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8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共38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2 16: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课前活动】
组词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和”“合”组词,组长负责记录。
“和”
“合”
【和合】和睦同心、合作共赢。
“内之父子兄弟作怨讎(怨讎chóu,即仇敌),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
——《墨子·尚同中》
“施教导民,上下和合。 ——《史记·循吏列传》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
2.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3.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篇》
然而就在基辛格乘坐的飞机起飞后不久,就收到一条信息。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10月25日,结束访华行程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克制不住自己得意的心情,自信地向前来送行的叶剑英元帅笑道:
“中国进入联合国,还得再等一年。”
——《国家人文历史》2021第12期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自学求知:是谁给中国制造了难题?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 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美国
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来源:新华社
2.对学求知:美国为什么给中国制造难题?
材料一: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资本主义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在美国人头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杜鲁门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中国历史第四册
1.意识形态的对立;
2.美国敌视新中国。
3.中国如何能重返联合国?
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爱好和平、独立自主的“中国立场”
为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平等互利提供了“中国方案”,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为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交往贡献了“中国智慧”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第一年里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1)广交朋友之“奠基工程”
温故知新
代表中非友谊的坦赞铁路
世界银行拒绝贷款、美国表示难以承担这笔巨额费用、欧洲国家拒绝、苏联政府拒绝……
作为改革开放前最大的援外项目,坦赞铁路共投入9.88亿元,总长1869千米,共耗时6年,中方先后派出5万余人参加铁路勘测和建设,高峰时有1.6万人在现场施工,并有70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
“铁路建成后,主权是属于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
——周恩来
“只要在联合国工作一年,就决不放弃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
“中国愿意援建!”
(1)广交朋友之“我们的努力”
(1)外交工作的不断努力,让我们赢得了以亚非拉国家为代表的广泛支持!
(1)广交朋友之“我们的成果”——中国获得的赞成票
各国代表的心声
中国恢复联大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
(2)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大势所趋,更是互利共赢!
联合国秘书长的心声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有权成为联合国的代表……要忽略意识形态。” ——首任联合国秘书长赖伊
(2)史料求知:针对中国重返联合国,世界的呼声是什么?
“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
大会上的发言
“没有中国的参加,联合国就是徒有虚名。没有中国的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世界上出现的诸如裁军、国际安全等紧迫的问题就不能得到解决。” ——科威特常驻联合国代表
(3)数据求知: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程,折射出哪一国家控制力的减弱?
(3)从国际环境上看,美国国际控制力的减弱!
1950年 被美国操纵和蒋介石集团窃据的安理会以6:3否决。
1965 年 反对提高门槛的票数和赞成的票数首次打平。
1970年 51票赞成,47票反对,赞成票数首次超过反对票数。
(1)外交工作的努力,以亚非拉国家为代表的广泛支持;
(2)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大势所趋、互利共赢;
(3)美国的国际控制力减弱;
1964年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中国重返联合国,表面上看是一个程序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国力问题。”
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五常的圈子就算硬挤进去,也是自取其辱。
——毛泽东
(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4)审图求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有什么原因?
凭借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等原因,1971年10月,历时长达22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乔冠华的开怀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可爱的非洲兄弟在会场跳起舞来……
4.合作求知: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是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地位。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
材料一: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 —— 1971年乔冠华在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二: “中国现在能够在联合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对这个组织本身,对在联合国范围内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的合作以造福全人类而做的努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丹麦
①对中国:
②对世界:
4.视频感知:中国重返联合国50年来的大国担当。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不仅是权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中国有这个担当。”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1971年3月28日,日本举行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点外交嘛。”
——毛泽东
大背景
中苏冲突不断,苏军陈兵百万,威胁中国安全。
①美国因越南战争,军事、经济实力受到削弱;②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国家利益与国家力量,共同决定国际关系。
结合材料,对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做出合理解释。
材料二:进入70年代,国际形势在战后20多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结束长达20多年的敌视状态,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49—1993》
材料三: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1.国际形势的变化;
2.两国的共同诉求;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一:分析示意图。
苏联
美国
中国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实力增强。
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间的差异和隔膜终究不能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永久地分割开来。
无论是各自发展的需要,还是参与国际事务的需要,两国早晚会在相互接触、彼此合作中寻求各自国家利益的最佳结合点,这已经在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和现实中得到了验证。
——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1971年4月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未建交
邓小平与卡特
“乒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会见
基辛格博士
1971年7月
1972年
1979年
大变化
自学求知:梳理中美关系大事记。
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
大变化
中美关系由敌对到正常化
对桌互助:概括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
你的手跨过最大的海洋与我来握手,我们已经有25年没有握手了。
——周恩来
“当我们的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大变化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从中美《联合公报》到《中美建交公报》,中国坚守的底线是什么?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联合公报》
一个中国原则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
大背景
大变化
大发展
③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①有利于我国解决台湾问题;
美国承认
“一个中国”原则
②推动了中日1972年建交;
大发展
田中角荣访华
内政
外交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内政是外交的保障,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
外交方针:
建交基础: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继续践行求同存异方针
始终坚守一个中国原则
“任何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活动中,如果出现‘两个中国’,我们宁可不参加。”
——周恩来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1.传承与发展:外交工作中,我们的传承和坚守。
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大国是关键
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周边是首要
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多边是重要舞台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2.传承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外交总体布局——连连看。
全方位外交
外交总体布局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2)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
3.传承与发展:面对我国取得的诸多外交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1)已与181个国家建交
(3)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4.传承与发展: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
——《大国外交》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
和合思想
和合共生
和而不同
和合万邦
中国的政府治理和外交政策根植于数千年历史之上。
——2022年5月31日“基辛格与中美关系”线上研讨会
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总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
底线意识: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共商、共建、共享
全面推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
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话不对抗
结伴不结盟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10
1971.4
1971.7
1972
1979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乒乓外交”
基辛格访华
尼克松访华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
走向正常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