向上 的托举?普通人的道德勇气不仅来自于个体的自觉,更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激 励。就像自然生态被破坏,最终会惩罚人类自身一样,“道德生态” 一旦被破坏,同样贻害无穷。如果好人流汗流血又流泪,病态的价值 观就会由此“立论”,人心的“冷漠症”就会传染开来。最典型的 事例是:在几起救人者被告的无奈之后,近年来,多次发生了老人跌倒 无人帮助最终死亡的悲剧。培根说过: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今天的道德勇气 和道德践行,更呼唤道德生态的涵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重新确立 价值坐标,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度推进“精神的成长”,需要我 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摘自2011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文章用“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怦然心动,总有一种情感‘秒杀’ 无坚不摧”这样颇有感染力的两句话开头,列举了“最美”“小人 物”的事例,然后用“谁说真善美在今天是稀缺品?谁说真善美在今 天没有‘市场’?”两个反问句作结,简洁有力。接着用“但”字转 折,写到当今社会的“道德沙尘暴”,进而呼吁涵养“道德生态”。 文章紧扣现实,褒善贬恶,颇有影响力。贮满你的背囊????  本文对“高雅而低俗”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解决 这一问题的办法,表现了作者关注社会、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 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雅是社会文明的一种表现,围绕“高雅” 这一中心,可以储备以下写作素材。●高雅是一种内在气质,一种文化底蕴,一种可感不可触的特性,一个 呼应心灵底韵的音符,一个能散发高贵感的磁场,一个能唤起精神升 华的瞬间。高雅就像午后的茶,原野的地平线,没有风浪的海面,蕴涵 大地生命的树林,让人觉得安静、平和、不躁动、不起伏。●高雅是相对低俗而言的。高雅是高级、高贵、文雅、优雅的集 成,低俗是低级、低贱、庸俗、恶俗的凑合。高雅是珠峰揽月,灵谷 探幽;低俗是随波逐流,苟且偷生。高雅是十年寒窗,悬梁刺股;低俗 是一曝十寒,投机取巧。高雅是一片冰心,淡泊明志;低俗是三心二 意,犬马声色。高雅是孝敬父母,提携手足;低俗是唯我独尊,六亲不 认。高雅是感恩戴德,涌泉相报;低俗是无师非友,忘恩负义。高雅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低俗是小人趋利,偷鸡摸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