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7
一个粗瓷大碗
资料宝袋
这个粗瓷大碗是谁用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军事博物馆里?
人物介绍
赵一曼 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19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6年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不幸被捕,历经严酷拷打依然坚贞不屈,最终于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珠河小北门外英勇就义。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要求:
1、圈画生字词,疏通词句。
2、初步了解这个“粗瓷大碗”背后
的故事。
识记生字
陈列 赵一曼 抗日联军 搪瓷缸子
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
lián
chén
màn
ɡānɡ
huán
liánɡ
dùn
zhēn
陈
曼
联
缸
还
粱
顿
侦
词语解释
【侦察】
军事上指为查明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而进行的活动。文中指通讯员查明碗的下落。
词语解释
搪瓷缸子
高粱米饭
橡子面
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粗瓷大碗?它有一段怎样的经历?
整体感知
小通讯员送来粗瓷大碗,赵一曼要求还回去。
(送碗)
小通讯员盛来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偷偷倒了回去,盛了半碗野菜粥。
(用碗)
粗瓷大碗又丢了,成了七班的菜盆。
(让碗)
互动课堂
由此可见,“粗瓷大碗”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揭示了故事的梗概。全文紧紧围绕“粗瓷大碗”这根线索,通过一连串的矛盾冲突,形成了完整的故事情节。
介绍梳理
第一部分(第 自然段):介绍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粗瓷大碗的来历,点明它“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 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个粗瓷大碗的故事。(送碗—用碗—让碗)
1
2—11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
(2)组织组内交流。讨论各自圈画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对一些疑难问题,可以先写下来再集体讨论解决。
问题清单
(1)小通讯员为什么要给赵一曼找来一个大碗?
(2)见到碗后赵一曼为什么拒绝接受?
(3)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4)赵一曼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5)小通讯员给赵一曼的碗为什么又丢了?你知道碗去哪儿了吗?想象这当中发生了怎样的事。
(6)你觉得赵一曼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7)这个粗瓷大碗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呢?说一说。
互动课堂
(1)这个碗是怎么来的?
战斗中找到的。
互动课堂
(2)赵一曼原来的碗呢?
吃饭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表现了她关心战士的品质。
互动课堂
(3)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碗而已,为什么“好不容易”才找到?
战争环境艰苦,生活物资紧缺
互动课堂
(4)小通讯员“一直想”给赵一曼找碗,“好不容易”找到了,“连忙”送来,体现了什么?
对赵一曼的关心和敬爱。
互动课堂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以身作则
爱护老百姓
互动课堂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深切关怀赵一曼
互动课堂
思考:“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这句话流露出什么信息?
赵一曼连碗都让出去了,可想而知在其他方面也总是心想着别人,她对战士们总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
互动课堂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互动课堂
思考:赵一曼为什么这么做?读第6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队伍
领袖
同志
群众
为了理想,不怕吃苦
同甘共苦,没有特权
互相关怀,团结友爱
军爱民,民拥军
有了这样的党的领导人,有了这样的队伍,有了民众的拥护
抗战胜利
互动课堂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不忍辜负通讯员的好意
不想惊动战士们
满满一碗高粱米饭
半碗野菜粥
VS
互动课堂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理解赵一曼的用心
感动、心疼、敬爱
互动课堂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
互相映衬
彼此呼应
品读对话
表面上是埋怨赵一曼不该把碗送人,实则是关心赵一曼的身体和生活
她领会了小战士的关心,对自己没碗用的事情毫不在意
这个碗去哪儿了?
成了7班的菜盆。
你能想象这中间发生的事情吗?
互动课堂
思考:这个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粗瓷大碗具有怎样的意义?
课文通过这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同志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与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歌颂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展现了革命同志之间的阶级友爱之情。
复述故事
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
这个碗的来历
送碗
丢碗
让碗
抗战后被放进博物馆
布置作业
搜集更多英雄人物事迹,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